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手”行动:希特勒核武大梦的“终结者”?

“枪手”行动:希特勒核武大梦的“终结者”?

首页战争策略破门而入2北方特遣队更新时间:2024-10-24

【代号名称】“枪手”行动

【规范称呼】重水之战

【英文名称】Operation Gunner side

【发起者】英国特种作战部部长科林·宾格斯

【行动时间】1943年2月16日

【目的】再次破坏德国在挪威的重水生产厂

维莫克化工厂,德国核武器研发的关键寄托

【背景】

与“燕子”失去联系,连续失去后续特战队,连串打击接踵而至,英国特种作战部糟糕到了极点。

尽管首战即告失败,但盟军方面认为必须继续实施第二次行动。在伦敦,斯蒂文森和宾格斯只得一切从头开始,他们很快制定了一个名为“枪手”的计划,决定派出6名“哥曼德”组成“神鹰突击队”,任务也由原先的炸毁整个维莫克化工厂,改为破坏它的18个不锈钢高浓缩电池和重水罐。

宾格斯还从挪威皇家陆军的志愿人员里选出一批队员,组建了新的突击队,并利用维莫克化工厂的模型迅即展开严格的战前训练。

而在英军数次派出特种部队突袭挪威(就是“燕子”行动)后,希特勒凭直觉认为英军将会入侵挪威,因此对该区投下大量军力与资源——截至1944年4月驻挪威轴心国兵力约有16个师,拥有225个炮兵阵地和中大型火炮1000门,还另有280座加强型大型防御工事、超过1000处小型加强型工事、15座岸基鱼雷发射阵地。挪威沿岸还有11个超过280mm的巨型火炮阵地,有35门巨炮。

“哥曼德”

【行动经过】

1943年2月16日,由6人组成的“枪手”伞降到了距离维莫克化工厂西北45公里白雪覆盖的斯库利凯湖面上。由于负责接应的艾因纳尔没有及时赶到,只好在高山的背风处造了一间小冰屋。白天不敢出来。他们的粮是每天一片干奶酪、一小棒燕麦粉和饼干。食物很快吃完了,为了生存,他们被迫吃驯鹿吃的食物苔藓。

“枪手”们便决定趁夜色冒险下山和艾因纳尔·史吉纳兰德取得联系。“枪手”们强忍着饥寒在山上艰难地滑行着。突然,4位滑雪者的身影跃入眼帘。“糟糕,是德国巡逻兵!”大家立即做好了射击准备。

传奇就此发生!

等来人滑到眼前,才发现他们是与总部失去3个多月联系的“燕子”队员——这些“燕子”得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顽强度过这么漫长且毫无希望的时间,并且最终竟然等到了完成任务的机会!而且,他们的相见,是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低概率事件,这无疑是最令人惊喜的。

“枪手”、“燕子”至此汇合,10名突出队员加上山下的艾因纳尔,共有11个挪威人在一起共同战斗。

行动开始由“枪手”领队,下一步的任务。

不久,艾因纳尔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情报:德国人认为上次的伞兵空袭不是针对维莫克化工厂,而是针对工厂附近的兵工厂。因为误判了英军的破坏目标,德军错误的加强了水坝的保卫力量,对维莫克化工厂的保护并未得到加强,100多名新来的警卫大部分被部署在兵工厂,只有12人被派到维莫克工厂。

加之艾因纳尔已经成功的获取了化工厂里德军警卫的位置及换岗时间、每一扇大门的开启方法、工厂附近的有关情况、地雷的埋设区域等情报,因此突击队得以顺利接近维莫克化工厂。

可是,突击队得穿越几公里长的森林区,然后往下爬300米进入峡谷,涉过急流险滩,再登上300米的忒勒马克山峭壁岩石,才能到达通向工厂的铁路堤岸。峭壁上装有不少警报器,一不小心碰上,工厂里所有的探照灯便会立刻跟踪过来。

