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到底什么才是正统?

三国,到底什么才是正统?

首页战争策略三国正统更新时间:2024-07-24

中学时候,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那时候政治课读的好,是非观念十分清晰。再加之洒落在民间的传说,挂靠在图书画册的典故,什么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舌战群儒,都是正统端正的蜀汉大营英雄人物故事,从小耳闻目染,自然实诚的站到了蜀汉的阵营。

三国演义

所以但凡书上提到刘关张,马赵黄,凤雏庞士元,卧龙诸葛亮,内心难免很是小激动。每次看到刘备流眼泪都觉他仁慈宽厚;每次看到诸葛亮用计谋都佩服他的智慧与运筹;看到关二哥读春秋感慨他义薄云天;看到姜伯约临危竭力倍觉感叹嘘唏。会随着刘皇叔创业维艰、颠沛流离、屡败屡战感慨他生不逢时;随着他三顾茅庐、智取荆州、入蜀图强、三分天下而为其苦尽甘来感到鼓舞;对他率性伐吴、后期将星陨落、蜀败国灭而为霸业空图感到伤心。

正所谓: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即快。很长一段时间,蜀汉、刘备在我心中就是正统,而曹操在我的印象里,就是奸雄,就是曹贼,就是狡诈、虚伪、凶狠的代名词。

桃园三结义

大学的时候,不小心玩了一个叫做《曹操传》的游戏。第一次用自己厌恶的人物去征服自己喜欢的人物,感情很是复杂。但是游戏的趣味性让我暂且抛开"国仇家恨",甚至一度沉迷。随着游戏的逐渐深入,对一些人物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便有再读三国的想法,并在读的过程之中,开始慢慢关注曹操的故事,关注夏侯兄弟、荀攸叔侄、五子良将等曹魏人物故事。忽然发现曹魏阵营似乎更有故事。

慢慢的,发现所谓的花脸奸臣曹操,除了猜忌多疑,做事不择手段之外,他在行军打仗,用人用将,乃至政治生产,文学造诣等方面都做的比刘备好:论武,他剿黄巾,讨董卓,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征乌桓、定刘表,统一北方;论文,他广兴屯田、兴修水利;任人唯贤,预制豪强;诗词歌赋无所不能;而且曹魏阵营的文臣武将,人才济济,也有博人喜爱的人物:文有建安七子,开创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智有郭荀贾程,以经权之谋、达变之智、王佐之才筹划了曹魏一统北方的格局;政有杜梁任俊苏之辈,勤劝农桑,立教观俗,治理河东河西,关中内外,使得边境肃清,百姓布野;武将有夏侯兄弟、五子良将、典韦许褚之徒,驰聘沙场,开疆拓土。

所以,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又变成了曹魏的死粉。玩游戏,上贴吧,与人侃三国,总是免不了站在曹操的角度来谈论,特别是看到评论或者看到百家讲坛为曹操拨乱反正的言论,都倍觉"于我心有戚戚焉"。

煮酒论英雄

在肯定曹操的好处的同时,开始反思刘备的不足,看不惯他一有困难就"嚎啕大哭",动不动就叫"二弟三弟救我"、"子龙救我"、"军师救我";鄙视他把自己的干儿子取名为"封",把亲儿子取名为"禅";甚至心里面藐视还停留在拥刘阶段的人,认为他们只是三国谜的初级阶段。

我们读历史故事,总是容易从一个死胡同跳进另一个死胡同。同样的,在我们读三国的时候,总是容易被正统的论断所束缚。因为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名正而言顺,就把曹操恨得咬牙;因为曹操一代枭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就把他的对手袁绍扁的一文不值;因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主要对手,还被写成窃国大贼,便一直觉得他老奸巨猾;因为喜爱赵云,便觉得他跟过的公孙瓒白马义从一样洁白;因为被操哥压着死揍,又做出三让徐州的行为,便以为陶谦是个仁慈之辈……。

历史总是难以用一句简单的功过是非妄下评判,即便枭雄如曹操,也曾经割须弃袍,败走华容道,仓皇北逃,一方面感叹着连年征伐使得老百姓"百不存一",一方面又为着一己之私,屠*手无寸铁的徐州百姓十几万人,使得"泗水为之不流"。

赤壁之战

记得还在就学时代,在报纸上看到有人采访金庸先生说,如果他要再写书,就写《三国演义》,从江南的角度,从东吴政权的角度去写。如果那时候读者有幸,他的想法实现了,我想到时候又会多出了一大批的拥孙派,天天在论坛贴吧排列着一太史二甘宁三周泰之类的名将排行榜和争论榜了吧。

可惜,这个梦想已经随着金大侠的仙逝,而成为了一种遗憾。

历史分分合合,多少故事都由着后人评说,什么是正统,什么是异端,又有谁说的清楚?

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多少往事谈笑中。

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