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前三国时期之《乱世群雄》(十五)——袁绍侥幸保冀州

长篇连载:前三国时期之《乱世群雄》(十五)——袁绍侥幸保冀州

首页战争策略三国录乱世群雄更新时间:2024-07-29

原创

(紧接上期)

上期聊到公孙瓒蛮横强夺了幽州,还获得了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的巨大权力,但这只是个虚名,已经占据冀州的袁绍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四州,二人之间多次交手,很快面临生死之战。

第九章 袁绍侥幸保冀州

第一节 野心初显

冀州,古九州之首。辖有九个郡、国,一百个县、邑、侯国,治所在鄗邑(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中平年间迁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辖境相当于今山西东部、河北大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历来是中国北方人口集中,农桑发达,社会富庶的地区。汉光武帝刘秀就是在冀州发展壮大,最后登上帝位的。

前面说过,袁绍十分崇拜光武帝刘秀,也想龙兴冀州,成就帝业。在逼走韩馥占据冀州后,就经常召集手下谋士商讨今后的战略方针和发展规划。

有一次他对从事沮授说:“如今董卓作乱,朝廷西迁,我家世代受朝廷恩宠,应该竭尽全力兴复汉室。但是齐桓公没有夷吾的帮助不能够成就霸业,句践没有范蠡的辅佐不能够恢复故国。现在我想和你一起努力同心,共同安定社稷,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呢?”

沮授,广平郡(郡治广平县,今河北省鸡泽县东)人,曾举茂才,做过两次县令。此前为韩馥冀州别驾,骑都尉。袁绍占据冀州后任用沮授为从事。

此人少年即有大志,擅于谋略,当即给袁绍献计说:“将军您弱冠登朝,就扬名海内;在董卓废少立献时,坚决反对,忠义奋发;单骑出奔,使董卓心怀恐怖;渡过黄河向北,使勃海郡屈服。带领一郡的士兵,征服冀州,威震河朔,名重天下。即使有狡猾作乱的黄巾军,飞扬跋扈的黑山贼,将军领军向东,可以平定青州;回师讨伐黑山贼,可以剿灭张燕;挥师向北,必定能消灭公孙瓒;震胁戎狄,匈奴必定服从。纵横黄河之北,整合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四州之地,收揽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到长安奉皇帝,在洛阳恢复汉室宗庙,号令天下,征讨不归顺的人,以此争锋,谁能敌之?只需要几年,就可以建立将军希望建立的功勋。”

袁绍大为赞赏沮授的这番话,非常高兴地说:“这正是我心里所想的”,当即任命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奋威、奋武这两个杂号将军头衔在当时经常出现,其实没什么实质性差别,就是个低级杂号将军的头衔而已)。

沮授这番话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比如说袁绍弱冠登朝就播名海内,袁绍弱冠即二十岁时为濮阳县令,和一大帮朋友鲜衣怒马而行,进入汝南地界后,害怕这个行为被著名人物鉴赏家许劭知道了会带来负面评论,才素服单车而回,哪里就播名海内了?

袁绍之播名海内完全是袁氏家族的原因,袁绍只是很聪明地运用了家族的影响力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他真正播名海内是灵帝末期回到洛阳开展营救党人活动后,而这时他早过了弱冠之年,快到而立之年了。

但即便如此,沮授的话还是基本勾勒出了袁绍此前和此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活动轨迹,换句话说,袁绍此后基本是照沮授的建议去做的。

如果袁绍完全按照沮授的建议去做,最终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也不是没有可能。遗憾的是,沮授的大部分建议袁绍都采纳并执行了,而最重要的一点,即迎奉献帝,号令天下这件事没做,被曹操抢先做了,使自己失去了政治上的合法性和主动性,导致最终的失败。

之所以没有去做,既有其自身对此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识错误的原因,也有当时情势的限制和过高看重曹操对自己的忠诚度的原因,这是后话,到时再说。

第二节 界桥之战

前面说过,在孙坚与周颙争夺豫州的战斗中,公孙越被流矢射中身亡。公孙瓒此时正与黄巾军在青州交战,闻讯大怒,将*弟之仇算在了袁绍头上,立即率军进驻磐河(磐河,由山东临邑县流入河北沧州乐陵县,公孙瓒驻扎处在今山东省临邑县北),准备进攻袁绍。