显然,突击队员们要闯的是龙潭虎穴。

2月27日,突击队制定了周密计划:“枪手”队长罗尼宣布突击队分为两组——“燕子”队员和罗尼本人组成爆破组,艾因纳尔和“枪手”队员则为掩护组。他们确定了行动路线、掩护及破袭方法、撤回路线等。20点准时出发。罗尼队长宣布了行动命令:“全体队员一律穿英军制服,每人带两片氰化钾,可能被俘时必须服毒,不能被德国人活捉。”

当晚8时,抱着必死决心的突击队踏上征程。

由于带着高能炸药,“燕子”比“枪手”的速度要慢,不过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成功到达忒勒马克山峭壁的顶端,沿着铁路堤岸向前爬行。

27日凌晨,队员们来到了距工厂460米远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清楚地听见工厂机器的轰鸣声。罗尼让众人调整一下,等到了换岗时间,他果断下令:“开始行动。”

一个紧握大钢剪的队员径直奔向工厂大门,就听“咔嚓”一声脆响,铁链和锁应声而落,其余队员鱼贯而入。5名手持冲锋枪的队员占据了有利地形,一旦警报响起,他们可立即把冲出来的卫兵干掉。

罗尼率领的爆破组成功潜入了化工厂内,在地下室不到3分钟就找到了通向浓缩铀车间的管道。在黑暗中,7名突击队员顺着通道向重水车间摸去,罗尼与他的两个手下走散了,但他和另外两名“燕子”队员沿着错综复杂的管道继续向前爬行。不久,罗尼他们便来到了此次行动的目的地——专门提炼重水的高浓缩车间。

当他们进入车间时,发现1名监督生产的专家,罗尼立即命令2名队员将其控制,其他队员在重水电解池周围安放了20包特制低声炸药和导爆索。

罗尼迅速地巡视了一下储藏罐、管道、机器和高浓缩电池,并在爆炸能造成最大破坏的地方放上了炸药,调整好了定时器。然后,便带着手下人沿原路快速爬出了地下室。之后,队员们迅速撤离。

罗尼等人刚离开地下室,走到门外约18米处的钢筋水泥墙后面,身后混凝土墙中响起了一声沉闷的爆炸声。一时间,工厂的警报声、卫兵的警笛声、武器的碰撞声和卫兵的喊叫声不绝于耳,整个工厂像一个被捅了的马蜂窝乱成一片。惊醒的德军乱作一团,不待他们从房子里冲出,掩护组就破门而入,一阵猛烈扫射,十多名德军全被击毙。另一处营房里的卫兵慌慌张张套上衣服,端着枪一窝蜂地冲进通道。警报声、射击声与叫骂声不绝于耳,整个工厂像炸开锅一样。

罗尼和他的队友们趁乱紧贴通道墙壁向外跑去,冲进来的德军士兵竟毫无察觉地与他们“失之交臂”,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沉闷的爆炸声,成功地使德国人耗费数年建成的重水工厂在几秒钟内陷入瘫痪,450公斤珍贵的重水从炸毁的水槽中流出,顺着工厂的污水沟白白地流走了。

【后续】

而此时,英国突击队员们早已换上滑雪板,他们不分昼夜地滑了两天两夜进入瑞典。在当地游击队接应下,大部分队员安全飞回伦敦,利夫·多伦斯达德博士、艾因纳尔及另外3名突击队员则在游击队掩护下,又回到挪威,继续监视维莫克化工厂。

“枪手”行动对维莫克化工厂的成功破坏,基本切断了德国的重水供应,成功的卡住了德国核研究的脖子。

而与此同时,盟军方面的核计划却在稳步推进,在费米的领导下,1942年12月2日,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铀-石墨原子反应堆,这使得美国在核武器方面终于走到了德国人的前面。尽管如此,对德国核武器计划的破坏活动也始终没有停止。

