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风云017:挑明了坑队友,贺若弼的操作是真的6

隋唐风云017:挑明了坑队友,贺若弼的操作是真的6

首页战争策略隋唐风云更新时间:2024-05-26

【前情回顾】

上一期说到和源雄并肩作战的有三位能人,分别是吴州总管于顗、寿州刺史贺若弼和黄州总管元景山。

咱们一个一个来说,先说于顗。他姓于,就和咱们之前提到的于翼有关了,于翼是他叔叔。这于顗是个大高个,身高八尺,相貌堂堂,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漂亮的大胡子。于顗这大胡子,不是,这英俊的外表,被一个人看重了。谁啊?当时的掌权人,宇文护。这小伙子好看啊,所以“见而器之”,就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了他。所以于顗,还和北周王室,有亲缘关系。

宇文护:咋还有我的事儿呢?

咱们刚才说,这于顗是吴州总管。但这个总管来的,并不光明。原本的吴州总管,名叫赵文表,这也是个人才,而且是是个忠臣。之前跟随许国公宇文贵迎接突厥公主入境,娶突厥公主的,正是周武帝。赵文表主要负责一些礼仪方面的工作,处理得相当漂亮。

后来任吴州总管,和于顗共事。当时于顗是吴州刺史。这俩人本来相安无事,问题就出现在尉迟迥起兵上了。对于当时人来讲,局势扑朔迷离,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发展。这个时候,于顗就琢磨上了。他就担心啊,自己本来是个大家族,如果被赵文表盯上了,想灭了自己,那不是如探囊取物一样简单吗?

所以,先下手为强。

于顗假装生病,在家歇着。自己的员工生病了,领导肯定得去看看啊。那会儿官员生病,多数情况是假的。赵文表估计没往这方面想,带着满满的诚意去看于顗了。一个人进入到于顗的卧室,看到于顗躺在床上,往前走了两步,还没说话,于顗突然间抽出放在身边的刀,一下砍死了赵文表。

赵文表死了,得有个理由跟别人说他为什么被*了啊。所以于顗对外宣称,赵文表准备联合尉迟迥叛变,我是忠臣,忠于北周,所以就给他*了。

赵文表被*的事情,传到了杨坚耳朵里,迫于当时的形势,杨坚确实不敢说什么。毕竟尉迟迥还没平叛,毕竟于顗背后是于氏家族。所以只能就坡下驴,让于顗当了吴州总管。

赵文表真的有反心吗?并没有。在杨坚当皇帝之后,赵文表的弟弟曾上书,说自己的哥哥无罪。杨坚下令彻查此事,发现确实是冤假错案。冤有头债有主,原本应该*了于顗,但因为他的功劳,放了他一马,仅是降职,也算是宽恕了。

说完了于顗,咱们再说说贺若弼。他也是个将门虎子,父亲贺若敦,是金州刺史。贺若敦有本事,但却没能善终,他是被咱们的老熟人,宇文护给逼死的。

贺若敦为人勇武刚猛,眼中揉不得沙子,对于宇文护专权,颇有微词。宇文护逼他自*。临死前,贺若敦曾锥舌诫子。他告诉贺若弼,自己的志愿是平定江南,但是做不到了,让小贺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志向。同时告诉他,自己就是嚼舌根子才被*的,所以以后要说话要谨慎。为了让贺若弼加深印象,还用锥子把他舌头刺出了血。

贺若弼

也许真的是天意弄人,贺若弼最后也是死于嚼舌根子。

他的发迹,应该感谢一个人,就是齐王宇文宪。别看贺若弼是武将之后,但他确实文武双全。宇文宪喜欢贺若弼,所以任命他为记室,就是自己的秘书。这是贺若弼走上仕途的开始。

不过要说起来,贺若弼早期的时候,还是挺有心眼儿的。咱们说过,宇文赟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展现出不是东西的一面。许多人都看出来了,但敢说的是不多。当时的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成不了大事。贺若弼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而且劝乌丸轨去告诉周武帝。

这乌丸轨也是傻,真的找机会就和周武帝说了。而且说得很直白,自己和贺若弼都认为太子不是合适的接班人。周武帝一听,这事儿得核实啊。所以就把贺若弼召进宫来,问问是不是说过。

这贺若弼进宫之后,来了个赵公元帅翻脸——不认账。对着周武帝装傻充愣,啊?什么啊?我没说过啊,我觉得太子挺好的啊,我没看出有什么问题啊。这事儿传到乌丸轨耳朵里,给他气的啊,质问贺若弼,为什么出卖他。贺若弼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君主如果处事不周密,就会失去一些臣子。臣子如果处事不周密,那就是玩儿命啊。这里已经暗戳戳的指明,乌丸轨要出事儿。果不其然,宇文赟登基后,就开始秋后算账了,乌丸轨,自然就去阴曹地府报道了。

咱也不知道贺若弼是咋想的,为啥要坑队友。我是挺好奇一点,他能说出这句话,为什么就不能终身践行呢?

事情说远了,别把尉迟迥晾在这不管。按照正常剧本来写,应该是贺若弼和源雄一起平叛,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为什么啊?