袁绍此时并没有多大的实力,与公孙瓒相比属于弱小的一方,因此非常害怕受到公孙瓒的攻击,赶紧将自己赖以起家的渤海太守头衔送给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想以此来笼络、稳住公孙瓒。

谁知公孙范根本不领情,到郡上任后就率领郡兵帮助公孙瓒围剿青州、徐州的黄巾军。

公孙瓒得到从弟的帮助,如虎添翼,在渤海郡东光县(今河北省沧州东光县)南大破张饶率领的青、徐黄巾军,斩首三万余级。黄巾军败退,打算渡过黄河南下。公孙瓒按照兵法半渡而击之,趁黄巾军渡河到一半时令骑兵猛冲,又斩*数万人,最重要的是生擒了七万多人。公孙瓒加以收编,军队更加壮大。

初平二年(191年),公孙瓒率军离开渤海郡向冀州腹地挺进,攻克安平郡、清河郡,直达巨鹿郡广宗县。然后在袁绍北上的必经之路——界桥(今河北邢台市威县城东方家营以东,大葛寨村以南)布下阵势,等待袁绍。

同时也学其他诸侯自署官员,以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并任命了这三州的各郡守县令,显示出一统河北之心,根本没把袁绍放在眼里。

冀州许多郡县投降或准备投降公孙瓒,形势对公孙瓒十分有利(赵云就是在此时从袁绍处转投公孙瓒。刘备此时为公孙瓒别部司马)。

这时终于可以一睹公孙瓒的文采。

为了表明自己讨伐袁绍的正当性,公孙瓒上表朝廷讨袁,也就是著名的讨袁檄文,洋洋洒洒地列举了袁绍的十大罪状。幸亏了公孙瓒此文,后人才得以了解那个时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真实情形,以及袁绍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为便于各位读者阅读,下面以白话简要意述公孙瓒列举袁绍的十大罪状:

一大罪:袁绍为司隶校尉时,不能匡扶国家,反而指使丁原焚烧孟津,招引董卓进京。董卓祸乱天下的根源就在袁绍;

二大罪:董卓进入洛阳后,挟持皇帝,袁绍不能临机应变解救君父,反而抛弃朝廷授予的官职爵位而逃,这是有辱使命,对上不忠;

三大罪:袁绍为渤海太守,偷偷招兵买马,攻讨董卓时不告诉自己的父母兄弟,好让他们潜逃躲避,至使太傅袁隗满门抄斩、太仆袁基母子丧命,这是不仁不孝;

四大罪:袁绍起兵两年,不体恤国难,而是滥封亲信为官,囤积粮食、资产,盘剥富裕家庭,收取苛捐杂税,百姓没有不痛恨怨怪的;

五大罪:逼迫韩馥退位,窃取冀州。并假传伪造皇帝诏书四处施恩,违反规制,私刻金印玉玺。每次下发文书,还打上封印,上写“诏书一封,邟乡侯印”。这和王莽篡权时一样,袁绍照此施行,有不臣之心;

六大罪:袁绍派崔巨业上观天象,一起贪污纳贿,吃喝玩乐,攻打其他郡县,这岂是大臣应当做的事?

七大罪:袁绍与故虎牙都尉刘勋一起兴兵讨董,刘勋效力于袁绍,帮助袁绍降服张杨,现在却因为一些小事被袁绍冤枉*害;

八大罪:袁绍敲诈原上谷太守高焉、甘陵相姚贡,勒索钱财,二人钱没凑足,被袁绍*害;

九大罪:袁绍是婢女所生,微贱之命,不能作为继承人,现在却高官显爵,有辱袁氏家族;

十大罪:袁绍令周颙盗取孙坚豫州刺史之位,并断绝孙坚粮道,导致董卓逃脱。

后面公孙瓒还加了一句,说我经常收到袁术的书信,说袁绍不是袁氏家族的人。

分析一下这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

第一,坐实了袁绍是招引董卓进京,造成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

第二,袁绍在做皇帝梦;

第三,袁绍确实是个外宽内忌的人,心胸狭隘,有妒*功臣的恶习;

第四,袁绍在冀州靠盘剥富人和收取苛捐杂税积累财富,所作所为不得人心(曹操得冀州后首先做的就是减免税负,也可证此事为实)。

再看一下此文反映出公孙瓒的什么性格特点:

前面说过,公孙瓒无大智慧,只有小聪明,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此文中说袁绍是婢女所生,不能作为继承人,公孙瓒自己也是这种情况,这岂不是说自己也不能作为继承人吗?自己今天的高官显爵也是对公孙家族的侮辱吗?