1943年底,留守在维莫克化工厂附近的艾因纳尔发来密报说:维莫克化工厂被德国人设法修复,又开始重新生产重水了。英国皇家空军便开始了空袭,美国第8航空师配合英军行动,大家都试图炸掉这座极有可能帮助纳粹德国制造原子弹的工厂。但屡次猛烈的空袭都未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此时,德国人计划把维莫克化工厂提炼重水的设备及其所储存的重水搬迁到德国。

为了不让德国人转移重水的计划得逞,留在挪威的5名突击队员再次担任起了破坏并切断德国重水供应的使命,艾因纳尔接到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命令后,也立即投入行动。经过多渠道的打探,他了解到有一批相当于6个月产量的重水将于1944年2月从维莫克化工厂运到德国。他立即电告伦敦,请求借此机会袭击德国的重水运输线,而不必再进行破坏工厂的行动。艾因纳尔的请求很快便得到了宾格斯的批准,宾格斯还下令由艾因纳尔负责具体筹划。

艾因纳尔与潜伏下来的一名叫本泽的突击队员取得了联系,英国特种作战指挥部得到情报,约613公斤重水将于1944年2月从维莫克化工厂运往德国,这相当于该化工厂半年的产量。

盟军多次空袭未果,还白白损失了很多轰炸机和飞行员。

在吸取了此前的教训之后,维莫克化工厂的警戒力量被空前强化,使用突击队再次实施渗透破坏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伦敦再次命令利夫博士、艾因纳尔等人摧毁这批重水。以艾因纳尔为首的突击队决定在重水的运送道路上实施破坏。

在仔细研究了袭击方案后,他们二人开始了炸船的准备工作。本泽利用伪造的证件,冒充维莫克化工厂的雇员,乘坐用于装运重水的“海多罗”号渡轮在廷斯贾克湖上走了一次。经过精心的勘察,他们发现重水的运送要经由廷斯约湖上的渡船运抵达廷诺赛特,进而才能通过铁路或公路运抵德国。整条运输线路上,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都有德军把守,实施破坏的可能性不大;而运输线上的廷斯约湖湖水很深,有的地方甚至深达1400米。因此,他们决定将运送重水的渡船炸沉,使之沉入湖底深处,令德军无法进行打捞。

“海多罗”号是一艘用螺旋桨推动的老式轮船,开船后大约30分钟就进入了深水区。因此,本泽决定在渡轮离岸45分钟后,用炸药把船炸穿。此外,他们还决定把炸药放在船头。这样一来,船头会先沉入水中,使船尾螺旋桨翘出水面,即使船不沉也无法返回。

2月19日23时左右,重水开始从化工厂往火车上搬运,“海多罗”号上的水手己靠岸过夜,德国卫兵此时还未到达,船上只有挪威的守卫人员。3名突击队员成功的潜入了运送重水的渡船,本泽和艾因纳尔偷偷钻到了“海多罗”号的底舱,本泽让艾因纳尔留在舱口守着,以防他人进入,自己则沿着底舱向船头摸去。很快,本泽就把炸药和电动雷管安好,并调整好引爆装置的时间,随后便与艾因纳尔一起离开了渡轮。

第二天上午10时,运载着重水的货车车厢被装上了渡船,“海多罗”号渡船满载重水准时出航。45分钟后,满载“货物”的“海多罗”号渡轮正颠簸着穿过波浪滔滔的挪威廷斯贾克湖时。

忽然,船的甲板下传来一阵闷雷似的爆炸声——预先安装的炸弹发生了爆炸。在短短5分钟,德国最后一批珍贵的重水连同制造设备,随着“海多罗”号内渡船一同彻底沉入了湖底深水区,同它一道沉没的则是希特勒占有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梦想,德国的核武器计划再一次遭到了挫败。

但是,30名无辜的挪威平民同时遇难。

而在这之后,随着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实施和苏军的攻势(“巴格拉季昂”行动)不断加强,纳粹德国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投入到核武器的开发上了。

