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华侨试验区探索博士硕士挂钩联系企业

汕头华侨试验区探索博士硕士挂钩联系企业

首页休闲益智猪场大亨更新时间:2024-04-29

打造人才引进“试验区样本”!

汕头华侨试验区探索博士硕士挂钩联系企业

近日,由汕头华侨试验区直接管理的汕头华试融创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向直管区企业输送了100名首批劳务派遣人员。这标志着,汕头华侨试验区在倾力建设华侨华人、潮籍英才回国回乡创业“归谷”的背景下,又新添一个服务企业的劳务派遣平台。

从6年多前试验区设立之初的“一张白纸”,到如今已经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引进120名博硕士,吸引32个项目入驻人才大厦,这个国家级发展平台如何一步步迈向人才“归谷”的目标?

对此,汕头华侨试验区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路径——先有基础设施,再有人才引进,后有服务产业。自2019年首次发布《华侨试验区新引进人才双补贴暂行办法》等三项人才政策以来,汕头华侨试验区围绕服务产业发展这一核心主题,先后引进了高端人才、创业人才和产业人才,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两年多来,一个个高学历人才从全国各地走进汕头华侨试验区,一个个创业团队在这里落地生根。一套以人才赋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区样本”,正在汕头的探索实践中形成。

对新引进人才进行“双补贴”

用一个词来形容汕头华侨试验区,“年轻”二字再适合不过。

除了设立时间只有短短6年多,年轻的面孔在这个国家级发展平台也随处可见。以汕头华侨试验区管委会为例,146名工作人员中超过一半为30岁以下,硕士以上学历占比更超过了70%。

这样的人才配比,在汕头华侨试验区直管区同样比比皆是。不过,如果将时间推前3年,“人才荒”问题也曾让人着急。

“和其他地方不同,华侨试验区是一个全新设立的平台,所以人才队伍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汕头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吴长林记得,他来试验区之初,工作重点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入驻的学校和医院都曾反映招不到人,“高学历的人才更不愿意来”。

有问题,就要找准对策加以实施。

2019年,《华侨试验区新引进人才双补贴暂行办法》《华侨试验区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及留学人员创业扶持资助办法》和《关于鼓励华侨试验区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助学金的资助方案》三项政策同步实施,以补贴和资助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其中,《华侨试验区新引进人才双补贴暂行办法》除了给予新引进的博士和硕士相应补贴,还对于来汕的双一流大学本科生进行补贴。

人才到位后,如何提升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归属感,也是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的重点。在汕头华侨试验区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引进、人事代理、就业创业、职称评定申报等服务工作全面开展。

与线下平台同步运作的,还有线上平台“汕头华侨试验区i人才”小程序。目前,该平台实现人才政策?“一键兑现”、人才办事?“一站入口”、人才服务?“一码供给”、人才双创?“一帮到底”,通过不见面申请、审批、办理等一体化流程,让引进的人才“最多只跑一次”。

人才挂钩联系企业助力产业发展

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是汕头华侨试验区直管区内一家重点企业。在这里,新引进的博士人才王迎并非企业员工,接下来他每周都可以安排一天到企业工作。

原来,这是单位最近刚交给他的任务,也是汕头华侨试验区人才计划的全新探索——博硕士人才挂钩联系直管区企业制度。

“像王迎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引进后,如何助力产业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吴长林告诉记者,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汕头华侨试验区近年来不断探索新模式,希望能更好发挥新引进人才的专长,完善政企沟通机制,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最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人才挂钩联系企业计划,汕头华侨试验区新引进博硕士人才,均要挂钩联系企业活动。其中,硕士人才负责联系面上企业,每人对接约10家,提供企业所需的支持和服务;博士人才挂钩1家重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联合创新,甚至可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下来还要组建若干科技服务团,定点联系服务试验区重点项目。

“我们和直管区企业挂钩,是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王迎介绍,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卫星科技和医疗互联网,这刚好与他攻读的专业相关,于是当他与这家企业挂钩联系后,一方面要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企业的工作,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专长和技术协助企业开展科研工作,激发双方的创新活力。

自王迎挂钩联系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以来,已延伸出一个全新项目——成立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目前,该项目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王迎告诉笔者,未来争取把项目落地,吸引更多行业相关的企业加入,将产业做强做大。

引进海外人才建设“侨才港”

博硕士人才挂钩联系企业的同时,在汕头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引进的创业团队也不断成长。

汕头小小网络是入驻人才大厦的一家游戏研发公司,两年前被政策补贴吸引而来。如今,这家公司不仅开发了“稍微挪挪”“猪场大亨”等注册量超千万的线上爆款游戏,还扩大团队规模,把项目孵化到深圳落地。

“我们刚入驻时,这里只有两个创业团队,现在整层楼都坐满了,创业氛围非常浓厚。”在该公司负责人林钦泽看来,人才大厦办公环境好,服务高效快捷,再加上减免了场地租金,对创业团队来说能够减轻负担,把更多的创业资金投入到研发上去。

