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高跷你知多少「聚焦学习」

传统高跷你知多少「聚焦学习」

首页角色扮演高跷小子更新时间:2024-04-27

老东河传统

高跷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进行表演的形式,其形式完整,表演规范,因舞者是随着打击乐的动率在行进间的舞蹈,故有“踩高跷”之称。踩高跷分高跷与短跷。高跷跷棍最高可达2米,连人可高达3.5米以上,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

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流动方便,在我国流传甚广。包头高跷种类繁多,既有高跷之险,又有低跷之花。高跷高的达丈余,惊险挺拔,手能触天,舞姿精彩,多为跷队之领头;高跷短的动作剽悍复杂,花样繁多,寓杂技、魔术、武术、地方戏为一体,多以雄健、惊险为主。包头“踩高跷”的在五六十年代有传统的戏班子,较为出名的艺人有二召梁、小画匠等。

高跷起源于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古代儿童用两根竹竿踩跷嬉耍,其式样为竹竿下部有脚踏板,手扶竹竿,脚踩踏板的简单游戏称为“竹马”

在传统的社火展演中,有“抖黄袍”的踩高跷者为打头领舞之说,寓意“太平有象”。高跷演员的扮相均以戏曲人物和民间小戏为主,服饰有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戏剧色彩。随其后才有传统的“西游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张生与崔莺莺”等历史传说故事里的人物扮相,高跷队压后的是一组演艺高超的“二不愣小子闹春”的丑角组合,这个组合行进间是踩着“旦丢旦!吭岂吭!”的锣、铙、钹乐点排在队尾。

高跷表演者分“文跷”“武跷”两种。文跷重于扭和踩,武跷则高难技巧与绝招表演特技并举。

文:岁月留踪包头民俗风情摄影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