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的“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中,有一件文物,独自占领了一个展柜,面积超过30平方米,担得起“庞然大物”这样的称呼,它就是《无量寿尊佛像》缂丝作品,长7.5米、宽4.5米,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缂丝作品,这一次是它的首次亮相。
单独占据一个展柜
官方公布图片,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
这件缂丝作品可不仅是献寿这么简单,这里面还隐藏了乾隆本尊,你找到了吗?先别着急哈,我们一层层看。
这幅《无量寿尊佛像》是乾隆皇帝专为崇庆皇太后60大寿所织造。原属清宫旧藏,现收藏于颐和园中。整体幅面阔大恢宏、工艺精湛、画面精美、颜色丰富、寓意吉祥。
第一层为日、月、祥云。左月右日,日中雄鸡抖擞,月中玉兔捣药,中间一朵蝙蝠状的祥云,有着日月同辉的祥兆。
左边:月中玉兔捣药
日中雄鸡抖擞
第二层为身着彩衣的八位仙人,身着羽衣绸带飘逸,乘着祥云,手捧供果、贡品,分列华盖两边。
第三层为画面的主体,端坐在须弥莲花座上的“竖三世佛”。
佛祖左侧为未来世界的弥勒佛
三尊佛均身着深红色通肩式袈裟,结跏趺坐于须弥莲花宝座中,全身罩有佛光。中间一尊为现在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右手结期克印,像法相殊胜,清静庄严;其右侧为象征过去世界的燃灯佛,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据说释迦牟尼成佛是由他授记的。佛祖左侧为未来世界的弥勒佛,施无畏印。
释迦佛下方为两位弟子,年长者为阿难,年轻者为迦叶。
阿难
迦叶
第四层中间有盆装番莲,两侧则是手持法器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
左边有持慧伞、托宝塔的北方多闻天王和持蛇的西方广目天王;
右边为手握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和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
中间有盆装番莲
最下面一层为如意状祥云。画面左右空白处各有朱文钤印四方,分别为意境妙堪会、契理在寸心、如是观、欢喜园。
乾隆皇帝为了庆祝母亲六十大寿,不仅修建了清漪园,也就是如今的颐和园。也制作了这幅“无量寿尊佛”缂丝作品。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在众多的罗汉中,一位造型与其他不同,他头戴斗笠、身穿红袍、双手合十的人,应是乾隆皇帝效仿他的祖父康熙皇帝自称罗汉,也将自己跻身于十八罗汉中。这既说明其间接参与了这幅缂丝画的创作,也表明他本人深爱此物。
乾隆时期,每月初一、十五必有喇嘛在清漪园内诵经祈福,它都会被悬挂在佛龛之内,时至今天,还可以看到在颐和园内五方阁下石壁上留有为悬挂这件佛像而特意开凿的神龛。
一寸缂丝凭啥能值一寸金这件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缂丝作品,不仅代表了乾隆的孝心,更代表了乾隆的财力。“一寸缂丝一寸金”这样的话,我们并不陌生,但对于它凭啥能这么值钱可能却不甚了解。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装饰性丝织品。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纬线不穿透织物的整个幅面,使丝织品犹如雕琢镂刻,有一种强烈的双面立体感。老式织布正面干净,但背面凌乱,而“通经断纬”让正反面都一样,与普通织品差异很大。所以说,乾隆朝的这件缂丝作品,正反两面的图案是一样的,皇太后见到能不喜欢嘛。
苏州缂丝画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家织”。2006年5月,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缂丝的织造十分繁复,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经过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等16道工序,更换数以万计的梭子才能完成,耗时往往经年累月,“如妇人一衣,终岁可就。”