因为不信任。

那怎么办?找人换呗。找谁啊,长孙平。

这长孙平是洛阳人,他爹是北周柱国长孙俭。长孙平有一段辉煌的经历,就是配合周武帝铲除宇文护,当时他属于才貌双全那种,一直跟着卫王宇文直,给他当秘书。宇文直也是十分信任他,诛灭宇文护的事情,让他给周武帝送信。这些过程咱们就不细讲了。就在那会儿,他已经和杨坚玩儿得很好了。现在需要一个亲信去寿州,杨坚自然就想到这位老朋友了。

既然担心贺若弼会反,那就得做好他反的准备。所以他就和长孙平说,如果贺若弼不听话,不是个乖宝宝,那就给他绑了,但别*,送到京城来。

是留着贺若弼有什么用吗?估计是吧。

长孙平就出发了,到了寿州,果然贺若弼不听话,那就按照杨坚的要求,绑了送到京师。贺若弼的事情,咱们就暂时说道这里,他的戏份以后再说,而且还很重。

第三位能人,就是元景山了。他是景穆帝拓跋晃的玄孙,就是孙子的孙子。这也是个军功赫赫的能人,讨伐吐谷浑,平灭北齐,都有他的身影。还记得之前提到过,尉迟迥的孙女儿被宇文赟给抢了,逼得宇文温和他爹宇文亮反了的事儿吗?当时提到有一个能人消灭了宇文亮的叛乱,这个人,就是元景山。

宇文亮原本瞄准的是狠人韦孝宽,他知道如果派大军浩浩荡荡地去打老韦,没啥胜算。所以选择干净利落脆的方式,就是带轻骑兵偷袭。这可真的是打了韦孝宽一个措手不及,确实来不及列阵。那没办法,就跑吧。

如果这时候没人帮他,那韦孝宽就是土地爷掏耳朵,崴泥了。

当他是命不该绝啊,元景山出手救他了。他带领三百铁骑赶到,打败并*死宇文亮。这是大功一件啊,授任亳州总管。

尉迟迥谋反的时候,也给元景山递了一封书信。元景山看完之后,直接把书信密封好,连同书信带送信人,一起送到丞相府。杨坚对这个态度很赞赏啊,当即升任他为上大将军。

能人集结完毕,源雄带领他们和南陈大干了一场。中间过程史*录不详,咱们秉承着还原真实历史的原则,就不过多演义了。不过这几个人您可记住了,他们和南陈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源雄的胜利,让尉迟迥没有机会和南陈合兵一处,这也算是掐断了南方的援军。

南方既然有援军,北方自然也能有。北边找谁啊,您肯定会猜到一股势力,没错,就是突厥。除了突厥,还有一股势力,也是尉迟迥联系的,这个就是北齐的一帮人,领头的,名叫高宝宁。

这高宝宁和北齐高家是什么关系,史书上没有具体说明,但是亲戚问题不大。高纬当政的后期,他负责镇守营州,大致是现在辽宁朝阳一带。在当时,营州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还是挺不好管理的。高宝宁确实有些水平,把当地人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不过尉迟迥的这种想法,很快就破灭了。当时镇守边关的,是于翼,这是坚定支持杨坚的人。他直接切断了尉迟迥与突厥的联系,北边来援兵的幻想,也破灭了。

能合兵的,也就剩下在湖北的司马消难和在四川的王谦了。但这俩人合兵,也挺困难。先说司马消难,想要合兵,势必得通过安徽一带。当时的亳州刺史,名叫贺若谊。这名字听着不陌生吧,他的侄子,就是贺若弼。贺若谊是个文武全才,他并不搭理尉迟迥和司马消难的叛乱,往中间一横,打破了两方人马想合兵的可能。当时申州刺史,大概是现在的河南信阳一带,申州刺史李慧谋反,贺若谊也顺道讨灭了。

西南的王谦,更没可能了。不仅没可能,而且还是最早被*的。

杨坚也是不放心四川,毕竟是天府之国嘛,所以派来是一员老将,名叫梁睿。如果算年龄的话,他应该和杨坚差不多大。梁睿也是一个品德出众、文武双全的人。他的履历,咱们就不多说了,还是来说说他到四川的事情吧。

梁睿刚到汉中,就听说王谦造反,攻打剑阁的事情。这个时候,他的任命也改了,调整为行军元帅,带领行军总管于义、达奚长儒等人去征讨王谦。这俩人都不是善茬儿。先说于义,他是之前提到的于翼的弟弟。

达奚长儒,也是一员虎将。您听这个姓,达奚,就是少数民族的姓氏。没错,这也是鲜卑族的姓氏。达奚长儒也是一员虎将,战功赫赫。

王谦这边,咱们就不花时间介绍了,咱们随着讲平叛过程,随着给您介绍。先给您一个总体的概论,王谦这边的人,都属于一种鸟,名叫菜鸡。

按照梁睿的设想,顺着嘉陵江一路往南扫平王谦。王谦也知道了他的想法,就派赵俨、李三王镇守通谷。梁睿派张威攻打通谷。这张威是要相貌有相貌,要武力有武力。不费吹灰之力,击破了两人把守的通谷,算是为平叛拔了个头筹。张威接下来就一路向南,进军开远、龙门,可以说顺风顺水。

与张威的顺利不同,四川境内的一场战争,就没那么简单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