还有加上的那一句,更是画蛇添足,如果袁绍不是袁氏家族的人,那此文中所有对袁绍依靠袁氏家族的声誉取得的利益不都与袁氏家族无关了吗?既然与袁氏家族无关,那还会对袁氏家族造成什么侮辱呢?

文戏做足,紧接着就是武打。武打中最重要的就是界桥之战。

初平三年(192年)春,战事打响。

界桥战场是公孙瓒选择的,在界桥南二十里,地势开阔,利于骑兵冲击。公孙瓒有近五万人马,远远超过袁绍的兵力。再加上袁绍没有骑兵,公孙瓒又是以逸待劳,满以为稳操胜券,就布下了一个保守的阵势:

以三万多步兵排列成方阵居中,左右两翼各配备一支五千多人的骑兵。公孙瓒自己率领一千多名亲兵卫队白马义从铁骑为接应。旌旗翻飞,铠甲明亮,光照天地,煞是威风。

袁绍令麹义率领八百刀盾精兵,一千名弓弩手为先锋,主动迎敌。自己率领主力部队在后推进。相关资料记载袁绍所率兵力时都用了个模糊数字——“数万人”。袁绍究竟有多少兵力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少于公孙瓒,而且还不止少一点点,最多不会超过两万兵力。

公孙瓒本来有两种取胜的战法。一种是以步兵整体推进,与敌接战后缠住敌人,然后以骑兵两翼包抄,围而歼之。一种是按兵不动,以逸待劳,等待敌人自己靠近交战。不幸的是,这两种他都没用,而是用了一种导致失败的战法。

公孙瓒本来就有轻敌之心,现在看见麹义兵少,立即下令骑兵冲击,希图冲垮敌阵,冲散士兵。麹义等的就是他来冲。

麹义让士兵躲藏在盾牌下,弓弩手列阵在刀盾兵之后,等敌骑冲到只有几十步距离时,千弩齐发,压制敌骑的冲击,刀盾兵一跃而起,奋力砍*过去。

冲在前面的骑兵猝不及防,伤亡惨重。后面的骑兵见势不妙急速后撤,反而冲垮了自己的步兵阵势。真是兵败如山倒。不明就里的步、骑兵争相逃命,全军一片混乱。麹义趁乱斩*了公孙瓒才署没几天的冀州刺史严纲,以及一千多士兵,乘胜追到界桥。

公孙瓒收敛部分溃逃士兵,回军与麹义交战,希图夺回界桥,结果也被打得七零八落,只好带兵逃往清河。麹义率兵一直追击到公孙瓒的营地,砍翻了公孙瓒的牙门大旗才收兵而回。

袁绍得到麹义的捷报,喜出望外,兴奋得有些过头了,立即命令主力部队追击敌人。自己则和别驾田丰等谋士带领几十个弓弩手和一百多名卫士缓缓而行,在离界桥十几里的地方下马休息。

谁知道公孙瓒的一支二千多名的骑兵队伍呼啸而来,重重包围了袁绍这支小股部队。箭如雨下。田丰赶紧拉着袁绍,要他退进一堵矮墙里躲避,袁绍愤怒地将头盔掼在地上,说:“大丈夫宁可冲上前战死也不能躲在墙后,躲在墙后就能活命吗!”

