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4年,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向南用兵,出动五十万大军征伐岭南的百越部落。此役是秦朝统治集团实现全国统一、进一步扩大版图的重要举措。秦始皇以雄才大略和胸怀壮志著称,岭南一役更体现其开拓疆土、功业千秋的魄力与抱负。
然而,秦军这次南征虽以胜利告终,过程却极为艰苦,付出了巨大牺牲。其中艰难险阻,有赖于百越地区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以及当地顽强抵抗的越人部族。秦军为解决难题,不惜工程浩大凿通灵渠,战船由此直达南方要冲。
为何南征之事如此艰难?
从地图上不难看出,岭南地形复杂多变,不利大军作战;再加上百越民族顽强抵抗,屡屡袭扰秦军;另外,后勤供给极其薄弱,大批士卒染疫而亡。尤其是连绵的瘴疠之地,更是秦军克服的死亡陷阱。
此役秦军损兵折将,付出巨大代价。但此番用兵亦显示秦始皇雄心壮志,誓要开拓新疆土。虽历尽磨难,秦军还是成功征服百越全部有效抵抗,使岭南逐步中国化。此战堪称大秦最艰难却也最辉煌的征服!
为何不避其锋芒,一鼓作气占领岭南?
据《史记·主父偃列传》记载,此役秦军主力为“楼船之士”,由都尉屠睢率领,他们乘坐方形木质战舰,兼备水陆两栖作战能力。另有监御叫“禄”,负责运粮联系。
此次南征,水军负责沿江水路进军,步兵跟进,担任辅助作战任务。秦军由都尉屠睢统率,下辖监御史禄,主要负责粮饷补给等后勤保障工作。
秦军顺江水深入百越腹地,很快占领桂林等地。然而越人不服,零散逃亡,转入丛林深处,与野兽杂居。他们利用地利,伏击秦军补给队,威胁后方阵地。 持续不断的袭扰,迫使秦军分兵驻守,这导致正面战斗力大幅削弱。且南方温暖潮湿,疾病蔓延。身在前线的屠睢深感后顾之忧。
眼看大军深入愈发困难,屠睢召开军议商讨对策。会上,监御史禄分析后勤运输近乎断绝,难以长期支撑。他提议在桂林附近修建灵渠,连接湘江和珠江,使战舰直达西江。众将士对此深表赞同。灵渠工程一旦完成,可有效改善后勤供应的问题。于是秦军重新集结整顿,准备开展下一轮攻势。
屠睢,来源网络
越人夜袭,秦将壮烈成仁
桂林附近地形复杂,有利于袭扰作战。
越人部族在二次集结期间,见秦军暂时松懈,决定趁虚而入。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由西瓯族酋长率三万精兵袭击大营。值夜哨兵措手不及,整个营地顿时陷入混乱。越兵凶猛异常,很快突入主帐。都尉屠睢身先士卒,和手下五十余骑兵死战到底,力战而亡。其他秦将士不甘示弱,奋起反击。
两军激战至天明,越兵方才撤退。秦军虽然击退袭击,也付出沉重代价。都尉以下五名校尉和三千余名士卒死伤。屠睢的壮烈抵抗和牺牲极大鼓舞了秦军士气,士兵们更加坚定调教越人的决心。为纪念屠睢,秦军在其阵亡地点修建庙宇,世称“睢陵”。
此次失败使秦军明悟,决不能懈怠。秦军在桂林地区构筑工事,使之成为坚固营寨。同时派兵搜捕越人游勇,并清除林中瘴气。虽然暂时安全,但长此以往也难以为继。两次交战后,秦军深感后勤供给问题已成心腹大患。
灵渠工程完成,秦军大举南
越人袭击使秦军更加明白,决不能有丝毫懈怠。而且秦军后勤近乎断绝,难以长期支撑,监御史禄遂提出建议,在桂林附近有条天成通道,恰可连接湘江和珠江两个流域。此通道一旦扩建成运河,便可直达西江要冲。秦军于是集结力量凿通灵渠,作为永久补给线。
灵渠工程浩大复杂,费时三年完成。期间百越仍然零星袭扰,但秦军坚守防线,确保工程正常进行。待灵渠贯通后,秦军自湘入漓水,再下注入珠江。由此开辟了直接补给线,秦军深入有了保障。至此,秦军克服后勤梗阻,反客为主,越人境遇岌岌可危。
大军从湘江顺流而下,很快进入灵渠交汇处。这里也建有要塞,名“严关”,至今尚存遗迹。秦军自湘入漓,再由漓注入珠江。整个行军路线被秦军重点防守,以确保后勤供给。到此,秦军直取西江要冲,可谓绕开千里迂回,一举抵达珠江流域心脏。面对秦军气势,沿途百越族群纷纷弃守逃亡,不作正面抵抗。
赵佗占领番禺,建立桥头堡
凿通灵渠三年后,赵佗新授都尉,接手南征大军。秦军顺灵渠飞速下江,直取西江流域。面对如此大规模水陆并进的攻势,沿途越族向南逃窜避祸,已无力抵抗。秦军则迅速占领重镇,建立桥头堡。
这座古城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周边水网密布,易守难攻。赵佗在此围筑高墙深沟,建立防御工事。同时修建水运设施,以番禺为中转站,加快运输速度。不久,秦军又建成数座城池,形成对地区重要节点的统治。
赵佗在番禺周边修筑箭楼齐射,又掘深沟挖高垒,使其成为坚固要塞。同时辟建水道,番禺成为后勤中转点,加快补给速度。此后,秦军在要地建城,逐步完成对地区的有效控制。
面对秦军步步进迫,山林中残余的越人部众被迫向南迁移,部分渡海离开大陆。但仍有少数顽强分子在夜间袭扰秦军,希望收复失地。赵佗采取强硬手段,例以示众。像最近的一次袭击,赵佗命骑兵四出追捕,生擒十余越人并斩之。越人死命抵抗,也在残酷镇压下逐渐消停。岭南地区基本平定,秦军也在此扎下根基,百越完全征服已成定局。
赵佗称王,百越征服划上句号
公元前209年,听说中原乱象,秦朝已亡,多年征战百越,他深感北归无望。自己在岭南也积累不少力量,遂决定自立门户。并趁机吞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武王。赵佗强占了象郡、桂林两郡,自称南越武王。此举标志着百越征伐正式宣告结束。其后虽然还有零星抵抗,但越人已无法翻盘。最终,越人全部投降或迁徙他方,岭南彻底并入中华版图。
南征百越之战历时数年,秦军克服重重艰难,付出惨痛伤亡代价,才彻底战胜当地部族,将岭南纳入版国范围。这场胜利极大充实了秦始皇的政绩,有力彰显其雄才气度。而秦末乱起时,身在岭南的赵佗也因之独立建国,成为咸阳朝廷心腹大患。可见此役对秦朝辉煌一统,具有深远影响。
后人评说此战时,不得不惊叹秦军勇毅顽强、百折不挠的战斗品质;也不得不敬仰秦始皇开拓新疆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大秦最艰难也最光辉的胜利,功成但人去,版图开辟却永留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