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县:“沙漠之城”逆袭为“塞上绿洲”

右玉县:“沙漠之城”逆袭为“塞上绿洲”

首页战争策略风起沙城决战更新时间:2024-05-06

在山西省右玉县有一种奇特现象:所有高大树种在这里都变低矮了,树枝紧紧包在树梢周围,像一把巨大的没有撑开的“雨伞”。但正是凭借这种“奇观”,右玉县创造了在沙漠上建起一座绿色城市的“生态奇迹”,并被列为“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县”。

60多年前,右玉县被称为中国的“沙漠之城”。这里距离毛乌素沙漠的主要风口不足100公里,曾经是一片“沙海”。右玉县志记载,新中国刚成立时,右玉县近300万亩土地仅有残林8000亩,林木覆盖率不到0.3%,土地沙化面积占76%,水土流失面积占73%。

一首描写右玉县当时生存状况的民谣至今仍在当地流传。“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沙堵门。风起黄沙扬,雨落洪成灾。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一想起过去,已经70多岁的右玉县原政协主席王德功就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

他说:“当时右玉的大风分两种,一种叫‘黄风’,刮起于毛乌素沙漠,能快速在平地上积起一座沙丘,甚至将人掩埋,一种叫‘黑风’,大风平地而起,能把碗口粗的树刮断,黄沙遮天蔽日,白天犹如黑夜。”

这在当时也造成了一种奇特现象。右玉县所有人家的房门都不是向外推,而是往里拉。“一场大风堆起的黄沙有半门高,门根本推不开,只能往里拉,让沙子先流进屋里,再往外清理。”王德功说。

尽管当时外国专家建议右玉全县搬迁,但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采纳。右玉人相信人定胜天,并立下誓言:“要让这座沙城绿起来”。但黄沙随大风流动,要把树种活并不容易。

“头两年,我们把树种下去,一场大风就给刮跑了。”80多岁的村民杨喜回忆说,在不断失败之后,他们才慢慢摸索出了“穿靴”、“戴帽”、“扎腰带”等种树的土办法。“穿靴”就是营造雁翅形护岸林,防止河滩干沙移动。“戴帽”就是在流动的沙丘上网状开沟,树苗结绳压条,固定沙丘。“扎腰带”就是在半山腰造防风林带,减小风力强度。

为了防止被大风连根拔起,右玉县所有树木种得都很深,树干几乎全部被埋进沙里,只露出树冠。这限制了树木生长,树冠距地面只有1米多高,常年大风则吹得树枝全都向上长,形成了一道“奇特风景”。在当地,这些树木被称为“小老树”,意思是过早停止生长。

从1950年开始,右玉县“向沙漠要绿地”的誓言一直延续到今天。近70年间,连续20任右玉县委*始终奉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带领全县人民接力种树,这在中国被称为“右玉精神”。事实上,右玉县地下储存着165平方公里、34亿吨煤炭资源。但为了生态,右玉县直到几年前才进行小规模的现代化开采。

截至2017年,右玉县林木覆盖率已从1949年不到0.3%提高到54%,人口数量从不足2万人增加到11万人,被誉为中国的“塞上绿洲”。“60多年前,没人相信在沙漠上可以盛开玫瑰花,但我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这个奇迹。”王德功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