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东:流行音乐里面唱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含声乐原理分析)

张启东:流行音乐里面唱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含声乐原理分析)

首页音乐舞蹈跳跃音乐更新时间:2024-06-29

张启东:流行音乐里面唱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内含声乐原理分析)

关于唱歌其实大部分人(没有系统学习声乐)还是会有比较深的误解,大部分人对唱歌的定义就是一群人喝完酒后在KTV里面拿着话筒乱吼几句。

但是对于职业歌手来说,唱歌不仅需要系统学习演唱技巧更需要深入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不能理解一首歌曲就无法表达好一首歌曲。

所以唱歌可以分为两类

1、普通人娱乐型唱歌

2、专业训练型唱歌

对于普通人型的唱歌其实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自己开心就好;唱的好不好并不是重点、更不是追求。

我(张启东)以前也写过一些作品,主要是讲流行音乐对于普通人的意义。

这次我们从专业训练的角度分析下唱歌,站在不同角度分析一个事情结论也就完全不一样的。

下面的分析可能会有点抽象,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朋友参考下,音乐小白可以直接跳过。

从科学角度分析唱歌

歌唱就是大脑发出指令,指挥我们的呼吸和发声器官一起协调运作产生的结果。

每一次发声从身体哪里开始,运用到了哪些器官、技巧,过程如何结果如何,都具有逻辑的发声顺序,以及想象的空间思维。

对于职业歌手来说,在唱歌的过程也在不断消耗体力和脑力,所以唱歌就像一场有技巧的运动。

就像是篮球:不仅需要弹跳好、体能好、速度快、运球稳定,更要懂得团队配合。

但是大部分人(没经过系统训练)在唱歌的过程中,发音方式是错误的,声音是完全靠嗓子发出来的。

如果只是娱乐的时候这么唱歌,其实没啥太多影响,非职业歌手唱歌时间、机会有限。

但是歌手出现这种情况没有及时纠正的话,长期下去很容易造成嗓子的损坏。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唱歌呢?

有可能我们是要抒发自己的感情,有可能大家本身就喜欢听歌、嗓音条件较好,想提升自己的发音技巧。

我们人类都具有对声音的审美,会可以追求好听的声音,而不是选择噪音。

物理学里面噪音是指没有规则的声音,而音乐是有规则的,具有一定的旋律、节奏等。

虽然好的声音虽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定的标准!

歌手需要高强度的系统训练唱歌

歌手在开演唱会,专辑录制之前会进行体能锻炼,系统练声、开嗓,让自己的声音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在系统训练之前,大家的唱歌是有毛病的,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音准不好、发音方式不对、假声很虚、气息不足。

虽然对于唱歌而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但是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系统训练来解决的。

我们看到歌手把一首歌唱好,其实他们用到的方法、技巧特别多,甚至训练的强度也是非常大。

歌手有时候为了训练某个技巧、某个音,他会去做反复的练习,所以系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歌手每次训练唱歌的时间需要根据歌曲的难度来定,有个歌曲对气息要求较高、有些歌曲对体能要求较高、甚至有些歌曲需要嗓子条件好。

好有些歌曲是整体高音连续咬字、有些歌曲只是单独一个字的高音较高,甚至有些是开口音咬字,有些是闭口音咬字。

比如:林志炫版本的 Opera 、没离开过这种歌曲对气息要求较高,歌手在训练的时候需要控制好训练次数,否则容易缺氧导致头晕。

苏见信(前信乐团主唱)的歌曲大部分属于摇滚风格,力量感很强、爆发力足而不是单纯的高音,如果歌手的体能不足很容易在训练的过程中拉伤嗓子。

在早期我(张启东)是用苏见信的歌曲用于训练,唱几首歌下来就非常累了,连续唱好几首小情歌消耗的体能还比不上一首高难度的摇滚歌曲。

后期我采用抒情类的歌曲训练,一般是中低音到高音的这段音域,有些歌曲高音部分都比苏见信歌曲高音部分高。

下午训练4小时,晚上连续训练4小时(采用专业的设备和指导),一天下来8小时以上的实战训练都没啥问题。

这种训练强度对于职业歌手来说都太大了(嗓子承受不了),所以不建议普通人模仿,很容易造成嗓子永久性损伤。

很多不懂唱歌的人,普遍认为歌曲的难度在于高音,这其实是自身认知的局限。

每个人的声音都是非常独特的,有的人声音浑厚、有的纤细,所以每个人的声线不一样。

有的人低音较好、有的人音域非常宽广,流行音乐演唱的个性很强,没有绝对的音色好坏之分,属于比较主观的判断, 这个特点在艺术行业里普遍适用。

也没有说谁能唱高音,谁的技巧好,谁就是一个好的歌手,因为评价以为歌手的唱功因素太多了。

(转载请保留作者信息,谢谢合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