家里有这种氛围,父母具体做什么不太重要

家里有这种氛围,父母具体做什么不太重要

首页休闲益智一起出发吧更新时间:2024-07-02


作者 | 冰千里

编辑 | 五花鹿


01


最近《一起出发吧》(原《爸爸去哪儿》)又火了。


只不过,这次火是因为一个父亲匪夷所思的教育方式。


他的名字叫杨烁,他的儿子叫杨雨辰,7岁男孩。


说实话,同样作为父亲,我是硬着头皮看下去的。


看的过程压力满满,看完后胸口很堵。


因为这个叫杨烁的父亲,太让人窒息了:


刚下车,他从车后面走,儿子从车前走,他勒令儿子重新回到下车的地方,再按照他的路线走一遍;



儿子走路有点内八,他当众大声让他脚尖伸直,还在高原上命令儿子跑到远方,再重新用对的姿势走回来;



让儿子选了5号房子,没想到是最远的,结果一路走,一路抱怨儿子的选择;



在找房子路上,威胁儿子如果不能比自己先到,就要从出发的地方再走一遍;



把睡着的儿子叫醒,帮他洗脚,为的是让儿子之后懂得给长辈洗脚,同时还怪儿子没有说谢谢……



其实很多做法,初心都是好的,但整个氛围却非常压抑。


旅途中美丽的风景、珍贵的陪伴、难得的亲子互动,都被窒息感包围,不得不说是悲哀。


更重要的,上面这些指责、埋怨、威胁、挑剔一直不断,从下车到营地,杨烁变着花样轮番上演。


杨雨辰的表情很复杂:


害怕紧张、委屈无奈、惊讶木然,就是没有笑容。


后面在采访中,杨烁说明了自己的动机:


让他更独立,像个男子汉。





只有自己体验之后,才知道会有多难。



家里的家长从小就教他叠衣服叠被子,他现在都是糊弄,太懒了太依赖了,不能这样。


其实不光杨烁。


许多参加爸爸去哪了的父亲,例如吴镇宇、郭涛,还有上一季一开始的陈小春,都是这样的教育方式。


当然杨烁更显过分。


不是因为他不爱孩子,这背后有个深层原因,我们在第四部分会讲到。


而在这篇文章,我想重点讲的是这种现象:


许多父母,都会觉得孩子(特别是儿子)都应该用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直接的指令去对待。


好像一旦放松了,孩子就会变得又依赖又软弱。


而且父母越这样想,就越容易发现孩子的“无能”。


就像杨烁发现儿子走路走不好、叠衣服也叠不好;陈小春觉得儿子拖拖拉拉、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却不知道,这些“无能”,都是父母造成的。


02


其实父母对儿女具体做了什么,例如偶尔骂一次、偶尔说教一下,都不是什么问题。


那些造成儿女性格、处事习惯的,往往源自父母营造的氛围。


你会发现,任何一个在严厉父母带领下的孩子,都容易出现一种恍惚的眼神:


我不知道要干什么;我没办法专注做目前的环境和事情。


他们会不断地看父母的眼色、想预防父母发怒,也因为一直猜不透父母在想什么,所以常常很迟钝。


就像7岁的杨雨辰,在其他孩子身边,他是个帮助弟弟妹妹的好哥哥,但在父亲身边,他就是很木然。



毕竟连走路姿势、叠衣服都可能被指责、训斥,连睡觉还要想如何感恩,他还能去思索什么责任感。


最近在陪女儿重温《家有儿女》,里面的父亲夏东海和杨烁形成了鲜明对比:


温暖、明亮、幽默、充满活力、边笑边说话。


他与妻子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氛围,三个孩子可以在其中各种“作”,看完让人很放松减压、又不缺启发。


这两位父亲,给了孩子2种氛围:


杨烁给孩子的是压力;夏东海给孩子的是放松


一个好的父母,能给孩子大山般的依靠,特别在遇到挫折与危险的时候。


但这种依靠绝非沉重,而是由无数轻松感累积而成。


如果没有无数个放松时刻,这座山就不再是依靠,而是真成了大山,压得他们无法呼吸,步履维艰。


因为孩子只有在一个人面前感到放松,才能越自由,越专注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否则,他们要拿出很多精力应对紧张感,哪里还有心思专注其他事情。


因此,想让孩子不依赖、独立自主起来,真正要做的,不是严厉。


反而是:放松和自在。



03


让孩子放松的父母,需要具备两个能力:


第一,足够稳定。


你的情绪、行为是可预测的,这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石


之前有个来访者,情绪很失控、又极其警觉。


失控表现在:失声痛哭、大声喊叫、摔门而去、会把抽纸抽光扔得满地都是、还会把书扔到我身上。


警觉表现在:我任何细微的表情她都不满,认为我嫌弃她、耻笑她。


我怎么做都不对,什么也不做更不对,我也必须随时警惕,生怕她又失控。


我的感受还原了当年她的感受,但她的感受要百倍强于我,因为她有个喜怒无常的父亲:


他们在吃饭,父亲会毫无征兆的动手打母亲;

送她上学路上,父亲会扔下她不管;

心情好就给她买课外书,心情不好就把书撕得粉碎......