随即催促弓弩手放箭,*伤了公孙瓒的不少骑兵。幸运的是这支骑兵队伍里没有人认识袁绍,估计是刚才败退时慌不择路弄错了方向,本来就没有什么士气战心,开始逐渐退却。恰巧麹义带兵来迎接袁绍,使袁绍逃过了生死大劫。

此战中,黑山军首领张燕派出部将杜长等为公孙瓒助阵,被袁绍击败。黑山军从此与袁绍结怨。

狭义的界桥之战至此结束,广义的界桥之战还包括紧接其后的巨马河之战和龙凑之战。这两个战役应该算是界桥之战的余波吧。

界桥取胜后,袁绍令崔巨业,就是公孙瓒讨袁檄文里提到的那个受到袁绍宠爱,同饮同食的星象家,率兵继续追击公孙瓒所部,围攻故安(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久攻不下,退军南还。

公孙瓒亲率步骑三万人追击,在巨马河(今河北省涞水县内)大败崔巨业,消灭袁军七八千人。然后乘胜而南,攻下渤海、平原等郡县。派其自任的青州刺史田楷留守。刘备参与了这一系列战斗,并因功被任命为临时平原县令,后升迁为平原相。

公孙瓒乘胜进击,在龙凑(今平原县东南)大战袁绍。袁绍以羸弱之兵引诱公孙瓒进入埋伏圈,以伏兵痛击公孙瓒。这一仗打破了公孙瓒的胆,从此再不敢南下。

简单分析一下双方的得失。

公孙瓒虽然败了,但军队的损失并不大,仍然是黄河以北地区最具实力的武装力量,致命的伤害来自于心理,自信心受挫,锐气消失,从此不再南下。

败退回去后又与刘虞发生冲突,最后竟*害刘虞(上期已叙,此不赘述)。虽然得到了前将军,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的名头,但却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为自己招来*身之祸,可谓得不偿失。

对公孙瓒来说,这是一场可以承受失败的战争,但对袁绍来说,却是生死之战。

界桥之战期间,袁绍其实已经深处困境之中,危在旦夕。

公孙瓒战前责令兖州刺史刘岱,把袁绍托付给刘岱照看的家眷交给自己以前派到刘岱处的从事范方那里,由范方带回来。目的是想以其为人质要挟袁绍。不然的话,等灭了袁绍后,就来灭刘岱,吓得刘岱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么办。

多亏了别驾王彧向他推荐了程昱。程昱建议他不要帮助公孙瓒。刘岱听从了程昱的建议,没有把袁绍的家眷交给范方,但也没有阻止范方带领他的几千骑兵回援公孙瓒。也就是说,有一支几千人的骑兵队伍正昼夜兼程马不停蹄地直扑袁绍的后方。

这只是其一,后面还有接二连三的不利因素:

董卓任命的冀州牧壶寿已经渡过黄河,与于毒的黑山军合谋对抗袁绍,袭取冀州;

善变的南匈奴单于於夫罗与张杨一起叛变;

手下马仔曹操纵放敌人,居心叵测……

因此,袁绍所部就象汪洋里的一叶孤舟,既无救援之船,也无停靠之地,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向前,开战,战胜敌人。如果失败,就是彻底沉没,死无葬身之地。

所幸的是,袁绍有麹义。麹义有一支势不可挡的西凉劲卒。更为幸运的是,此战从心理上摧垮了公孙瓒,使其丧失了南下争雄的勇气,袁绍可以放心地回身收拾冀州境内的反叛势力,由此奠定了成为北方霸主的基础。

袁绍自己是认识到此战意义的,在后来给公孙瓒的信中说此战是“强弱殊科,众寡异论,假天之助,小战大克”。

此战不光是对袁绍、公孙瓒的力量消涨有关系,也对逐鹿中原的其他诸侯力量对比和生存发展有关系。曹操此时是东郡太守(今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实力并不强大,为保存实力,放弃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朝城镇一带),避开黑山军的正面冲击,转向西北方向的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这事实上是放任黑山军东进,危及袁绍的后方。曹操由此躲过了被袁术、陶谦、公孙瓒三路夹击的危险。而袁术、公孙瓒、陶谦联盟的实力则大为削弱,失去公孙瓒的牵制和增援,袁术、陶谦很快就陷入被动局面。

袁绍征剿黑山军时,吕布从关中闯入中原,几经周折,参与了袁绍的此次行动,上演了一出飞将军对飞燕的精彩大战,煞是热闹,详情如何,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