事实上,引进团队人才,孵化创业项目,正是汕头华侨试验区设立人才大厦的初衷之一。该大厦面积约5800平方米,引进启迪之星创业孵化器,引入系列创新创业品牌活动,重点培育一批跨境金融、文化创意、医疗服务、信息海洋产业等创业项目。截至目前,已有32个创业团队入驻,其中6个创业项目还获得了融资。

有了高端人才和创业人才,今年来,汕头华侨试验区又把目光瞄准产业人才。

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华侨试验区数字科技产业基地,就是打造产业人才集聚的另一平台。目前,已吸引数字科技、供应链服务、文化传媒等近80家企业落户,带动一批不同领域的产业人才入驻工作。

两年多来,汕头华侨试验区朝着打造特区中的特区努力前行,深圳汕头协同创新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正在拔地而起,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华侨试验区数字科技产业基地相继建成,充分发挥了人才支撑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建设‘侨才港’,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据吴长林介绍,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和“文化”为核心概念的国家级发展战略平台,汕头华侨试验区将在现有软硬件基础上,聚焦海外华侨华人为主体的高端人才,努力打造成海外高端人才回国的第一站,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南方日报 杨立轩 陈妍彤)

“云端”上的华文教育

“直播课让我们又能继续学习中文了。”来自泰国明满学校国际部六年级的学生林雅丽(音译)很是高兴。近日,汕头海外华文教育直播基地第二阶段“云课堂”的启动筹备工作已全部完成,直播间增至15个,参与教学的汕头本地学校增至8所,有望让海外华文学校的学生实现开展常态化华文课程。

自疫情发生以来,华文课程受到很大影响。汕头市侨务局表示,侨领提出希望得到帮助,了解到这一诉求后,汕头尝试在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设立直播基地,希望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为海外学生上课。

第一阶段该直播基地共设5个直播间,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泰国6所华文学校学生加入华文教育直播云课堂,教学对象囊括小学、初中、高中年级各个年龄段。

目前受当地疫情影响,原定5月开学,将启动第二阶段华文教学的泰国华校推迟开学,但汕头第二阶段常态化华文教学的筹备工作已完成。

汕头市侨务局表示,汕头的海外华文教育将侨乡乡土文化融入课程,目前点面结合、内容多元、机制保障,已经逐步显露系统化的雏形。(南方日报 王涵琦)

广东发布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日前,广东省人社厅举办第三季度媒体沟通会,会上发布《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下称《目录》)。《目录》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内地9市急需紧缺人才数量最多的是制造业,从未来3年至5年的需求情况看,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最大。

《目录》所采用数据来源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近1.7万家规上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样本企业,覆盖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其他重点产业共26类,涵盖超5.77万个急需紧缺人才岗位,涉及316类岗位和403类专业,需求人才总量逾33.17万人。

总体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急需紧缺人才数量最多的是制造业,超过总需求人数的一半。从学历来看,企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本科学历的需求比例将由现在的14.55%提升至20.90%。从产业来看,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对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需求分别达到85.48%、62.13%和54.65%。

从岗位来看,需求量排名前30的岗位主要涉及技术研发类、贸易销售类、行政管理类等方向的岗位。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产品开发师,其次为软件工程师和销售经理。从需求专业来看,企业有较高需求的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市场营销等。

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急需紧缺人才情况来看,各市需求排名前3的主要是产品开发师、渠道经理和软件工程师。从未来的3年至5年紧缺人才需求情况看,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最大,占需求总量的近五成,其次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占比为33.4%,管理人才需求占比为15.96%。

从产业需求来看,研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销售经理等岗位在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仍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未来岗位需求排行前3的为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和销售经理。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未来岗位需求最高的为各类型工程师。对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未来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销售等相关岗位。传统行业中的制造业在未来需要补充大量高级技术类、工程类、业务类等基础人才,同时也需要工程师等中高端技术人才。(陈理)

广州未来五年奋力建设国际物流中心

“百大项目”估算总投资超6000亿元

日前,《广州市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下称《规划》)获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印发。未来五年,广州将奋力建设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全力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

《规划》明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海陆空同向发力,提出打造大枢纽、拓展大通道、搭建大平台、营造大环境四大任务。

基于《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广州清单化梳理出了“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和“百大项目”。其中“百大项目”估算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十四五”期间预计投资超过3500亿元,将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资金投资,广州还将对交通物流产业相关项目给予土地要素的保障。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莉介绍,根据相关政策,凡在广州落地的现代物流和供应链上市公司、投资符合广州产业导向且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产业项目;或在市物流枢纽规划布局的物流枢纽产业园引入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现代物流和供应链产业项目,可采用50年出让年期,参照项目所在区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设定出让起始价。(南方日报 黄舒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