停泊在港口的“海多罗”号

【关联性】

“枪手”行动属于特种破坏行动,隶属于“燕子”行动(“历史脉动”刚刚发布)序列。

【影响】

如果说“燕子”行动是希特勒核武器的灾星,那么“枪手”行动就是丧钟,虽然这些行动都没有彻底终结希特勒的期望,但它事实上已经断绝了希特勒的核武之路。以至于后续的“海多罗”号,即便特种部队炸船失败,鉴于6月6日的“霸王”行动开启,其间仅有的短暂时间,很难说纳粹就能够研发成功。

因此,“燕子”行动序列客观上终结了纳粹德国在物质力量上碾压盟国的妄想,继而战争走势趋于明朗,世界重新回归秩序由此奠基。

【评论】

“枪手”行动是由两个行动合并而成的,历史在此给予正义方一次宝贵的机会,虽然即便本次没有直接巧遇,以后也可能会相遇,但时间难以想象。

“枪手”行动的参加者们都是纯粹的英雄,一往无前,勇气非凡,在极端不利的局面下创造出更改历史路径的巨大功业。

德国人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仍然没有汲取足够的教训,因此必须对自己核武器灰飞烟灭承担一定责任。

在“燕子”行动、“枪手”行动中,英国人的自私再次暴露无疑——虽然都是反法西斯的战友,但是用战友当炮灰好于自己去冒险。这完全符合丘吉尔的德性。

【相关资料】

1、“枪手”行动之后,14名当地人溺死在冰冷的湖水中。从各方面来看,这次任务似乎很圆满。渡轮及船上的货物都按特工人员的计划,沉没在了湖泊的最深处,再也打捞不回任何东西。

但纳粹德国的反应似乎并不强烈,伦敦方面很快起了疑心,这一切是不是来得太容易了?德军到底是不是在欺骗挪威的地下反抗组织?

反抗组织炸毁的渡轮是否装有重水,60年后才揭开谜底。

战后,人们才知道,有些装着重水的大桶确实送达了柏林。那么,随着“海多罗”号沉没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二次世界大战仅存的一个大谜团。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打捞“海多罗”号上的遗物。

调查人员成立了一支熟悉水性的挪威调查小组。他们根据沉船目击者的口述理出了头绪,然后开始调查“海多罗”号。

60年后,这些大桶被打捞上来,送回伦敦的实验室,分析其中的重水纯度。同时,在诺斯克水力发电厂的档案中,调查人员找到了整批货的清单,“海多罗”号沉没时,货物应该就在船上。这份清单上列了许多由“海多罗”号渡轮运送的大桶,还有每个大桶内的重水含量,以及不同的浓度。

调查者在帝国学院测试了重水样本。可以确定,水里含有大量的重水。结果千真万确。和清单上列的完全一样!于是,“海多罗”号留下的一大谜团被彻底解开了。

挪威重水原本要送达的地点是德国南部一座临时搭建的实验室。

“海多罗”号上真的有重水。德国人没有拿别的东西掉包,载货清单的大部分都是正确的。果真如此的话,另一个谜团也就随即解开了。载货清单显示,编号小的大桶内所含的重水浓度较高,而且只装了半桶多一点。所以有些大桶才会浮上水面。德国人可能是打捞起了这些大桶,最后送到了柏林。但这样又多了一个新疑问,从载货清单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桶内多半只装有少量稀释的重水。尽管运量很大,但重水总含量却非常少。

德国人需要总共约5吨的重水,才能让一个核反应堆运转起来。从这份清单可知,要送到德国的是大约半吨左右的重水。

因此,“海多罗”号所载的重水根本不够一个反应堆使用,更何况要有十几座反应堆,才能产生足够的钚元素制造核武器。那么,同盟国认为重水是用来制造核弹的看法到底正确吗?德国人是否打算将其另作他用?

