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不拒利益,商场不分对错。道理谁都懂,可是当育碧赢得了最终的胜利,玩家们仍然从心底里抑制不住地欢欣鼓舞——土豆厂,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觉得你如此值得守护!Vive la Ubisoft——!
网易爱玩百万稿费活动投稿,作者 瓦克五,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5年10月14日,维旺迪(Vivendi)集团董事长文森特·博洛雷(Vincent Bolloré)毫无预警地宣布以1.4亿欧元买下了育碧6.6%的股份。
作为事件当事人,育碧上下和广大群众一样对这个消息感到非常突然,活像珍珠港事变中的美军。也就是以这件事作为导火索,维旺迪与育碧之间收购与反收购的战争正式打响了。
博洛雷之心路人皆知说起文森特·博洛雷的大名,在法国可谓人尽皆知。生于1952年的他,是法国知名的富豪,拥有属于自己的同名企业——博洛雷集团。2014年,博洛雷正式接任维旺迪董事长一职,并持有维旺迪14.5%的股权,为单一最大*。
博洛雷有两个外号,一个是“企业突袭者”,说的是他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最喜欢在别家公司里股权投资,然而再伺机恶意收购;另一个外号是“笑面*手”,说的是他在交际中总是笑脸迎人,满嘴溢美之词,但是行起事来非常铁腕,裁起人来毫不心慈手软。
貌似和蔼可亲,实为笑面*手
对于身家百亿欧元的博洛雷而言,豪掷上亿并不奇怪,不过是“洒洒水”罢了;人们疑惑的是:博洛雷究竟想干什么?
只一个礼拜时间人们就发现,不祥的预感应验了:博洛雷的持股比例上升到了10%,这意味着博洛雷已经代替育碧创始人吉尔莫兄弟成为育碧最大的股权持有者——吉尔莫兄弟手中的股份只有9%。根据法国法律,拥有超过30%的股权即可发起对上市公司的收购要约。
一切昭然若揭,业界一片哗然。虽然维旺迪和博洛雷本人未置一词,但是大家都几乎确定了这是维旺迪意欲吞并育碧的开始。
事实也是如此,自从2013年出售了旗下的动视暴雪之后,维旺迪虽然账面上一下子多出了82亿美元,却失去了在游戏界的一席之地。动视暴雪在获得独立后的迅猛发展,又让维旺迪追悔莫及。
现在,他们正想办法在游戏界中找回属于自己的地盘,而同在法国、手握多个优质IP、处于稳健发展期的育碧正好是集团扩张游戏界版图的一枚有力棋子。
欧洲广播一台(Europe 1)评论员是这么评论的:
“你要知道他是博洛雷,你就该知道他想干嘛。他就是想坐上董事会的主席位置,然后用铁腕手段掌控公司的一切。那就是他对汉威士(Havas,全球第六大广告传播集团,总部位于法国巴黎)做的事情,那就是他对维旺迪做的事情,对育碧,他也打算这么做。”
汉威士集团前CEO阿兰·德·普齐拉克(Alain de Pouzilhac)在电视采访中回忆了当时被博洛雷踢走时的情形:“他先购买了8%的股权,然后是10%,再到15%。他声称自己不会控制集团,话音刚落数字就变成了20%,然后他又开始说:不用担心,情况会变的。最后,他会给你来一通电话,告诉你:我要控制董事会了,你走吧……”
育碧创始人伊夫·吉尔莫(Yves Guillemot)的反对态度是旗帜鲜明的:“我们认为维旺迪的战略是一个错误。这家公司不懂如何做大我们的公司,也不懂怎么做好我们的公司。我们认为维旺迪不懂电子游戏产业,会使公司发展误入歧途。我们不想搭上一艘注定要沉的船。”
2015年11月4日,育碧发布了2015财年的第一份半年财报,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育碧的收入为2.2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25亿美元大幅下跌,跌幅为57%。在维旺迪的收购阴云之下,这家老牌游戏公司即将面临有史以来的最大考验,这个考验也许比应付业绩下滑要困难得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对于维旺迪来说,从事游戏业务也许不在行,收购游戏业务却早已驾轻就熟。早在1998年,维旺迪便收购了雪乐山(Sierra)和暴雪(Blizzard)。2008年,维旺迪又收购了美国游戏巨头动视(Activision) 61.5%的股权,并将其与旗下暴雪合并,创造了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动视暴雪”。
互联网媒体的兴起,使维旺迪原先的主营业务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付费电视台Canal 和环球唱片的营收和盈利均增长缓慢;加上2008年当时尚有的电信业务SFR遭遇法国电信资费大降价的问题,现金流一度发生困难,这也是维旺迪将动视暴雪出售的主要原因。
在原有核心业务依然不见起色的情况下,博洛雷上位后重新押注游戏产业,计划通过其传媒和内容等领域的多方位协同,打造一个文娱产业的航母矩阵。吃掉育碧,正是维旺迪完成企业新战略的重要一步。
