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地处“甘陕之关锁,益梁之咽喉”,加之山皆复岭,古时多民族聚居,战乱频繁,因而境内堡寨较多,仅清巩建丰《伏羌县志》记载的堡寨就有8个,即东黄羊堡、山寨堡、 石峡堡,西五十里小乐门门砦、西南五十里关家砦、尉家砦,西三十里朱圉保、西四十里见龙堡,“五堡垣墉倾圮,旧 址犹存”。
据不完全统计,现甘谷境内遗留土堡尚有200多个。史料载,北宋在西北对西夏一贯采取守势,在边境地区构筑城关、堡寨500余所,敌楼、篱笆、门桥、寨栅均以木制。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在吐蕃斯敦所献伏羌南市地,置伏羌砦,并筑壕栅380里。
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秦凤路副都总管杨文广,在安远寨以北四十里杨家城子地(今大庄乡城子村)新筑大甘谷口砦,曰“甘谷堡”,又名筚篥城,甘谷城共领陇阳、大甘、吹藏、陇诺、尖杆五堡。 另据《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载,熙宁元年( 1068年)七月,秦州所筑大甘谷口砦,曰甘谷城。筚篥告竣,秦州三阳、伏羌、永宁、来远、宁远诸寨皆在近里。 神宗熙宁三年( 1070年),改伏羌寨为伏羌城,领得胜、榆林、大像、芳园、探长、新水、柽林、丙龙、石人、驼项、旧水11堡。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 1542年),县令李灌加修伏羌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知县殷兆燕加修城池。 民国5年(1916年),邑人田骏丰重修伏羌城,此年四月告竣,城周围5里,高2.5丈,护城河深宽各1丈,设东西南北砖砌城门4座,墙堞1188个,:共支钱11000余缗(串)。 新中国成立后,县城城墙陆续拆除,仅留西城门及西城墙一部分 , 2003年7月,旧城拆迁改造时,西城门也被最后拆除,数百年古城仅有西南一角存焉(今甘谷县西关便民市场)。
甘谷堡砦数量之多,占地之广,堪称陇上一奇。在宋代,甘谷处于西部边境,蕃汉杂居,战事频繁,境内多置堡、寨,操兵练马,以保安宁。据《宋史•地理志》载,秦州辖4县1监2城7寨3堡,城、堡、寨遂成为与县平级的一种地方建制,因而堡寨具有行政和军事双重管理职能,既管军,又管民,战时以军为主。 从宋代安远寨残留城墙痕迹看,安远寨大城占地21.13万平方米,小城占地8.75万平方米,瓮城占地1764平方米。
甘谷土堡多居山尖,依势而建;或圆或方,以方居多。其堡墙宽6米,高10米,般占地10余亩,大者数十亩,礼辛下堡子,现内有居民30余户,至今堡墙完好。 甘谷土堡兼防御攻击功能于一身,堡墙上筑炮台4~6个,炮眼20余个,堡门均设双道,木门扇外面用恢皮包制坚固结实。堡墙由四方群众用裹筐背土夯筑而成,上装土炮。土炮用铁皮制做,内装沙石、火药.1米长.圆柱形,直径5厘米-10厘米。遇兵变或匪徒抢劫时,村民集中于堡内,紧闭堡门由个别群众在堡墙上巡逻放哨、以观动静.发号施令,指挥战斗。
甘谷土堡多系明末清初清末至民国初期所建。《甘谷文史资料》载民国3年(1914年),白朗军第二次从甘谷西川进城时,城门紧闭,军民镇守甚严并备有*伤力较大的土炮“九节灵”。白朗军正面攻城不下,便深人四乡毁坏民间财物,后路过张家村时,在堡壕边发现两具先哨人员尸体,一怒之下,开枪攻打堡寨,堡陷,群众逃跑时被白朗士兵打死6人,并将逃至孱孱沟的数十人*害。