明神宗朱翊钧有一件“福寿如意”缂丝衮服,工匠用了整整13年才完成。到了作品完成之时,缂丝下的画稿移动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因其技法巧妙、耗工多、用材贵,所以人们把缂丝与黄金价值等同。
缂丝的两次繁荣:离不开宋徽宗and乾隆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缂丝制品是出土于新疆阿斯塔纳地区的一条缂丝带,织成于大唐永昌元年。发展到宋代,缂丝由实用性转向欣赏性。
从北宋末年到南宋,受宫廷院画的影响,缂丝开始以摹缂名人书画为能事,“夺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长”,甚至达到“胜于原作”的境界。宋代刻丝大盛,据《清秘藏》所记有楼阁、龙水、百花攒龙、紫宝阶盛地、紫大花、五色簟文等近百种,是缂丝艺术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宋代也孕育了一批缂丝大师,其中就有缂丝发展史上两颗炫目的明星——沈子蕃与朱克柔。如今,他们的缂丝精品被珍藏在博物馆中。故宫博物院收藏着沈子蕃的《缂丝梅鹊图轴》、《青碧山水图》。朱克柔现存世作品共7件,4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件藏于上海博物馆,2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赵佶对朱氏的技法极为推崇,在她的织品《碧桃蝶雀图》上亲笔题诗:“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
朱克柔《莲塘乳鸭图》,现藏上海博物馆
而元代由于政权时间短及社会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留存至今的缂丝作品寥若晨星。据统计,现存的元代传世缂丝作品,台北故宫藏4件,辽博2件,北京故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也仅藏数件。
元-明 缂丝牡丹团扇,辽博藏
缂丝赵佶花鸟方轴,元,故宫藏
缂丝画在乾隆朝的发展是继宋代之后的又一个高峰,精美之作多出自江南三织造的苏州,题材则是围绕乾隆帝的兴趣爱好而作,以他亲笔所绘为粉本的作品,构图疏朗有致,风格清劲秀逸,设色清丽典雅。
清代缂丝艺术品均采用缂、绘相结合,创作出一批精巧工细的作品,如缂丝艺术品《三星图》、《八仙庆寿图》等。在朱启钤《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中著录有清代宫廷藏乾隆时期缂丝法书116件,其中缂丝乾隆帝御笔的法书有88件。
缂丝乾隆御临苏轼帖轴 故宫藏
清乾隆 缂丝朱竹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延禧攻略》带火缂丝缂丝这门技艺重新走入大众视野,不得不提热播的清宫剧《延禧攻略》,剧中的非遗缂丝团扇道具,第一次被演员抢着私藏。
剧中皇后娘娘爱用的那把黄色团扇,就是老师傅仿制的乾隆年间宫廷款《黄色纱贴绫绢桃树双鹤图染雕骨柄团扇》。
故宫原版
太后所握团扇,仿制了清朝沙面贴绢仙鹤桃树图团扇。 原件依旧存放于故宫博物馆,仙鹤寿桃图案是古代清宫爱用的团扇图案,有祝寿献瑞的意义。
一抹夺人眼球的富贵红,搭配一袭孔雀绿长菊花蝴蝶大褂,更加衬得高贵妃嚣张霸气的样子。
高贵妃的智囊军师嘉嫔娘娘则是用的梅花山雀图缂丝宫扇。
上个世纪的缂丝和服腰带能换两辆小汽车20世纪 60 年代,以复制南宋缂丝名作为起点,艺人们恢复了1949年前已告濒危的缂丝织造技艺。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州先后成立了五家缂丝厂,缂丝织造技艺得到空前发展,缂丝和服腰带在日本市场盛极一时。工艺精美的高级缂丝和服腰带在日本市场的价格高达200多万日元,而当时日本一辆普通的小汽车不过七八十万日元,“一条腰带换两三辆汽车”一时间成为苏州工艺界的一大神话。
当今,从事缂丝生产企业仅有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王金山大师(缂丝)工作室和吴县光福、黄桥、角直等地的王嘉良、过焕文、吴文康、陈晓君以及新生代的郝乃强等民间艺人。