维旺迪旗下现有业务版块
另一边,对于被巨头收购这件事,育碧也不是头一回经历了。2004年,EA同样是一个招呼也不打就一口气买下近20%的育碧股份,成为了仅次于吉尔莫兄弟的第二大*。
当时的EA在业界口碑并不好(当然现在也差不多),说他们做游戏不是为了艺术也不是为了创意,只是为了钱、钱、钱。这让重视艺术、浪漫和独立精神的法兰西人感觉到恐慌。
吉尔莫兄弟一方面稳住军心,保持原本的开发步调,另一方面动用人脉相助,甚至出动了法国政府官员斡旋。
也就是在这段日子里,育碧成功开创了自家的摇钱树系列《刺客信条》,并快速成长为世界第四大游戏公司。2010年,EA悄悄将所持股份抛售,被恶意收购的威胁得以解除。
早年击退EA咸猪手的育碧,已经提升了对恶意收购的经验值
没想到五年之后,相似的剧本又一次上演。育碧汲取从上一次事件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尽量不让外界的纷扰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作,继续专注于游戏事业,并将其作为最好的防御方式。
维旺迪之后的一系列表态温情脉脉,但仍然像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我们不会对育碧公司进行公开收购,也不会掌控公司控制权,希望和育碧建立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慢慢收购股份只是从战略角度与育碧合作的一种方式,我们将根据市场行情变化继续增持育碧公司的股份。”“我们将提供对育碧的全方位支持和投入。”
这只能让育碧愈发地警惕。如果说曾经的EA顶多是声名不佳,那么维旺迪的名声则是恶名昭彰了。
“沉闷”的周年庆典2016年是育碧成立三十周年,但笼罩在收购阴翳之下的育碧上下实在没法发自内心地开心起来。
2016年6月14日,美国洛杉矶市区的奥芬大剧院。育碧的E3 2016展前发表会在这里举行。展会上带来了育碧即将推出新作品的预告片、实机游玩展示以及演说,《舞力全开2017》《幽灵行动:荒野》《荣耀战魂》《南方公园:完整破碎》等一批游戏先后亮相。
会末,伊夫携育碧的员工们一起登台,用法腔法调的英语向玩家致谢:“这只是一个开始,希望这些游戏在今后的日子长伴你们,带给你们更多。”然后他向员工致谢,感谢所有的员工带来的创造力和激情。
全员站台感谢致辞,令人想起当年盛大游戏那场告别演出
这是一个极有深意的催泪时刻。但是很多人并不知情,只把它作为稀松平常的一次谢幕。由于整个会议流程持续了2个小时,期间又没有特别“炸裂”的重磅游戏公布,不少观众甚至将其形容为一场“沉闷”的发布会。
如果他们知道再过几个月,伊夫很有可能再也不是育碧的CEO、这有可能是育碧最后一次作为独立游戏厂商出席E3,那么他们就绝不会轻易地用负面词语来描述这次聚会。
在这之前的一个月,维旺迪席卷了手游公司Gameloft的股份,宣布已获的公司的实际掌控权,Gameloft的高层集体辞职。博洛雷把他的手下安排进了Gameloft的董事会,这些董事会成员都是维旺迪的高管,没有一个是游戏产业的老兵。
管理层大换血,加上未来的不确定性,让Gameloft的员工人心惶惶,人才大幅流失。这仿佛预示着育碧一旦被收购,也会迎来相同的剧情。
难兄难弟Gameloft与育碧曾经是兄弟公司,Gameloft董事会主席兼CEO米歇尔·吉尔莫(Michel Guillemot)就是吉尔莫兄弟中的一员。虽然分了家,但双方业务关联性很强,Gameloft当时主要业务就是将育碧的大作手游化。在维旺迪全面接管Gameloft之后,两家公司今后的合作就变得很难说了。
维旺迪很清楚,收购Gameloft对于构建自己的游戏臂膀,无论从产品实力还是市场份额角度看,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2016年3月,维旺迪持有的育碧股份就达到了15.7%,5月份达到了17.7%,6月份达到了20.1%……
到了2016年底,维旺迪已经拥有了育碧25%的股份和近23%的投票权。如果不是育碧9月向法国投行BPI回购了3.2% 的股份,形势可能会更危险。
看来这已经是维旺迪对育碧动手的倒计时了——对于财大气粗的维旺迪而言,再收购育碧5%的股份似乎并非难事。
事实上,维旺迪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阔绰,收购育碧远没有收购Gameloft那么简单:相比Gameloft约7亿欧元的估值,育碧目前市值超过30亿欧元,盘子更大;而且比起管理不善、颓势明显的Gameloft而言,育碧的业绩更加稳定,股价下跌的概率不大。而维旺迪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活钱可以运作——为了快速收购Gameloft,他们不惜用手里剩余的暴雪股票套现了11亿美元。
从左至右:Gameloft前CEO米歇尔·吉尔莫、维旺迪CEO文森特·博洛雷、育碧CEO伊夫·吉尔莫
有人疑惑:明知道“硬上”会导致Gameloft管理层集体离职、人才流失、运营效率降低、品牌价值下降,还要不惜一切去收购,难道这就是博洛雷的作风?
