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青州城有个少年,名叫黄泣止。
黄母怀胎之时,在院子里晒太阳,有个道人,在院门外张望了好久。黄父斥责道人道,“你这道人,好没礼数,哪有这样看人家的妻子的?”道士说道,“我看你家娘子,身怀异种……”
黄父非常生气,说道,“你这道人,满嘴胡说八道。”举起扫帚,将他赶了出去,道人边跑边说道,“你如今打我,只怕将来你要谢我!”
黄泣之出生之日,黄母难产,黄家里外一片忙碌,稳婆子来了好几个,全都束手无策,黄母的气息,渐渐微弱下去。
就在这时,那个道士大步闯了进来,黄父心情烦躁,让人赶他出去,道士笑着说道,“我今日是来救命的!”好几个年轻人,都拦不住他。
道士冲进黄母的产房,黄父跟着冲进去,却发现道士不见了,黄母已经生下一个胖乎乎的儿子。啼哭声响亮,隔着好几层院子,都听得清清楚楚。
黄父笑着说道,“看你们母子平安,我都忘记了哭泣,你就叫泣止好了。”
黄泣之从小与众不同,同龄孩子还在学爬,他已经会走了。抓周之时,黄泣止一手拿论语,一手拿起一把小小的木刀。
黄父大笑,说道,“我们黄家,要出现文武双全的人了。”
黄泣止非常聪明,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他五岁时,经史子集,已经信手拈来,熟极而流。有个相士看了他很久,对黄父说道,“你这儿子,根骨清奇,将来能做大事,你要好生培养。”黄父拿出卦金酬谢相士,相士摆手说道,“能为这样的孩子看相,是我的福分,怎么敢奢求酬劳呢?”微笑着走了。
黄父非常欣慰,对妻子说道,“黄家改换门庭,就靠他了。”
黄泣止七八岁时,来了群江湖卖艺的,黄泣止看了好久,直到卖艺的散去。他回家之后,就拿了木刀木剑,一板一眼演练。有人见到之后,惊讶地说道,他只看了一次,就全部记了下来。
黄父非常高兴,请了有名的拳师,教儿子练武,最多一年半载,那些拳师就主动请辞了,他们说道,“我们所有的本事,都教给了少爷,留下还有什么意义呢。”
黄泣止十岁时,第一次参加科考,便考中了秀才,在青州引起极大轰动。县令和州府大人,都亲自召见了这个小秀才。面对官员的考问,黄泣止毫不怯懦,侃侃而谈。
州府大人笑着说道,“我治下有如此少年,真的是地方上的幸事。”
黄泣止非常向往古籍中的侠士,读到他们的事迹,总是大声叫好,丝毫不顾及秀才的身份。他的同窗好心提醒他,黄泣止却不以为然,笑道,“人生一世,如朝露昙花,遇到高兴的事情,大笑,遇到悲伤的事情,流泪,这才是顺应天道。为何要为了虚名,压制自己的本性呢?”
同窗说道,“文庙里的那些大儒,都是治学严谨,不拘言笑,才能得到人们敬仰,我们虽然做不到那样,也要努力向他们学习,所谓的见贤思齐,不是这个道理吗?”
黄泣止却摆了摆手,说道,“压抑了本性,只为了将来做成泥偶,摆在庙堂上,供人敬仰,在我看来,这是鬼怪的想法,不值得学习。”同窗皱眉说道,“你赶紧闭嘴,说出这种话,是对大儒的亵渎。被上天知道,要遭到惩罚。”
黄泣止笑着说道,“你离我远远地,我如此离经叛道,天打雷劈时,莫要连累了你!”
同窗摇头说道,“你这个耿直的脾气,如果不改,将来会得罪很多人。”黄泣止笑着说道,“圣人说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这正是遵循圣人言做事,如何又错了呢?”
同窗说不过他,摇摇头走开了。
一天晚上,黄泣止练剑时,见到树下站着一个道人,向他微笑点头,他向道人说道,“久闻道家很多剑术高手,仙长也懂得剑术吗?”
