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妙先生的这波吐槽都不在点儿上

对妙先生的这波吐槽都不在点儿上

首页休闲益智杂耍先生更新时间:2024-04-29

◎任凡

作为影院复工后首批上线的新片,国产动画《妙先生》收获的不是原以为的赞许和鼓励,而是意料之外的吐槽声。仔细看完影片后,发现影迷们这一波槽吐得不太厚道,浏览评论发现,槽点大多集中在影片的画风和过重的说教意味上,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说一,影片宣传时拼命往《大护法》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扯,确实有蹭热度之嫌,但这只是营销手段而已,并不能作为评判影片质量的依据。确实,作为宣传中的“姊妹篇”,《妙先生》的画风和《大护法》长得一点也不像,整体风格更接近于吉卜力的现实主义,背景的水墨风则是在60年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创的风格基础上的延续。随着技术的进步,本片的水墨背景晕染得更为充分,因此在细节上就显得更为扎实。相比老上美对环境的写意,本片更注重对乡间村落生活的写实,这也让本片透出的中国味道更为浓郁。

有一种观点诟病本片的动画粗糙画面动作不够连贯,其实却是“莫须有”。早在40年前,被誉为日本动漫之神的手冢治虫就开创了三帧动画的先河。著名动画导演押井守说,相比全帧动画的通篇谨慎,三帧动画会让重要部分停留在观众视觉里的时间变长,进而增强作品的整体表现力。动画,尤其是2D动画的存在是为了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得以自由施展,或者更加便捷的处理电影里的奇幻元素,而不是为了追求逼真程度。说3D动画比2D动画先进,说全帧比三帧厉害的观点,说穿了都是门外汉的片面认识罢了。

以上列举的这些对本片的“吐槽”尚且算是技术层面的一家之言,姑妄听之。但那些批评本片讲道理的观点就让人有点无法理解了,我很诧异我们的观众什么时候变得那么不喜欢听“道理”了?

本片一开始就非常直率地表明,电影适合13岁以上的人群,这等于告诉观众,本片就是要讲道理的,而且这道理是讲给大人听的。故事讲述了在邪恶的彼岸花导致人间堕落后,寻迹者梁衍和徒弟丁果要找出彼岸花的宿主,集齐彼岸花,进而发现拯救人类心灵的办法。然而奇怪的是,这朵恶之花偏偏要寄居在最纯洁的心灵里,这就制造出一个残忍的悖论:要想救坏人,必须先*掉好人。

《妙先生》的架构采用的是非常标准的三幕式工业模式,于是我们在影片第一幕里就看到了为了给父亲尽孝甘愿赴死的儿子,为了丈夫的承诺选择自我牺牲的妻子,以及为了拯救全村孩子义无反顾与恶念抗争的年轻赌棍。他们都是有缺点却坚持抱守善良的普通人,他们的牺牲是否有意义,完全取决于丁果们后来的努力和坚持。也就是说,在当下的社会生活里,我们与其为好人的牺牲扼腕,不如努力去做丁果和梁衍,通过我们自己,对牺牲的意义和价值进行阐释和传播。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首先选择做一个好人。

有些东西,不会因为你不忍直视就不存在。一些批评本片过于暗黑的影迷,大概是在美丽新世界里待得久了,实在不愿意面对人类自身的懦弱;而另一些指责本片说教意味浓重的观众,则大多是犬儒主义的拥趸,他们否定牺牲的意义,鼓吹努力和救赎是苍白的。他们说,《妙先生》里的金句太多了,这些鸡汤谁都明白,可又有什么用呢?指责完理想主义者的执拗,他们往往转过身就捡起另一句鸡汤,奉为圭臬——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样的态度才真的让人难过。

其实,《妙先生》的“说教”非但不苍白,还颇有意义。作为寻迹者的丁果最终也选择了自我牺牲,因为经历了一切以后他相信身后的梁衍和殷凤会一如既往地坚持。正如同有了梁启超、谭嗣同的引颈就戮才成就了“去留肝胆两昆仑”,否则慷慨赴死的英雄就成了菜市口外一具身首异处无人认领的尸骸了。

诚然,作为一部商业动画,《妙先生》的确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第一、二幕的铺垫和发展之后,让人寄予厚望的第三幕基本上塌掉了。妙先生身份的故弄玄虚,没能给影片带来有力的反转和价值提升,好像一锅精心准备的美味高汤最后忘了关火,所有食材都糊成了一片。“戏不够场面凑”这种拍摄影片里惯有的恶习,本片也有所沾染,缺乏人物动机和戏剧矛盾支撑的场面,最后只能沦为尴尬的杂耍。

然而,瑕不掩瑜,《妙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用一种思辨的视角,勇敢指出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麻木不仁和得过且过。它赞美善良,鼓励坚守,信仰救赎,这些本来很朴素的东西,却已经被很多人忘掉了。

人们最害怕面对自己的缺陷,更害怕别人指出来。或许,这才是动画电影《妙先生》获评不佳、屡遭诟病的真正原因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