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映二刷了IMAX厅,观感果然更好。
预告片中同样的画面,在手机小屏幕和IMAX厅的效果,夸张的说简直有种是两部电影的错觉。而且有了些新的发现……
我为什么期待《封神》电影化?
一刷《封神》时映后得到了一个人偶盲盒,后来送给了我侄子(准确地说应该是“被迫送”,一不留神被他拿走拆开了)。
盲盒拆开,人物是纣王殷寿,我问他:你知道这个小人(注意此处一语双关)叫什么吗?
他:不知道……它还有名字?
我:嗯。那你知道妲己、姜子牙吗?
他:那我肯定知道啊!你忘了王者我可比你等级高?
我:……
(纣王:周末了,来杯拿铁?)
当说起姜子牙,首先想到游戏角色,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里没有抵制游戏的意思,我自己也玩王者,用传统名著人物命名角色也挺好的,就是觉得原著故事还是应该被普及认知到。)《封神演义》虽然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国民神话故事了,但在小朋友群体里,还是相对陌生的。
不只是人物,其实很多我们耳熟能详、常用的成语,比如:助纣为虐、耳听八方、三头六臂、凡夫俗子、旁门左道、无名之辈、全军覆没、心血来潮、忠肝义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些经典的成语也都出自《封神榜》这部小说。
在如今短视频风靡,都在追求快餐式娱乐的环境下,别说小朋友,就连我自己也很难有耐心去把一本厚厚的原著啃完。所以,电影毫无疑问是最适合、最有吸引力的名著讲述方式。
这也是我非常期待乌尔善导演《封神》三部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封神榜》虽然不是古代四大名著,但它的故事算得上是中国最古老、最经典的魔幻神话,也是最能拍出史诗感电影的小说。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和制作水平的提高,我个人一直期待着《封神榜》的电影改编。
电影本身与背后
就我个人作为影迷来看,原著《封神榜》的故事人物其实是比较难电影化的,因为所有人物从一开始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从始至终没有正反阵营的变化。就是电影评论中常说的人物没有大的转变、反差,缺少弧光。
再加上,此前早已有了戏曲、电影、电视剧的广泛诠释,所以想拍出新鲜感是不容易的。
这次《封神第一部》比较让我惊喜的是,不知道是编剧还是导演很“鸡贼”的找到了原著的一个“缺口”。
《封神》利用原著对“武王伐纣”中“武王”青少年时期描写的缺失,把他青年前的成长经历,大胆做了“入商做质子“的设定。在殷寿身边随着年龄增长,姬发对殷寿的认知和情感逐渐发生变化,逐渐觉醒。人物也立刻饱满、立体了起来。是近几年我看过的最合理最成功的改编。
电影中“姬昌”李雪健老师的那句:“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直接唤醒了“武王”姬发。是全片我最喜欢的两句台词之一。
对红颜祸水说No!
电影《封神第一部》子标题叫“朝歌风云”,毫无疑问“纣王”殷寿会是第一部的绝对主角。
来自内蒙古的乌尔善导演,有着大草原的狂野和奔放。也体现在《封神》这部电影中,赤裸上身的费翔,所呈现的魁梧壮实,让“纣王”的气场十足,其暴君人设更加可信。散发着浓浓的荷尔蒙,使得与妖妃妲己的酒池肉林变得顺理成章。
电影中有场关于“酒池肉林”的戏,费翔不断变换节奏地击鼓,娜然饰演的妲己跟随鼓点配合舞动,这是我近几年在电影院看到的国产电影对“性”最隐晦、最艺术的表达和描写。
特别说下电影《封神》对“比干挖心”的演义,当殷寿和所有人明确知道妲己是狐妖时,殷寿仍然执迷不悟。电影没有把久经沙场、阅人无数“纣王”的暴怒昏庸,简单归罪于“红颜祸水”。这与我印象中原著有改动,但感觉更合理了。
看到大家对服装有较多的讨论,我个人觉得《封神榜》作为魔幻神话,不太合适去跟现实年代对标。这么想的话,哪吒、杨戬该穿什么服饰呢,岂不是不能存在?
我个人觉得服化道是为电影锦上添花的,能有效辅助、服务剧情和人物就可以了。看过电影后,我没觉得服化道有啥不妥。
而且单从美术层面看,这次奥斯卡奖得主 叶锦添 负责的美术和服饰,毫无疑问是美的。而且粗犷、硬朗的风格,很有力量感,跟人物和环境是契合的。
电影《封神第一部》的故事,基本讲述的是“人间之乱”,故事都发生在朝歌城内。彩蛋来看,第二部故事重点应该会在西岐和周。
整的来说,电影基本遵循了原著的故事内核和主题,主要刻画反映了人性的善恶、权力的争夺、忠诚与背叛等主题,同时融入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这些大概是我对电影《封神》的直接观感和印象,期待与大家的交流、讨论。
关注@电影员,
共沐电影之光,我们下一部电影再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