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列车长眼中“慢火车”是什么样的?

一名列车长眼中“慢火车”是什么样的?

首页角色扮演晨曦列车体验服更新时间:2024-04-17

晨曦中的春山,薄雾缭绕。阳光穿透云雾,将大山、车站的瓦舍都映照出金黄色的光晕。佟家乘降所内,几个村民正在翘首以盼慢火车的到来。

“郑大娘,今天这大鹅蛋挺带劲啊,一会儿卖不完都给我,我给你包圆了!”“张大妈你先上去,编织袋子我给你递上去,你接着!”这个和村民热情寒暄的小伙子叫李文刚,是通化至丹东4318次的列车长。2013年11月1日列车开行第一天,他就值乘了这趟列车,到现在已经10年之久。

给村民们抬行李、缝补土篮子、给通勤的小学生打杯水、热个饭。他的这份热情,一直温暖着沿线村民的心。

通化至丹东4318次列车是通灌线上唯一的一趟火车,村民出行都靠它。这趟列车只有短短5节车厢,沿途要经停17个车站、12个乘降所,站与站之间只有10分钟左右的车程,便捷又实惠。多年来,这趟车一直是村民走亲戚、售卖山货、学生通学的首选交通工具,被称为“暖心公交车”。

10年时间,这趟列车变化巨大。“那时候是22B型的车厢,设备老旧,冬季列车保暖和饮用的热水都要靠烧锅炉。为了把车烧得暖烘烘,热水不间断,大家伙时刻得守着锅炉,一刻不敢放松。”想起刚值乘这趟列车的时候,李文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24小时燃烧的锅炉。每逢过年,列车上人挨着人,村民们拿着鸡鸭鹅等大包小裹的年货挤在一块,聊得热火朝天。

2019年,沿线村民乘坐4318次列车外出售卖农副产品。

2019年,4318次列车上,供水员操作茶炉为旅客烧热水。

4318次列车上列车员铲煤填到锅炉内,为列车供暖。

2019年8月,4318次公益“慢火车”上风扇不停地转动,为车上旅客吹散热气,列车员正在核对旅客车票信息。

2020年,这趟列车从锅炉车升级为空调车。冬季,车厢内的温度可以随时调节,热水也可以随时取用,出行的环境好了起来,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

2020年10月,4318次列车更换车体,从锅炉车升级为空调车,用煤烧的茶炉更换成了电茶炉。

每次乘务中空闲的时间,李文刚喜欢和村民聊聊天。一次听一位村民说:“上个月我带着农货坐火车,到车站了才知道火车停运了,要是提前知道我就不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为了方便村民出行,信息畅通,李文刚就把建立微信群的想法上报车队。微信群建立后,旅客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回应。

一次乘务中,有个小孩在庙阳站独自上车了。李文刚巡视车厢时发现后,就和孩子攀谈起来,得知孩子是离家出走,没吃饭、也没有钱。李文刚把自己带的方便面、香肠拿给孩子吃,随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微信群内发布这个消息。没想到,他通过微信群在车上找到了同村认识孩子的村民,最后将孩子平安带了回去。事后,孩子父母得知经过后,特意到列车上找到他表示感谢。

西隈村地处群山之中,交通不便,村民们要想去县城购买生活用品必须先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再乘坐火车。79岁的刘恩德是西隈村村民,他经常带着自家养的鹅蛋、野蘑菇、山菜到丹东售卖,是列车上的常客。

他与李文刚相识缘于一张车票。“我上车的佟家站是乘降所,车站不卖票,要到列车上购票。李文刚看到我们拿的东西多,每次就在我们上车的车厢等我们,不用我们走,就给我们办好。”刘恩德说。前几年,刘大爷的家里遇到了困难,老伴得了心脏病,卖山货是成了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李文刚得知后,就和班组同志们商量帮帮老人,订购老人家的山货。每次老人乘坐火车时,李文刚和同事们还帮着宣传老人的山货,让刘大爷增加了不少收入。

自2019年开始,为响应精准扶贫政策,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了在特定车次允许山区旅客突破携带品重量限制等15项惠民服务举措。

值乘这趟列车的长春客运段也积极主动为乘车的乡村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他们在车上开办年货大集,设立了固定的售卖车厢和展架,让村民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向外销售自家农产品。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像刘恩德一样,定期到车上售卖山货,4318/4317次列车大集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很多旅客也随之慕名而来。

春风吹绿了山野菜的嫩芽,一茬又一茬。大鹅、公鸡、山蜂蜜……大集上的土特产越来越丰富,吸引了众多旅客购买。“我们一辈子靠山吃山,离不开这趟小慢车。”西隈村村民季凤荣说。

风笛长鸣,4318次“慢火车”再次启程。绿水青山间,这趟满载希望的列车,带着村民奔向日渐红火的美好生活。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辽宁记者站(沈阳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长春客运段融媒体工作室

文图:鲁海洲 潘洁 曲晓曦 满海欧 尹晨曦

来源: 人民铁道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