甘谷土堡的产生,民间留有很多传说与顺口溜。这些顺口溜与民间传说反映了当地群众的辛酸与痛苦,也给古老的土堡增添了浓郁的传奇色彩,如“黄羊堡上拉力人,石峡堡上盛血盆”等。黄羊堡位于六峰镇觉皇寺村东南山顶,民国3年( 1914年)白朗军攻伏羌城不下.遂东移川道区、见天下大雨,黄羊堡里人(辖牛家压、觉皇寺、石滩三村群众)整合民力.连夜奋斗,砌筑堡墙。第二天,白朗军远观堡墙已筑好,倒吸一口冷气,认为黄羊堡人力量大,不敢攻打,遂至石峡堡攻破堡门,*死民众,惨不忍睹,石峡堡人全部遇难。 大石乡传有:“下堡砦,紫禁城;上堡砦,马踏平;付家堡砦一盏灯,王川堡砦盛血盆。”下堡砦”为清乾隆时建,位于大石中心小学门前,堡内原建一 财神庙,堡北为水坝。下堡砦旁为窑洞系贫民区。 据说:民国年间,有土匪欲攻此堡,堡墙放哨人员因守夜疲劳熟睡,后土匪到来时,堡墙鸣锣惊四方,地方群众及时躲避,幸免遇难,当地人认为是堡内财神显灵的原因。“上堡砦”修筑于清同治年间,位于谢家村东,与下堡砦称为大石两颗印。 “付家堡”位于黄坪村南山顶,堡内建有龙王庙,夜间远眺时,堡墙一红灯,似龙王守夜巡视,护民一方。“王川堡”在王川村,据说民国时,马廷贤领大队人马路过王川堡,因堡墙放哨人员错估形势,一炮打死马部一将领,此事激怒马部将士,遂下令攻堡,堡破后堡内群众全部遭难。 磐安亦有类似顺口溜:“三十铺下一盏灯,五十铺下紫禁城,石家窑下鸡眼睛,四十铺下盛血盆。”“五十铺下紫禁城’是指磐安南山寺堡,据说白朗军攻打该堡门,因坚固无法打开时,采取火攻,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堡.内群众--齐跪身向祖师爷求救,顿时乌云滚滚,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浇灭了凶凶燃烧的大火,白朗军认为是天意,遂弃堡而走,而地方百姓认为土堡坚固,有如紫禁城。“三十铺下一盏灯” 是指朱圉山堡,因其位居高峰,战略位置险要,遇兵变点火于堡内,则渭河川道区及南北两山群众皆知,如一盏信号灯。 “石家窑下鸡眼睛”是指石家窑堡随山坡而筑,前低后高,一遇兵变,能守能退,亦能及时躲避。“四十铺下盛血盆”,是指该堡被回军攻破后,堡内人全部遇难,血流成河。四十铺堡为汉朝所建,是县内兴建最早的土堡之一。 清咸丰壬戌科武进士金山乡下店子村人王树德,同治年间因回民叛乱,遂拿大刀在村堡迎战,在水家岔村庙儿保激战时落马舍身。据说,王进士死后,托梦于乡民,让庙儿堡群众染黑橡,铁绳扎谷草人,用火攻回军,回军挖堡墙出现洞[时,被堡内燃烧的谷草人吓跑,邻村周家堡内群众因未采取措施遇难,故当地传有“张家堡(庙儿堡)靠了神,周家堡流血.盆”。至今金山乡张家庙、水谷川、小王家、凡家湾群众立牌奉祀王进士。 甘谷土堡有集体与私人之分。集体夯筑如金山乡秀金山、苏家山、郑家山、张家沟、永凤山、常家庙、小庙山、王家局、红岘诸堡,八里湾乡谢家局、菜子山、杨家沟、柳树沟、上岔、魏家湾、安坡、马家岘、中岔、咀头、大塔坪诸堡,大石乡武家西、牛川、贯寺、北山、下山、马窑、赵坡诸堡,安远镇张家堡,西坪乡鸡毛峡、石西、董堡、三合堡,磐安镇原家村土寨堡,六峰镇牛家庄、巩家庄、蒋家寺及六棱山堡,新兴镇土桥堡、头甲堡、七甲堡、姚家堡、谢家堡等。 私人夯筑主要是民国以前地主或官方人士经济状况较好者,主要用于防御匪患,维护家族亲属安全,如西坪乡大沙地堡、西坪街堡,礼辛乡中堡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