在业界看来,维旺迪不顾Gameloft经营惨淡大肆买入,并不是真心想进军手游市场,而是通过消除这道“屏障”,或者应该说将其作为筹码来进一步完成育碧的收购大计,也就是说,Gameloft被收购之后做得好与不好,维旺迪根本就不在乎。
为了不让维旺迪得逞,育碧自己也是豁出去了。公司CEO伊夫每逢采访必定会狂怼博洛雷,表明反对收购的立场,彰显“独立精神”的可贵——这对于一个堂堂国际知名企业的老总来说,也不是个常见的事情。
“游戏产业最需要的就是创意、灵活决策和冒险精神。目前的育碧之所以能够很快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就是得益于独立的运营模式,不受任何大集团的控制。维旺迪根本不懂游戏,如果控制权落入维旺迪手中,那么育碧的独立精神就不复存在。”
这样的宣传也的确起到了一定效果,舆论纷纷导向育碧这一边。考虑到被维旺迪买下的育碧不一定能保持好业绩,*们可能会谨慎观望。
而一直在嘲笑育碧游戏bug多和土豆服务器的玩家们,也纷纷在这个时候回过神来。如果维旺迪收购了育碧,不懂游戏的管理层一定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榨干育碧最后一滴品牌价值,直接将育碧带向灭亡,那么玩家们恐怕连“黑”育碧游戏的机会都没有了。
没有新游戏可玩,也没有槽点可吐,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觉醒的玩家们发起签名活动,声援育碧,坚决抵制维望迪的恶意收购。
玩家们纷纷转变立场,为土豆厂站台打Call:“WE LOVE UBISOFT!”
打响反击战面对磨刀霍霍的维旺迪,育碧不打算做待宰的羔羊。高层们四处奔走,与伦敦有实力的投资机构进行会面,与加拿大魁北克省省长接触,只希望在2016年9月30日的*大会召开之前,让己方阵营所占的股份达到50%以上,击败维旺迪的阴谋。年度*大会上,而维旺迪势必将会在会上力保他们的董事会席位。育碧要想保住公司的自主权,就必须赢下这场战役。
在这个节骨眼上,育碧收购了知名手游厂牌Ketchapp(代表作《2048》)。在别人眼里看来,这时的育碧更应该珍惜手头上资金来应对维旺迪的进攻,然而育碧有自己的盘算。
收购Ketchapp,一方面可以在Gameloft被收购之后填补公司手游方面的空缺,另一方面可以给主要投资者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育碧还是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去发展其他业务的,这对于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其手中的筹码而不被维旺迪夺走起到了积极作用。
Ketchapp出品的手游《欢乐跳瓶》(Bottle Flip)
Ketchapp在手游界口碑不佳,其不断山寨其他游戏的做法为人们所诟病,但是其优秀的盈利和推广能力有目共睹。对此育碧当然看在眼里,但育碧似乎并不觉得这样的行为可耻,相反很希望能够在山寨游戏市场中分一杯羹。当然育碧可不想亲自动手做这些事情,收购Ketchapp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之事。
最终在*大会上,伊夫成功获得了65%的支持率获得连任,维旺迪公司在这一次的*大会上没有获得任何的席位,收购育碧的计划也就暂时宣布*。
三年拉锯战打赢了,开心!