道人点了点头,接过黄泣止的宝剑练了起来,他的剑法空灵飘荡,带有一股轻盈的气韵,让人看到之后,全身都非常舒服。
黄泣止赞叹道,“今晚见到仙长练剑,我之前练的,根本不能叫做剑术,只能算拎着宝剑胡抡而已。”道人笑着说道,“放荡不羁,是你的天性,胡抡也能成为剑术。像平常人那样,循规蹈矩的练剑,就不是黄泣止了。”
道人走后,黄泣止按照记忆,练习道人的剑术,一丝一毫都没差别,但总觉得少了神韵。第二天晚上,道人又来了,向黄泣止说道,“今晚有个大热闹,你要不要去看?”
黄泣止点了点头,道人让黄泣止闭眼,然后喊了一声起,黄泣止感觉整个身子,离地飞起,耳边呼呼的风响。道人在他耳边说道,“千万不要睁眼,不然你会掉下去。”
道人让他睁眼时,他发现身处一个荒岛顶端,周围都是海水,呜咽着拍打着岸边的石头。
前方海水突然剧烈翻滚,卷起十几丈高的浪头,一条恶龙,破水而出,张开大口,向道人呼啸而来,道人大声道,“孽障,你兴风作浪,打翻船只,伤人性命,如今报应到了。”双手一拍,后背宝剑化成一道光,将那恶龙斩了。
黄泣止目瞪口呆,直到道人把他送回来,他还以为在做梦。第三天晚上,道士没有再来。
过了几天,他听人说起,蓬莱海面上,有条恶龙,伤了不少人,但最近有人出海,发现那条恶龙的尸体,漂浮在海面上。不知被谁*了。
黄泣止这才知道,那道士不是一般人物,他向父亲,说起此事,黄父惊讶地说道,“你这一生中,很多大事,为何都与道人有关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泣止渐渐忘了这件事。他用心揣摩道人留下的剑法,练得越来越好。
一天晚上,月朗星稀。
黄泣止练剑中途,听到有人叫好,回头看时,却是一个面容清癯的老者,双目深陷,却极有风骨。
老者说道,“我也是爱剑之人,见公子剑术清奇,特意请教。”说完也练了一套剑法,古拙有力,与道人的剑法,是截然不同的路数。
黄泣止再次目瞪口呆,听老人讲述剑理,眼前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第二天早上,黄泣止向父亲说起此事,黄父奇怪地说道,“这些高人,真的难以理解,为何都要深更半夜,进入别人家里呢?”
黄泣止将老人的剑理,融入到道人的剑法当中,居然非常契合。
有天晚上,黄泣止正在练剑,那个道人突然出现, 他气呼呼地说道,“你为什么把我的剑法,练成这种烂样子?一定是古拙飘那个老东西,误导了你!”
那个老者,也随之出现,大声道,“叶道人,你不要诬赖我,我的沉沙剑法,好过你的缥云剑!”
两人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各种精妙剑术层出不穷,黄泣止站在一边,用心揣摩,都忘了劝架。黄家人听到响声,纷纷点亮灯火,出来观看,两个人同时跃上屋顶,消失在夜色里。
黄父瞧着黑夜,呆呆地出神,说道,“咱们家里,可是真的热闹。”黄泣止却一声不吭,满脑子想的,都是两人交手时的身影。
他好几天没出院子,用心揣摩那两人的剑术,自己的剑术造诣,飞速提高。
听到道人月夜传剑,很多武林高手,登门领教,都被黄泣止打败了,他十三岁时,人们提起黄泣止,都称赞他的剑术超群。至于他十岁中秀才的事情,已经无人提起了。
来年春三月,黄泣止十四岁时,被差役接到州府,去见一个重要的客人。
州府王大人,悄悄对黄泣止说道,“今日来了个尊贵的客人,向你领教剑术,你一定要输给他,不然你的前程就没有了。”
黄泣止笑着说道,“我若是虚情假意,他如何能学到真本事?既然是尊贵的客人,就应当拿出真才实学,让他看到差距才好。”王大人严肃地说道,“你一定要听我的,不要任性,不然大家都没好日子过。”黄泣止点头答应了。
王大人这才露出笑容,领他去了一个宽阔的院子,有个与黄泣止年纪相仿的少年,站在一棵海棠树下。少年对他说道,“久闻你剑术不错,今日特来领教!”
