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家庭:爱很简单,理解很难

艺术生家庭:爱很简单,理解很难

首页休闲益智艺术与消除更新时间:2024-05-03

在国内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学艺术,无论是对于艺术生还是对于艺术生的家长来说,都算得上是不小的挑战

对于学生来说,学艺术前可能首先要面对家长质疑,甚至是反对的态度,其次,在选择画室、选择院校、选择专业,以及之后规划艺术生涯道路时,家长往往很难在艺术设计方面有所了解,并给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所有的困难都要靠自己一肩扛起;

而对于家长来说,学艺术显然是一条相对小众的道路,一系列患得患失的问题便都涌现了出来:“孩子是否能坚持下来”、“经济条件是否能承受得起”、“在如此关键的节点如果这条路选错了怎么办”、“孩子还没进入社会就要去集训、考试,会不会影响文化课,最后两头都耽误了”……

美术高考集训,图片来源:meipian.com

一边在焦虑,另一边也在焦虑,在焦虑的高中时期,艺术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往往落得个鸡同鸭讲、不欢而散的结局

很多人会将这种沟通上的失败怪罪到“代沟”的头上,但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一、将“信息不对称”理解为“情感不对称”

社会心理学家Heidi Grant Halvorson曾就“为什么极为亲密的关系中,双方反而难以达成愉悦的有效沟通”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研究,最终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一种“透明度错觉”,即认为对方可以完全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情感,并认同自己预设好的判断

简言之就是大多数人会对身边人产生一种“我以为你知道我在想什么”的错觉。

透明度错觉图示,图片来源:effectiviology.com

但事实上,任何人在给出信息和观点时,都是以自己既有的知识与经验为支撑的,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给出的意见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而到了艺术领域,很多家长并不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反而是艺术生会因兴趣驱使,在相关领域获得比家长更丰富的知识积累。

这时,家长如果习惯了主导话语权的角色,按照惯性的思维模式去与学生沟通,但其实在知识和信息方面都极为匮乏,就会发现自己所提出的观点其实都偏主观,而不是从事实出发。这时诸如“学生不愿意沟通”、“家长get不到学生的点”、“家长认为学生叛逆”等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举个例子。很多艺术生家长之所以认为学艺术不好就业,是因为学艺术的出来都只会画画,只能去当街头画家,这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未来中国肯定“没饭吃”

然而,这种观点直接无视了艺术生未来99%的就业走向

我国美术学类与设计学类下的本科专业清单,截图自教育部相关文件

且不说音乐舞蹈和戏剧影视类艺术生的未来就业方向,仅美术生而言,在进入大学时便会分为美术学类、设计学类、艺术学理论三个大的方向,而美术学类又包含了摄影、雕塑、实验艺术、文物修复等专业;设计学类又包含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等专业;艺术学理论又包含了艺术史论和艺术管理专业

更不要说几乎每个专业之下还会有不止一个研究方向,如视觉传达设计下的平面设计、信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下的数字动画、游戏设计等等。

所以,诸如“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我家的孩子内向敏感,本身不愿意多沟通”等现象的背后,其实都是信息和知识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分配不对等所造成的。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家长将此归为情感问题,始终无法找到促成有效沟通的方式。

二、没有知识的共同成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Parl Lengrand曾经提出了一个如今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概念:终身学习。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了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

“终身学习”的提出源自于社会的加速变化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要兼顾职业生活与个人生活,因此终身学习的内容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也有生活方式和家庭伦理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还要学会相处、学会做人。

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对前半部分感到认同,可是所谓“学习相处、学习做人”又是什么意思呢?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比家长少,如果家长不去接触新的知识,就会在沟通交流中流露出强硬、霸道的气息。因此,想要达成良好的沟通,家长也应该表现出与学生同样的求知欲,当双方的信息和认知水平接近、甚至对等时,沟通便有了基础

当然,放下身段、放下威严,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并非易事,而更难的,是大多数家长对未知信息和知识的吸纳方式有待转变

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大多数家长对于新知识的吸纳往往是一种快速、简单、情绪化的过程,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碎片化的信息,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归纳,并做出判断

这么做当然保证了效率,然而如果可以理性地,认真地,有耐心、有意识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势必能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譬如说在艺术生报考院校时,家长可以与其一道,深入了解各艺术院校及综合性大学中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案、就业情况,同时结合各大论坛的学生评价,所在院校、周边区域、城市的发展前景,深入调研、对比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

学生填报志愿,图片来源:荔枝网

这样一番苦功夫虽然看上去是费时费力的,但却能真真正正帮到学生,并为其树立“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榜样,也能让学生有代入感。即使家长无法在此过程中成为专业的艺术人才,但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家长的付出,以及对学生表现出的关心和体贴。

这么做的效果显然已超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畴,交流也不再停留于“可行”的阶段,而是健康的、高效的、愉快的交流。若论效率可能有所欠缺,但若论效益便是最佳选择

三、期待视界不相同

家长与艺术生存在沟通障碍的原因,还包括双方“期待视界”的不同

这是由德国理论家Hans Robert Jauss提出的重要概念,即每个人接收到的信息都受制于自身的经验和信息视野,即使是同样的信息在不同人群中也有不同的意义

图片来源:Pinterest

就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而言,这种“期待视界”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衡量得失的标准方面

对于家长来说,教育对于未来工作机会、稳定性及可期收入产生影响的多寡,便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部分家长还会考虑教育对应行业的劳动强度,但都没跳出就业的话题;

而对于艺术生来说,职业稳定性、薪酬待遇、工作强度,肯能都没有个人成就感更能评判教育是否成功。对他们来说,世界名企的工作经历、与业界大拿的接触体验,或者开设属于自己的独立工作室,这些都与家长眼中的“成功范例”相去甚远。

当这种对教育成果的“得失标准”和家长们的期待完全不同时,艺术生们为自己站在时代的前沿而澎湃不已时,家长们很可能因这个选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惶恐不安。一方期待的是“时代的弄潮儿”,一方期待的是“岁月静好”,这种“期待世界”的差异,无疑也是双方交流日趋沉默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关心则乱”,用来形容艺术生的家庭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艺术生的家长们希望能与艺术生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促成恰当且快乐的沟通,那么就请学习吧,通过前沿的艺术资讯消除彼此信息量的不对等,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如果艺术生也希望与自己的家长之间打通沟通的渠道,让家长能够更理解自己的决定和想法,那么也请学习吧,学习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也就更能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成功获得家长的支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