“海多罗”号沉没后几个月,盟军收复了欧洲各地。紧跟在前线部队之后的,是代号为“阿尔索斯”()的秘密行动。行动的目标,是找到同盟国认定绝对存在的纳粹核武器计划书。

“阿尔索斯”小组的人们在刚解放的欧洲搜寻了好几个月,但一无所获。后来,在德国最终投降之前几天,他们来到了海格尔洛赫,德国南部的一座小镇。巴洛克式的教堂底下有个地洞,他们在洞里找到了挪威重水原本要送达的地点:一座临时搭建的实验室,内有一座实验用的反应堆,只是,德国科学家还没有机会使用它。

挪威反抗组织炸沉“海多罗”号的重水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纳粹党的核弹让世人惊慌不安,结果只是一场海市蜃楼。德国版的“曼哈顿”计划根本不存在。历史学家马克?沃克说,1942年初,同盟国越来越担心挪威的重水,这时,美国官员和德国官员针对核武器计划,他们都说这个计划要花几年时间,但制造核武器绝对是有可能的。

美国人普遍认为:战争会持续很久,这些武器将在战争结束前面世,所以我们要尝试制造它们。德国人则认为:如果不快点取胜,就会输掉战争。这些武器在未来可能很有用,但目前对我们毫无意义。制造核武器就是浪费能源、金钱和时间。于是,德国核武器研究改由民间负责。“海多罗”号的货物原本是要用于一个实验反应堆计划,完全没有军事上的重要性,难怪守卫并不森严。

至此,挪威反抗组织对炸沉“海多罗”号一事的疑虑终获证实。结果是,德国的科学家比同盟国的情报单位更清楚,这批货物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雪地英雄》海报

2、1966年1月31日上映的英国电影《雪地英雄》(本名为《忒勒马克的英雄》),就是根据“枪手”行动后续的这段史实拍摄的。

《雪地英雄》由极富魅力的柯克·道格拉斯(《斯巴达克斯》中斯巴达克斯的扮演者)、理查德·哈里斯(《野鹅敢死队》中智囊雷弗的扮演者)两大著名银幕硬汉联袂主演,又是在雪景秀丽的挪威泰利马克鲁肯镇实地拍摄,这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况且,该片反映的是我很感兴趣的二战史实,更值得收藏、品味。影片的情节惊心动魄、环环相扣,让观众时刻牵挂着剧中抵抗战士的命运和局势的发展。

《雪地英雄》的配音有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中国最著名的一批配音演员负责:

毕克老师不但担任本片的译制导演,还主配了罗洛教授一角,我们又能在影片中欣赏到他声音中坚定、果敢的特色;

第二男主角克努特·斯特劳德(感觉应该是“燕子”成员,但又没有在雪山等待“枪手”,实际影片是将两组合一了)由乔榛配音,他洒脱自如的声音造型,十分契合理查德·哈里斯的神色表情。

《雪地英雄》海报

安娜·佩德森由刘广宁配音,西格丽德由丁建华配音,叔叔由尚华配音,詹森由杨成纯配音,洛根教授由于鼎配音——总之都是大名鼎鼎的配音巨擘。

【代号说明】

“枪手”行动,也有音译作不知所云的“冈塞赛德”行动。

另外,也有资料显示,本行动也有“海缘”行动的说法,而行动队也被命名为“海缘”特遣队。但就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本行动还是以“枪手”行动最为著名。

本代号的意图比较明显,就是期望行动像狙击手一样*人于无形,干净利落,一枪解决问题。事实表明,虽然历尽艰辛,但“枪手”们不负众望,名副其实。


本文件资料来源复杂,如有引用,呈请海涵。部分资料已查不到最初引用之处,因不想掠人之美,如涉及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敬请指正,本号将及时订正处理。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请劳动您宝贵的小手指,或关注、或评论、互收藏、或转发,这将成为坚定“历史脉动”为您地提供各类行动计划不竭的强大动力。谢谢!

“历史脉动”*spaseXsea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