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使者五阿哥陪你侃史记
东汉三国之际,君主在立储问题上,经常陷入因为废长立幼而引发争斗的模式。深刻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可以说,没有那些偏心的爸爸,三国就不是三国。首先,拉开三国时代序幕的。就是失败的爸爸汉灵帝,汉灵帝生前一直纠结于立储问题,他不喜欢嫡长子刘辩,而次子刘协。因为长得跟自己像,就很得他宠爱。灵帝在将死之际,似乎遵从了内心的原始召唤。废长立幼,秘密立储、托孤宦官,结果死后马上惹来何进武力拥立亲外甥刘辩即位,就此打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潘多拉之盒。
如果说喜欢小儿子是三国时代的某种时尚,那么袁绍的突出表现足以使他成为偏心界的代言人。在三个儿子中,相比长子袁谭,袁绍更喜欢颜值高的小儿子袁尚。袁绍为了顺利传位给小儿子,他还自作聪明的搞起了分封,将儿子们送进了兄弟相争的火坑,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
这时的曹操可以说很幸运。在北方肃清袁家势力之后。就轮到了江东的刘表家,刘表一开始十分宠爱长子刘琦。据说是因为长得像自己。三国的男人似乎都很吃这一套。但是自从娶了继室蔡夫人,他逐渐疏远刘琦,偏爱小儿子刘琮。刘表逝世后,荆州也陷入继承危机,给南下的曹操捡了个大便宜。吃了不少红利的曹操,同时也积极吸取袁绍儿子们的教训,你以为这下可以幸免了吧。并没有。与前面这些人一样,他也曾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思。在曹丕和曹植之间,长期摇摆不定。索性去世前几年,终于明确了曹丕的地位,但他生前的犹豫已经严重伤害了几个儿子之间的关系。
曹丕即位后,继续加强防范兄弟和宗族,导致曹魏皇权缺乏支撑网络,势单力孤。给司马氏带来了机会。而在东吴那边,孙权在立储上的糟糕作为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孙权一开始倒是立了长子孙登为皇太子,但孙登33岁那年突然病死,吴国的立储就成了问题,按照长幼顺序,孙和被立为太子。但问题是,孙权又宠爱鲁王孙霸,鲁王孙霸由此生出了夺嫡的心思,朝中更是形成了"太子派"与"鲁王派"两派相争的结果是太子被废。伟大的陆逊也被逼死,鲁王那边更惨,直接被赐死。事后,孙权把小儿子孙亮立为太子,两年后驾崩时,吴国江山就留给了10岁的孙亮。孙权死后第二天,宫廷发生了政变,接下来国中陷入,君*臣,臣废君、君主相残、臣僚互*的血雨腥风才过6年,他钟爱的小儿子就被拉下皇位。国势每况愈下。如果要深究原因,立储昏招当负全责。
在三国中,立储唯一没出纰漏的,当属刘备,刘备有3个儿子刘婵、刘永、刘理,虽然都资质平庸,但因为早早确立了立长子的原则,到没有兄弟争权,政变不断的情况。作为三国时代的终结者,晋武帝司马炎的立储决定让这整个故事变成了一则黑色幽默。司马炎一共有20多个儿子,或许是吸取了教训,明知道长子司马衷智商有缺陷,却还是勇敢忠实地遵守了立嫡立长的政治正确。结果,这傻儿子赔掉了半壁江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联系我们:baijiahao@baidu.com
百家号独家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