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康:为苍生立命

马晓康:为苍生立命

首页角色扮演复古霸业天问传奇更新时间:2024-08-03

作者:陈国梁

2019年12月16日下午,来自省内外各大院校的20多位诗人学者评论家齐聚山东大学文学院,他们为诗歌而来,为90后诗人马晓康历史长诗《孙子》研讨会而来。与会学者围绕《孙子》文本蕴含和对传统追寻与“天问”的相关维度展开了充满学理性、前瞻性和思辨性的研讨发言,他们热情、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令人感动。对于一个90后诗人,山大文学院来举办这样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研讨,实属难得。谈到历史长诗的创作,马晓康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历史中找到了写作者的信仰,即“为苍生立命”的理想,今后也将继续为此而写作。

马晓康,祖籍山东省东平县梯门镇山西屯村,1992年8月出生,留澳7年。他天生具有诗人气质,内心极其敏感,感情十分深沉,文笔疏放而流畅。他的精神像是当代苏轼,他的胸怀是粗犷的,他的思想是开放的,他的文字是带着独属于自己的光芒的。最重要的是,他的诗都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

2015年5月,马晓康参加了鲁迅文学院和山东作协举办的作家高研班,以中年作家诗人为主,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大家都很喜欢他,朝夕相处中,他紧闭的审美生命豁然打开,写出了《醉酒歌》一诗,这是他自由奔放的青春激情和艺术精神第一次喷薄而出。而接连参加的2015第八届星星夏令营和《中国诗歌》第五届“新发现”夏令营这两个活动,使他真正进入了创作的阶段。星星夏令营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段时期,他写了《我想擦一擦父母头上的雪》《大工业时代,请原谅我太高了心跳》《醉卧武胜》等一批诗。活动结束后,他写了《野地独酌》等一批组诗。

2014年6月回国后,马晓康开始写作小说《墨尔本上空的云•人间》。小说讲述了在国外遭遇家庭*后打工和学习的艰难历程。时间上主要集中在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书中通过作者的亲历亲见亲闻和刻骨铭心的感受,折射出一个不同于市面流行的真实留学生活图景。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作者扮演过很多角色:澳洲高三学生、搬家工人、点卡贩子、按摩师和砌砖工人。故事中,有留学生、澳洲人、与作者一样遭遇过家庭不幸的年轻人以及陪读家长等各色人等,呈现出一位中国少年在海外的命运沉浮和精神发展轨迹,烘托出特定地域和特定年代的时代变化,凸显着作者始终秉持良心和道义,在一次次自我奋争中跌倒再爬起的痛苦挣扎。

2015年岁末,他写完了长诗《还魂记》,共计283行,这是他的第一部长诗,《还魂记》最早发表在“诗客”微信平台上,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还魂记》在《山东诗人》发表后,2015年11-12期《诗选刊》“中国诗歌年代大展”专号曾全文转载过,他还因此获得当年度该刊的优秀诗人。同年11月24日,他还了一次关于《还魂记》的视频访谈。从那个时候,他就下定决心,要写一首超越《还魂记》的长诗。

2016年1月,他创作了第二部长诗《逃亡记》。《逃亡记》是他内心不得不迸发的东西,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逃亡记》融入了马晓康留澳7年生命体验的积累,准备工作大概7个月,成型用了2个月。那段时间失眠成了常态,往日的记忆像野马一样在他脑海里踢踏,阵阵蹄声常将他从睡梦中惊醒。在最终成稿阶段,他才拿给父亲看,父亲马启代是个严格得几乎苛刻的人,作为第一位读完《逃亡记》的人,他在结构上给了晓康一些建议,根据建议调整后整首诗的脉络变得更加清晰了。长诗《逃亡记》曾全文发表在《诗歌月刊》2016年第10期,共计1600行,创造了中国新诗史上在正规刊物发表诗歌行数最多的记录。2017年1月,这首长诗被《诗选刊》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吴开晋教授在写给马晓康的信中曾说过:“如果说《还魂记》还多半记叙了你在海外的生活,追求失落的灵魂的归宿,写得还比较实的话,那么《逃亡记》则已升华到形而上的层次,是对现实生活超现实的体验。你从澳洲和故乡小镇中提炼了诗材,但大多笔墨不是如实的描写。你是用心灵,甚至是潜意识,去创造独特的意象,以从中抒发自己对生活(人生)的感悟,写你的痛苦、无助的悲哀,在困境中的探求,并怀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2018年1月,他的历史长诗《晏子》一经出版,便获得诗歌界的好评,分别获得2018年度十佳华语诗集和2019年第四届中国长诗奖。有专家评论,长诗集《晏子》用缜密细腻、深邃绵长的笔墨,洞穿二千多年的时空,展现出人类轴心时代的一代奇相一一晏子的生命轨迹和精神图谱,文本在历史风云的呈现中有着深刻的人性反思和文化质疑,既具有现实映照的批判性,也不乏人类文明视域的审视。文本构思严谨、张驰有度,饱含激情与锐见,极具美学冲击,彰显新一代诗人马晓康对历史和现实独到的认知与诗歌美学的能力。《与灵公书》刻画晏婴内心的伤痛:“齐师败北!/我的国君。这些接连丢弃的城池里/有没有哪一个是在您的大梦中的呢?/赌上太子的性命,也换不来齐国的尊严 /我绵软的齐国,任凭晋国宰割/会盟,不过是变相的叩拜/众诸侯的饕餮盛宴里,并没有齐国的餐盘”。他为懦弱的国君伤痛,亦为任人宰割的齐国伤痛。崔杼弑庄公,晏子没有殉死。诗中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让晏婴为自己辩护:“(我是国君的臣子,更是百姓的臣子/该死的不是我,该逃的也不是我/那么多习武之人却无法匡扶社稷/享用勇爵却不能尽忠的人 /枉死在沙场上,不能魂归故里的人/被陷害的人,冤屈的人/饮酒作乐的人,淫糜的人……)”。马晓康不仅是在复述历史,而且也在反思历史,他通过晏子的内心剖白,把埋藏在历史深处的人性挖掘出来。同时,这首长诗也受到韩国诗歌界的青睐,2019年12月,长诗《晏子》的韩文版在韩国首尔出版发行。

