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硬寨,打呆仗”:最好的进攻是防御,笨拙的战法最无敌

“结硬寨,打呆仗”:最好的进攻是防御,笨拙的战法最无敌

首页动作格斗笨拙的战士游戏更新时间:2024-06-06

晚清政治舞台上,曾国藩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他的一生虽非波澜壮阔,但也充满传奇。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大厦将倾之际,曾国藩积极编练湘军、举兵桑梓,率三湘子弟转战半个中国,最终战胜太平军,成“同治中兴”之名将,死后得到“文正公”这一谥号。清政府称他“学有来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曾国藩原本一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不通兵法,不会带兵,凭什么能打败骁勇善战,连清王朝正规军(20万八旗兵与60万绿营兵)都奈何不了的太平军呢?说来让人不敢相信,曾国藩完全凭“结硬寨,打呆仗”六字方针,与太平军硬杠了13年,最终剿灭了太平天国。这六个字既非兵法所云,也非高人指点,而是曾国藩在无数次征战中用血的教训总结琢磨出来的真理,可谓曾国藩征战一生的指导思想。

-1-

说一下这六字方针的出处,这个词实际上是曾国藩自己说的,出自同治五年十月十三日。当时,曾国藩在北方围剿捻军,战况不佳,疾病缠身,向朝廷上奏折云:“臣不善骑马,未能身临前敌,亲自督阵。又行军过于迟钝,十余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此臣之所短也。”

什么是“结硬寨、打呆仗”呢?

所谓“结硬寨”,是指湘军到了一个新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要看地形选择扎营地点,最好是背山靠水,不管天气状况怎样,哪怕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不准休息,马上开始挖战壕修寨墙,并且限定在一个时辰内完成。墙高八尺厚一尺,用草坯土块组成。壕沟深一尺(防步兵),壕沟挖出来的土必须要搬到两丈以外,以防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再把壕沟填平。壕沟外是花篱(防敌军的马队),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花篱有两层或者三层。

曾国藩包围对方城池的时候用的也是这一招,动不动就挖几十里长的战壕。而且一道不够,通常是六道,有点像现在的北京城,一环、二环,一直修到六环。湘军每每与太平军作战,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挖壕沟上,真正硬碰硬的对决却很少。所以,湘军与其说是一支战斗部队,其实更像是一支工兵部队。

所谓“打呆仗”,就是不求速战速决,依托挖沟扎篱“结硬寨”,不主动进攻,只守着。敌人来袭,只需一阵长枪短炮就可将敌抵挡在寨墙壕沟之外,通过一点一点地消耗敌人的兵力战力,积小胜为大胜,把敌方围困至弹尽粮绝,直至最终胜利。太平天国军队纵使骁勇善战,遇到这种缩头乌龟打法,也没有什么高招。一旦被曾国藩的湘军围困住,最终的结果都是弹尽粮绝、人心涣散、乖乖投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2-

这六个字是怎么得来的呢?其实是湘军屡吃败仗慢慢悟出来的。久病成良医,输来输去湘军形成了这样一个作战指导原则:“一扎营垒以利攻守,二慎拔营以防敌袭,三看地势以争险要,四明主客以操胜算”。

曾国藩在作战指挥方面实在不咋的,但在部队管理、战场勤务方面还是颇有一番心得。他在学习了太平军的扎营之法,再结合湘军实际,总结出了这么一套“扎营之规”:

一、扎营之地,忌低洼潮湿,水难泄出;忌坦地平洋,四面受敌;忌坐山太低,客山反高;忌斜坡半面,炮子易入。  

二、扎营之地,须择顶上宽平,旁面陡峻者、四面陡峻者难得,或一面、二面陡峻亦好。  

三、择背山面水者兵法。  

四、每到一处安营,无论风雨寒暑,队伍一到,立刻修挖墙壕,一时成功。 

五、墙子须八尺高,一丈厚。

六、壕沟须一丈五尺深,愈深愈好,上宽下窄。  

七、凡墙子、壕沟、花篱,三者缺一不可。  

八、一营开两门,前门宜正大,后门宜隐僻。

这八条扎营规范,非常详尽,也非常科学,凝聚了曾国藩的无数心血和智慧,即便是进入21世纪热兵器时代,现代军队宿营驻扎都可以借鉴一、二。

-3-

现代军事理论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在曾国藩这里却演绎成另一个版本,“防御是最好的进攻”。