那少年的剑术,也非常玄妙,黄泣止小心应对,两人打得不分上下。少年步步紧逼,黄泣止想起王大人叮嘱,不敢攻击,只能防守。少年突然急出一剑,刺破了黄泣止的衣襟。
少年冷笑着说道,“盛名之下,不过如此!我若是再用些力,你的命就没了!”黄泣止笑了笑,没有说话,少年向王大人说道,“你们青州治下,剑术最高的人,就如此不堪一击吗?”
王大人尴尬地笑了笑,少年鄙夷的神情,更加明显。
黄泣止突然拔剑,大声道,“你可以看不起我,但不可以看不起青州剑术!”少年也拔剑还击,黄泣止只出了一剑,就把少年的剑打落在地。少年愣了好久,转身走了。
王大人跺了跺脚,说道,“你坏了大事。”急匆匆赶了出去。
后来黄泣止才知道,那少年居然是皇帝的最小的儿子。黄泣止说道,“他身为皇族,应该比常人更知晓事理,若是因此报复我,气量未免太小了。”王大人苦笑着摆了摆手,让黄泣止离开了。
黄泣止十八岁时,得到了举荐,去考取举人,原本信心满满,可以中举,不想名落孙山。黄父不甘心,托州府王大人打听内幕。
过了几天,王大人告诉黄父,黄泣止的文章排名前三甲,但有人对考官说,此人气量狭窄,虽然文采出众,不宜入仕做官。
黄父一声长叹,黄泣止却毫不在意,说道,“朝廷失去了我,是朝廷的不幸,我看清了朝廷,是我的收获,我怎么会悲伤呢?”
过了些日子,传他剑术的道人,突然上门,向黄父说道,“我是青城山叶道人,要带他去修习剑术,希望你能同意。”黄父叹一口气,说道,“原本想让我儿读书中举,如今看是无望了,能做个剑术大家,也很不错。”便同意了叶道人的请求。
黄泣止到了青城山,发现那个面容清癯的老者也在,古拙飘笑着说道,“我是叶道人的好朋友,受他之托,专门教你沉沙剑法的。之前我们两个打斗,也只是为了让你见识下,真正对敌时,这剑法如何使用。”
黄泣止疑惑地问道,“我性情耿直,嘴比心快,得罪了不少人,两位为何如此青睐我呢?”叶道人笑着说道,“你出生之时,有个道人,扑入你母亲体内,那个道人,便是青城弟子。因为斩*都司鬼王,为民除害,被都司鬼王伤到魂魄,只能轮回转生。”
十几年后,各地节度使争权,青州处于战事之中。黄泣止奉师命下山,回青州迎接父母。
黄泣止护送着父母车马离开,遇到了几十名散兵游勇,他们意图打劫黄泣止车马。
黄泣止佩剑无声出鞘,高悬在面前,无穷剑意挥洒如匹练,形成一道墙,隔离在叛军面前,“过此剑障着,死!”有人冒失冲上,身体突然炸裂成两半,其余叛军,做鸟兽散。
黄泣止对父母说道,“再看一眼青州城,我们这次离开,便再也不来了。”黄父回头,只见满眼荒凉,暮色四合,远处有断断续续黄烟升起。
车马渐渐远去,年轻的道人黄泣止,大声唱道,“有双亲在处,便可为家,明日又乘风去,任海角天涯。”
原创不易,请关注小酒馆。
欢迎对文章点赞,评论,转发。
朋友们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