白热化的攻防战在博洛雷的领导下,维旺迪在2016年一整年所做的事情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大肆收购——在博洛雷看来,扩张是让业绩持续增长的有效方法之一。事与愿违的是,在一次次吞并之后,维旺迪的股价仍然下降了3%,这让*们对博洛雷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因此,维旺迪2017年的计划变得更有侵略性,调快了收购的脚步。博洛雷尤其希望加大在广告和电子游戏行业的收购力度,在年内完成对广告公司汉威士和游戏发行商育碧的收购,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减轻投资者对公司战略、业绩和低迷股价的焦虑。
尽管维旺迪一再强调自己无意进行恶意收购,但其决心已十分明显。面对博洛雷志在必得的决心,很多媒体是这么写的,“育碧在年底可能再次面临被恶意收购的命运。”
育碧则以增长的业绩和两次股票回购抵抗维旺迪的恶意收购。2017年中,育碧公布年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上财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双创历史新高,正式成为世界第一的游戏发行商;资本市场的表现也非常亮眼,股价频频攀升,达到历史最高点。
然而漂亮的数字对于抵御收购还是不足够的,育碧必须要与维旺迪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硬碰硬的博弈和较量——毕竟此时,维旺迪已经持有育碧27.3%的股份,获得骄人业绩的育碧仍然危如累卵。
与维旺迪不断下挫的股价相反,育碧的股价一路飙升
9月,育碧耗资1.125亿欧元从商业伙伴手中回购了200万股自家的股票;10月,育碧又宣布与“投资服务提供商”达成协议,在年底前回购400万股股票。吉尔莫家族的股权和投票权的增加,令维旺迪收购成本急剧提升,让“30%计划”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有分析人士测算后指出,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维旺迪需要为育碧控股的股权支付最少30%的溢价,收购育碧预计将耗资60亿欧元。这对于现金流越来越吃紧的的维旺迪来说,是一笔压力不小的开销。
到了第四季度,维旺迪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离胜利越来越远,萌生了知难而退的意向。Gameloft的新任董事长兼CEO胡塞尔(Stéphane Roussel)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了关于育碧收购的一些内容。他指出维旺迪想要在电子游戏产业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而收购接管育碧是最自然的解决方案。
但是在话语间,他透露出维旺迪正谈论其他项目,包括在中国寻找项目。他表示,如果维旺迪开始寻找另一个花费可能只有10多亿欧元的收购项目,有可能会放弃对育碧的收购报价。
尘埃落定,新的开始没人知道育碧是什么时候和腾讯牵上线的。当人们听到腾讯入股育碧的时候,大多数国人的感觉是意外——这个听起来距离我们有点遥远的故事竟然就这样加入了“中国元素”。
2018年3月21日,育碧官方正式宣布,已经购回维旺迪全部持有的27.3%的股份,维旺迪承诺在5年内将不再购买任何育碧股票(当然育碧仍然保持着警惕)。
同时,育碧将与腾讯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腾讯入股育碧5%的股份,腾讯承诺不转让也不增加在育碧的股权。伊夫在感谢之余,表示今年会和腾讯进行进一步合作,并准备“在接下来几年内将更多育碧游戏带入中国”。
可是,腾讯也相当喜欢收购这种方式…
这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似乎就此告一段落,事情的结果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在育碧看来,腾讯不仅能帮助自己摆脱被维旺迪收购的危机,还能顺势获得一个非常好的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渠道;在腾讯看来,育碧是比曾经收购过股份的Supercell、Riot、Epic更为重磅的合作伙伴,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国内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在目前看来,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21日,伊夫·吉尔莫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员工的大合照,兴奋地表示:We did it!(我们做到了)
虽然维旺迪失败了,但我们还是要感谢它。如果没有维旺迪的衬托,育碧也许仍然陷在玩家们或善意或恶意的嘲讽中,而不会成为现在玩家口中的“创新先锋”。回望育碧这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似乎还有一句鸡汤可以告慰这家企业:你所受的所有苦难,都是在让你成为更好的人。
维旺迪VS育碧的收购战争,也许会成为日后财经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资本市场如同战场,身处其中的上市公司均有被收购的风险,尤其对像育碧这样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控股*持股比例偏低的上市公司更是如此。建立反收购的自我保护意识,设计并构建一套有效的反收购措施,是上市公司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祸兮,福之所倚。”谁又能说这场风波的终结不会是育碧大施拳脚的新开始呢?
BUG以外,万物皆虚!除了收购,万事皆允!
爱玩荐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