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记·王道与霸道之争

春秋笔记·王道与霸道之争

首页战争策略王道征伐更新时间:2024-05-11

说明:学界普遍以平王东迁洛邑之公元前770年为春秋时代的开始,但《春秋》一书起自公元前722年,相差近40年。《春秋笔记》以《春秋》起始之年为春秋元年,只为行文方便,别无深意,特此说明,以使读者不惑。

周郑交质

周幽、褒姒之乱,郑桓公死难,平王东迁洛邑,郑武公、庄公辅佐王室,亦有大功,其位之尊,俨然周公至于成王。然而,周与郑由交质(春秋前),至交恶(春秋三年),至交战(春秋十六年),其关系江河日下,何也?《左传》虽未明言,但亦有迹可循。推绎其事,症结似在“南阳之地”。南阳,地处太行以南黄河以北,武王时,苏忿生便以司寇封温,实控南阳之地。王室东迁洛邑,温邑遂为东周之畿内国,但温邑势大,周王不能有。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实掌王室之政,但郑一直与宋卫纠缠,无心王事。郑庄非但不以郑师勤王,反每以王师勤郑,《左传》就有记载郑庄以王师伐卫,以王命伐宋之事。王师被裹挟于郑与宋卫的征伐之中,不得安宁。所以,平王欲分郑庄之政与虢公,《左传》:“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王有贰心于虢,实由郑不一心于周所致,郑庄怨王,王亦怨郑也!然而,平王定位何其不易,周幽之乱历历在目,王旗虽不至改易,王位却可倏而更替,面对郑庄诘难,平王只得以“无之”答郑。何以取信?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昔管蔡作乱,周公东征,灭国五十,何尝宁居?功成身退,诫伯禽勿以鲁自骄。今郑庄为卿,以功自矜,霸凌王室,徒有周胤失序之叹(在春秋十一年),何尝念周公一沐三握之德?

周郑交恶

春秋三年,平王崩,虢公、周公一班朝臣旧事重提,欲乘王位更替之际落实分权郑庄之事,郑庄公雷厉风行,“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温为周邑,王实不能有,今郑庄公割麦于温,意欲何为?盖以示王不能有,郑可有之。后又割禾成周,王室必当震恐。实际也是如此,周郑交恶之后,郑庄虽不朝王,但其卿士之位,王亦不敢妄动。对于周郑由交质至交恶,《左传》有段“君子曰”,观其“信不由中,质无益也”、“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之言,似对周郑都有讥评。然周与郑何能以二国言之?不以君臣大义讽郑,反言二国之信由礼,大义不存,礼将焉附?此实乃《左传》第一谬论!

平王东迁,晋郑夹辅周室,可谓股肱之国。然郑与宋卫连年征伐,且陵于王室。晋国此时内乱不止,曲沃与翼并立,连年攻翼。春秋五年,曲沃庄伯再次攻翼,这次周郑也都参与进来,周与郑在晋国此次内乱中似在暗中较量,《左传》未明言,读者多不识。

春秋五年,“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同年秋,“曲沃叛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此事颇为费解。翼为晋都,曲沃为邑,桓王何以助逆而伐翼?曲沃又何故叛王?此役曲沃以郑、邢为援,曲沃与二国之间必有利益输送。曲沃为晋之强宗,其并翼之势日益明朗,郑与曲沃勾连,于周而言,此二股肱将一变而为二害也。故桓王示好曲沃,助之伐翼,而欲曲沃助王取温,远郑而亲周。郑必从中间之,曲沃遂不履约言,叛王。故王伐曲沃,转助翼侯。

周郑虽已交恶,然王室未敢妄动郑庄卿士之位。春秋元年,郑为讨公孙滑之乱曾以王师伐卫,春秋五年,又以宋侵邾田为藉以王师伐宋。郑庄玩王室于股掌之间。

郑庄藏锋

不得不说,郑庄公真谋略之主也!在与宋卫的连年征伐中,郑虽略占上风,但始终不能使宋卫宾服。于是,郑庄战略一变:远交齐鲁,近和王室。春秋六年,郑庄乘鲁宋之隙与鲁修好,并促成齐鲁之盟(艾之盟),并于同年冬,如周朝王。此时,桓王仍耿耿于郑庄割麦取禾之辱、弄权离间之罪,王不礼焉。郑庄忍之。春秋七年,郑先后与宋议和、与陈通婚。春秋八年,齐僖公以瓦屋之盟释郑宋卫三国之图。此时之郑庄公,无论对宋卫还是对周王,都藏起锋芒。桓王乘此分郑庄之政以与虢公忌父,虢公为右卿,郑庄为左卿。郑庄亦忍之。非但忍之,同年八月,“郑伯以齐人朝王”。其曲意逢迎,何其明也。

春秋九年,桓王之怒稍解,齐鲁之好已固。郑庄以王命召诸侯伐宋,齐鲁奉召,于春秋十年大败宋师。郑庄能以王命召诸侯,应是与桓王之间的条件交换,因为春秋十一年,“王取邬、刘、蒍、邘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怀。”邬、刘、蒍、邘,郑实有之,苏忿生之十二邑,王虚有之,王以虚有易郑实有,王得四邑,抽身南阳,郑得王命,伐宋争霸。周与郑可谓各取所需也。

在郑庄公的持续高压之下,宋国内乱。春秋十三年,宋华父督*孔父、弑殇公,迎公子冯(时在郑国避难)于郑而立之,宋服于郑。至此,郑庄得逞其志,小霸中原。

南阳地区图,取自黄鸣《春秋列国地理图志》

周郑交战

霸道初始,王道图兴,王道与霸道终于在春秋十六年迎来一场正面交锋。春秋十六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周郑战于繻葛。前次郑以王命伐宋,齐鲁奉召,今王召诸侯伐郑,诸侯反应如何?王命到处,应者寥寥。时,宋已亲郑,齐为郑盟,鲁权衡利弊终不奉召,赴王命者唯虢、卫、陈、蔡耳。虢与王室休戚与共,自当赴命。卫何以赴之?时叔段在卫,从王纳段也。陈何以赴之?时陈有内乱,公子佗*太子自立,陈郑本为婚姻,惧郑而从王也。繻葛之战,周王若能取胜,则郑、宋、卫、陈、蔡皆服王命,王道复兴中原,指日可待。郑庄若败,社稷不保,君位易主,亦是生死存亡之秋,故与王师三军对垒,

然繻葛一战,卫、陈、蔡不堪一击,皆溃散。郑三军合攻王卒,王卒大败。郑将祝聃射王中肩,桓王败走。祝聃欲逐之,郑庄公止之,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是夜,使祭足赴王师慰劳桓王及左右。自守尚有说辞,追王于末路,郑庄何敢当此乱臣贼子之名。

桓王威严扫地,自此不能理诸侯之事。春秋十八年,郑伐盟、向,王不能保之,时齐欲灭纪,王亦不能救之。霸道陵于王道,王无能为也!

春秋二十二年,郑庄公卒,郑随之内乱,郑庄霸业中衰,齐国坐大。然齐襄公任性胡为,中原乱象,且待齐桓。


持续更新中……

原创不易,如有可取之处,记得点赞关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