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列女传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经典之一,全文共有21篇。以下是其中一篇代表作《代父死》的全文译文:
有一位叫做孟母的妇人,她的丈夫在她*时就去世了。孟母非常悲痛,但她决定要把孩子养育成才。为此,她每天都在家里教导孩子,鼓励他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有一天,孟母的儿子孟子正在家中读书,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哭泣。他出门一看,发现是一位老人在哭泣。孟子问老人为什么哭泣,老人告诉他,他是孟子父亲的朋友,听说孟子的父亲去世了,特地来探望他们。孟子听了非常难过,他意识到自己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也从未为他祭拜过。
于是,孟子决定要代替自己的父亲祭拜。他找到了一块石头,把它当做自己父亲的代表,然后开始祭拜。他先是磕头,然后献上了几个果子和一些酒。他还用石头在地上刻了一个“父”字,以示他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这件事情传到了孟母的耳中,她非常感动。她对孟子说:“你是一个好孩子,你的行为让你的父亲在天之灵得到了安慰。”
从此以后,孟子更加刻苦学习,不断进取,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行为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孝道的楷模。
《列女传》中的“代父死”是其中的一则故事,以下是全文译文:
古之有代父死者,吴王阖闾之妻子也。阖闾既死,子胜代为立,即日而会吴之众。会既毕,胜入宫,过阖闾之位,哭而后去。百官奏曰:“子胜为人君,不当如是。”胜曰:“我见父之遗体,忽然不堪,今复过此,何不哭乎?”百官咸服。
原文:
古之有代父死者,吴王阖闾之妻也。阖闾既死,子胜代立为王,即日会吴众。会毕,胜入宫,过阖闾之位,哭而后去。百官奏曰:“子胜为人君,不当如是。”胜曰:“我见父之遗体,忽然不堪,今复过此,何不哭乎?”百官咸服。
注解:
1. 代父死:指代替已故的父亲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
2. 吴王阖闾: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
3. 会吴之众:指胜召集吴国百官和民众开会。
4. 百官奏曰:“子胜为人君,不当如是。”:百官认为子胜作为吴国的国君,不应该在阖闾的遗体前哭泣。
5. 咸服:指所有的百官都认同子胜的说法。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子胜代父阖闾为吴国的国君后,因为过度悲伤而在见到父亲的遗体时哭泣,被百官责难。但子胜认为这是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怀念和哀思,最终得到了百官的认可。这个故事强调了对父亲的尊重和怀念,也体现了子胜为人子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