湘军本来执行的是进攻任务,但是曾国藩却通过“结硬寨”的方式,把进攻转变成了防守,等着敌人来进攻他。湘军每到一个城市边上,并不与太平军开打,而是就地挖壕,而且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沟。被湘军攻打的城市,如安庆、九江等,城墙外围的地貌全都被当年所挖的壕沟改变了。湘军打一个城市用的不是一天两天,他们用的是一年两年,不停地挖壕沟。一道加上一道,无数道无数道地围,无数道无数道地挖,一直让这个城市水泄不通,然后断敌粮道、断敌补给,等着城里弹尽粮绝,然后轻松克之。

太平军是比较骁勇善战的,但是碰到曾国藩这种不讲兵法,不按套路出牌的野路子,就一点办法也没有。颇似狗咬刺猬,无处下嘴,而刺猬却可以瞅个冷子,时不时地用尖刺扎一下狗。太平军希望跟湘军进行*,而湘军很少使用*,他们就守着最要紧的地方不动。敌人来袭,一排子火枪就打退了。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湘军因为有了“硬寨”,进可攻、退可守,先立于不败之地。处在不败之地,又不急于求成和进攻,重在防守,人员伤亡率就会很低,打胜仗的士气就会很高。而敌方因为被围困,无法得到外部物资补给,每天都面临着士兵减员,粮弹消耗等现实问题。湘军每每以数千之兵就可大破太平军数万之众。天京之役,曾国荃二三万人在装备亦处劣势的情况下,与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几十万大军大战四十六天而不败,全赖这种毫不取巧、深沟高墙的“结硬寨”所赐。

这种战法很机械,很笨拙,但很有效。比如,湘军胡林翼部1855年攻打武昌城,血战三个月,伤亡3000多人,却奈何不了对方。之后,胡林翼变换战法,改挖壕沟,不停地挖啊挖,用了一年时间,最后把武昌拿下了。打九江也是如此,打安庆的时间更长,曾国荃光挖壕沟就挖了5个月。

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天国纠斗13年,大小仗无数,但没有一场是拿得出手,值得称道的经典战役。大工不巧,他的胜利都是“结硬寨”先求自保,然后靠耐心地防守熬出来的,他用最笨的方法打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仗。

这就是“打呆仗”——胜利不是强攻出来的,而是果子熟透了,自己掉下来。

-4-

看似十分愚笨的“结硬寨,打呆仗”战法,显现出的威力却十分巨大,这给予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善于总结。没有谁天生就是人才。曾国藩在与太平军作战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的文人,没有系统学习过兵法,没有带过一支部队,一切从零开始,招募兵员、训练队伍、指挥作战,一步一个脚印,敢于与实力强悍的对手硬碰硬。从屡战屡败,山穷水尽,几次自*到最终消灭太平军,曾国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靠的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打仗跟读书一样,要学会用脑,善于总结。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做到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才能获取一次又一次更大的成功。

学会忍耐。金刚经上讲“一切法得成于忍”。忍耐不是要强行忍耐什么,是主动地接受外在因素的考验,内在对诱惑的把握,逆境的冲击,委屈才能求全,忍辱方可负重。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冷热要忍,羞辱冤枉要忍,吃亏上当要忍,要忍耐的事情非常之多,这也是成长成熟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三国时诸葛亮与司马懿多次争斗中,司马懿总是吃败仗,后来司马懿也学乖了,凡是诸葛亮要与他PK,司马懿只采取一招,那就是任你使出千招万招,我就是不接招,紧闭城门,像乌龟躲在壳里坚决不出来。诸葛亮使出千般解数,在城下叫骂,用女人衣服羞辱,司马懿就是不理睬,最终一代“忍者神龟”司马懿终于熬死了诸葛亮,他笑到了最后。在这一点上,曾国藩颇有司马懿之风,不怕别人嘲讽,不受他人左右,特别能吃苦,也特别能忍耐,认定“结硬寨、打呆仗”这一指导方针就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决不改变。最终,他成功了,太平天国却被他熬死了。

懂得守拙。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什么都讲究一个快,很多人干任何事都不想吃苦,都想走捷径,于是这秘籍、那攻略满天飞。什么30天速成学会英语就可自由与老外聊天,20天就可成功减肥让你瘦成一道闪电,听某某大师讲几节课就能学会理财实现财富自由,等等。结果呢,有几个真正能实现,几乎没有,全都是忽悠。曾国藩是一个崇尚“守拙”的人,他不喜欢取巧的东西,他不相信任何一种能够四两拨千斤的事情,但就是这种看似比别人多吃几倍苦,多受几番罪的笨拙行为最终却成就了曾国藩。人生哪有什么捷径可走,你以为的捷径有可能是最远的路。懂得“守拙”,不怕走得慢,只要你持之以恒,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走得最远的,而那些最初走得很快的人,却被你远远甩在身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