长诗《孙子》(2019年9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是马晓康继长诗《晏子》之后的第二部历史长诗。该长诗通过大量考证与孙子相关的史料和传说,结合《孙子兵法》给予后人的启示,以诗的语言呈现孙子(孙武)生平及思想精华。长诗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写孙子在齐国的生活,涵盖了一些与孙子交集较多的历史人物,并对比同时代世界上其它军事史上的名人,增加作品的时空维度;第二部分对应《孙子兵法》十三篇,通过孙子对兵法的理解与经历写出他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上的价值所在,强化对历史人物命运和人性的刻画深度;第三部分除了总结后人对孙子的感念外,还辨析性地指出了一些历史上围绕孙子所发生的有学术争议的谜团,提升了人文精神的通识高度。在开篇叙述家族起源时写到:“礼崩乐坏的时代刚刚开始/古老的东方上演着君位争夺的闹剧/陈国开启了田氏代齐的序章/楚王的弟弟在隋国成长为一代雄主/晋国覆灭了骊戎,却逃不掉骊姬倾晋的惨剧/东方的诸侯们,纷纷倒在追逐霸业的路上/而在遥远的希腊 ,斯巴达人仍在研究步兵方阵/双排的桨船还不足以支撑他们在大海尽头的梦想”。比如在 “谋攻第三”章第八节写到:“不如放弃无谓的抵抗/为更多人更好地活下去而战/也为更多人更好地活下去而休战/我想,傅作义将军应该深谙此道/重重包围下的北平/不仅仅是一座城池那么简单/除了二十五万部下的性命/还有在战火中瑟瑟发抖的古迹”等等,既充满了创作者个人的叙述风格,但更像是叙述主角孙武的独自吟唱,充满了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作品中的抒情主体,将叙述的视角更多地转向内心,如屈原天问般,追问战争的本质以及文明的意义,充满了悲悯与拷问。比如在“作战第二”章第五节:“(为何闷闷不乐/因为遍地的尸骨吗?/立下了赫赫战功/真的就可以扬名立万吗?/那些被记录在史书里的/是否用阵亡将士的鲜血凝结为笔墨/满目疮痍的大地/又是谁,一点点将它清洗干净?)//人们常说,长痛不如短痛/谁愿让自己的国家久经战火?”,“谋攻第三”章第四节:“要用多少枉死的性命/才能唤醒一个迷失的皇帝?/要用多少失败和教训/才能开悟一个沉沦的民族?这样的“天问”处处可见,在他的另一部长诗《晏子》中也很明显,抒情主体表现了命运的无法逆转与注定的孤独,更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绪,对和平的向往和文明的追求,是一颗诚挚心灵的美好向往。山东诗词学会顾问、原山大文学院副院长耿建华教授在马晓康历史长诗《孙子》研讨会上总结说:“马晓康的《孙子》是一部哲思和抒情性的长诗,他以孙子和他那个时代为素材,用诗意的笔触,去反思战争,反思历史,反思人类历史命运,这就使这部长诗具有了哲思的深度。”

文化是一种信仰。在齐鲁大地对于传统的追问与“天问”,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马晓康的长诗写作顺应了这个时代和时代潮流,他潜心为文,以诗歌传递着生存的信念与歌声,这是与时代的共振,展示了中国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马晓康的父亲马启代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兼文学评论家。晓康在他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青出于蓝,茁壮成长,尤其在长诗和小说创作上有了不俗的表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年轻一辈诗歌写作者中颇具代表性的佼佼者,2017年4月获得韩国雪原文学奖海外特别奖,27岁成为山东省最年轻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9年12月27日马晓康陪伴他的父母回到老家山西屯村,看望父老乡亲。2020年1月3日,马晓康赴英国进修创意习作,但愿他早日学成归来,同时期待着他的长诗《墨子》《孔子》《孟子》早日问世!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