所以,她即便看到父亲笑也不觉得安全,听到父亲脚步就很紧张,像受惊吓的小兔,敏感警觉任何变动。


直到2年后她才慢慢平复,而改变恰恰是我始终如一的稳定,给了她一个安全的内心空间。


作为父亲,也许你不像她父亲极端。


你可能希望孩子更坚强、更独立,更有担当,会想要磨炼孩子的意志、锤炼他们的性格,这本没什么错,只是让孩子“吃苦”的方式不对。


衡量的标准在于:


是否在鸡毛蒜皮小事上穷追不舍,情绪波动。


如果一直不稳定,那孩子就如惊弓之鸟,没有精力去发展自己。



第二,足够“有趣”


鲜活、生动、有趣,是让孩子放松下来的最佳法宝。


l 一个有趣的父母,要有对生活的乐趣。


我有个朋友喜欢收藏,常带儿子去古玩市场淘宝,每次寻到可心的宝贝,他总是又蹦又跳,儿子也跟着一起欢呼。


有爱好的人很专注,这会带给孩子趣味性。


同时,他也会给自己爱的人,例如孩子,制造乐趣和惊喜。


比如若无其事拿出个小礼物、故意忘记答应的事再反转、突然带孩子去游乐场、搞个小恶作剧等等


看似小惊喜却蕴含浓浓的爱,必须有心之人才会有如此“闲情雅致”,作用却是巨大的。


l 有趣的父母允许孩子突破规则。


比如要迟到,父母说:“这有啥,迟到一次又如何”;


比如老师说不积极回答问题,父母说:“想回答就回答不想回答就不回答”;


比如弄脏衣服,父母说“来啊来,再让它脏一点”……


这些自然的反馈,会让孩子不安的心一下放下来。


如今,方方面面规则太多了。


就算很小的违规都对应着惩罚,比如忘记刷牙忘带校牌等,这会让孩子很焦虑。


允许孩子突破点规则,还有父母支持,这种感觉太有趣了。


这样的孩子长大反而很有规则意识,同时富有创造力。


因为他们在外界早已吃了教训,若此时父母再要求,反而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和依赖,不懂得自我负责。


并且不时时刻刻被规则束缚,才有自我发展和创新的精力。


正如温尼科特所言:


单纯器械性控制是无用的,恐惧不能激发孩子内心中真正的顺从。健康的孩子会证明自己有能力打破这些控制,就像艺术家,为了创造出更新的东西不断地打破已经创造出来的。


l 有趣的父母面对压力时不慌乱。


你面对压力是狂躁的、毫无头绪的,还是乐观的、积极的。


孩子面对压力时,你是支持的、幽默的、开放的,还是比孩子更焦虑。


我儿子自豪的是有次考砸了我还带他下馆子、看电影。有个同学很羡慕,在他们家若不受惩罚已是万幸,奖励简直是做梦。


在我们家却是常态。


当你在孩子心中是“好玩的”、“有趣的”,你们就建立了“鲜活”的关系,他在你跟前就会踏实、很放松,甚至你的出现本身就有安抚作用。


就算做不到“有趣”,至少别让孩子怕你。


也别为孩子怕你沾沾自喜,屈服于权威和发自内心的尊重是两个极端。



04


许多父母会说,我就是做不到呀,我装都装不来。


那就别装,别演戏,你会更累。


很多无法把轻松感给孩子的父母,自己独处的时候也会焦虑,内心很多的不满足、冲突。


这时,也许先安抚自己比较重要。


你要先学会和情绪和平共处。


第一,理解你自己。


给自己独处机会引发感受,安静下来,聆听大脑所有声音,包括那些恐惧和焦虑。


其实很多情绪,都是代际传承的。


就像杨烁。


他是被父亲从小打到大的。


小时候的他为了避免被打,给自己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时刻警醒自己不要不听话、要阳刚一些等等。


而现在他对儿子那么凶,很可能是把儿子投射成了小时候的自己。


按照自己内心的标准,无孔不入地要求儿子、锤炼儿子,只为了让儿子不要变成小时候被打的自己,可以避免惩罚罢了。


但他的行为,却正在让儿子成为早年的自己,只不过没动手,换了一种方式。



所以,如果你也总对孩子有种莫名的情绪,哪哪都看不过眼,挑刺比赞美多,那么你也要回过头去看看:


是不是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是不是你也一直在挑刺自己;

是不是你也一直和自己发脾气。


然后,允许自己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孩子,把他当做一个新的人去发掘,而不是用自己旧的框架去限制他。


同时,也不要苛责自己,这会让你生活得特别纠结,并把纠结带到每个和你接触的人身上。


只有对自己和孩子放宽心,你的情绪才更容易稳定。


第二,找到情绪释放的途径。


如果想给孩子真正意义的放松,作为父母本人必须放松,否则都是表演。


除了了解自己、看见孩子之外,你也要学着去释放一些临时的情绪。


最近几位家长被孩子“折磨”的焦虑无比,问我有什么好办法,我给的第一点就是:释放你的焦虑。


无论是打拳、唱歌、倾诉,还是跑步。


尽量不要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和孩子交流,你也许不知道自己会说出什么伤人的话。


当然,你也不用太过紧张。


偶尔发脾气不可怕,孩子有自己的整合能力。


要记得,只要大体上氛围是轻松的,孩子就可以专注地成长,发挥他的潜能,到达他自己的人生。


而父母要努力做的,无非就是轻松罢了。


简介:冰千里,知名心理咨询师,一个孤独又温暖的老男人,专注一对一心灵成长,公众号:冰千里(bingqianli520)。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