王金山
1963年,王金山等3人应北京故宫博物院邀请,进故宫复制宋代的缂丝作品,整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先后复制了南宋沈子蕃的《梅鹊》、《青碧山水》和朱克柔的《牡丹》、《蝴蝶山茶》等,复制作品真假难分,受到专家的高度赞扬。
1977年,王金山领衔创作了大型金地缂丝佳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被陈列在*纪念堂西大厅内。20世纪80年代,王金山精心缂织了一幅异色异样缂丝力作《寿星图》台屏,现藏于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
还有缂丝艺人俞家荣等缂织的仿明《十二章团龙福寿如意衮服》复制品,长1.36米,腰围2.26米,袖口0.60米,金黄色底,纹样以十二团龙为主,其四周有云纹、海浪、海珠、金锭、银锭、飘带和轮、伞、盖、花、鱼等,遍身有256个寿字,310只蝙蝠,217个如意等。龙体用孔雀线缂织,共用了黄、蓝、朱、绿、褐等28种色线,金线耗用黄金12两,织造工艺超过原件水平,系罕见的精美的缂丝品,1984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现陈列在北京定陵博物馆。
馆藏缂丝最丰富的博物馆是哪家?答案是辽宁省博物馆。
辽博向来以收藏中国缂丝丰富而著称,共有79件280余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在“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上,展出了宋元明清时期的缂丝精品,堪称辽博的镇馆之宝。
辽博所藏缂丝主要来源于朱启钤先生的“存素堂”。朱启钤(1872-1964),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年轻时就热爱缂丝,不惜巨资收购了大量缂丝精品,当时有“中国缂丝收藏第一人”之称,亦有“朱家缂丝甲天下”之说。他收藏的缂丝,大多是从清恭王府里流散出来的皇帝御赐之物,包括宋代名家朱克柔的《牡丹图》、《山茶蛱蝶图》等。1920年春天朱启钤游北京琉璃厂海王村时,在博韫斋购得北宋缂丝《紫鸾鹊谱图》轴。他还撰写了《存素堂丝绣录》一书,把藏品一一著录其中。
朱克柔《山茶蛱蝶图》
北宋缂丝《紫鸾鹊谱图》
日本人对朱启钤收藏的这批缂丝垂涎已久,民国初年,大仓喜八郎曾想以100万大洋高价收购这批缂丝,被朱启钤拒绝。
1929年,朱启钤组织创建中国营造学社急需大量资金,不得已第一次想到了出售这批精品,张学良听说后表示愿意接手并保证“绝不让它们流失海外尤其是日本”。朱启钤这才放心地把这批缂丝以20万银元的价格,半售半赠交给了张学良。张学良将这批宝物放在他的东北边业银行金库中悉心保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东北边业银行落入日本正金银行之手,朱启钤利用与伪满中央银行总裁盟弟的这层友谊,托其暗中设法保护这批国宝。他利用职务便利,以“满洲国”名义宣布这批丝绣为国宝,长期储藏于沈阳正金银行的金库中。1935年伪满洲将这批国宝交由东京座右宝刊行会以彩色原版和珂罗版精印成《纂组英华》300部,该书分上下两册,共收录缂丝图版139幅,每幅图片之间用水印木兰花纹纸作隔页,十分精美,一时在文物界引起轰动。仅流通100部,另200部供溥仪赏赐之用。
1946年夏天,东北解放战争打响。朱启钤担心战事一旦波及沈阳,这批丝绣难免化为灰烬。他趁宋美龄将去东北的时机,托王世襄以“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办公处”的名义拟一呈文,交到宋美龄手上,请其务必关心这宗国宝,争取将其空运到安全的地带妥善保护。宋美龄到达沈阳后,专门观赏了这批丝绣,经她出面干涉,将这批缂丝从沈阳空运到北平,先存放在中央银行,后又移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1949年,存放在北京故宫的这批缂丝精品又拨交给当时的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被神秘地安置在博物馆的“特库”中,成为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