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薄”的人,能不能很快转运?这位高僧的回答,让人豁然开朗

“福薄”的人,能不能很快转运?这位高僧的回答,让人豁然开朗

首页角色扮演江湖转运更新时间:2024-06-29

自古文人和高僧之间,就存在着种“天然亲”的关系。比如北宋大文豪苏轼和高僧佛印的故事,几乎成了“幽默段子”一样流传。那么文人和高僧的这种天然亲的关系,从何时开始的?

据如今流传下来的典故等来分析,应该是在南北朝时期开始,于唐朝和宋朝达到高峰,因为这两个朝代,是文化盛事的两大朝代。自然在这种文化熏陶下,高僧若没有文学造诣,根本没法接近那些大文豪们。

但只有文学造诣,也还是欠缺的,比如这个经典例子。北宋有位叫华严的禅师,一不小心跌了一跤,哪料却被摔开悟了,张口来了句禅诗:这一交,这一交,万两黄金也合消。头上笠,腰下包,清风明月杖头挑。

后来华严禅师受当朝宰相富弼的邀请,前去京城讲法。由于带的行李非常多,被跟着富弼,前来迎接的司马光给看到了,气的掉头就要走。

富弼自然追问:“马上就要见到高僧了,你走啥啊?”司马光指着,那一队挑着行李走路的人说:“他不是说‘清风明月杖头挑’吗?可你瞅瞅这阵势,我还用见他吗?”

从这则流传下来的文人和高僧的典故来看,高僧若想得到文人的尊崇,综合起来,必须要文学造诣高,修为高,德行高,有了这三“高”,才能得到文人们尊崇。甚至还能如接下来要细说的这位高僧一般,能成为大文豪白居易的“精神导师”。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一位神秘的高僧叫:鸟巢禅师,遇到唐僧师徒后,张口就道:“野猪挑担子(猪八戒),水怪前头遇(沙僧)。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孙悟空)。”最后孙悟空想跟人家打架,可连鸟巢禅师的毫毛都摸不到,气的只能在那里瞎蹦跶。

由此鸟巢禅师,便成为了如“菩提祖师”般的,不亚于如来的神秘高手。那么这位鸟巢禅师是杜撰的吗?根本不是,而是确切存在于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高僧,并曾指点过白居易。

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除了写诗外,他对佛学也非常有研究。一次,白居易正在一片树林里行走,突然看到一位高僧,正盘坐在一棵松树上,身边是一个喜鹊的巢窝。正是大名鼎鼎的鸟巢禅师。

白居易急忙施礼,说:“高僧,你这样也太危险了。还是下来为好!”

鸟巢禅师微微一笑说:“我这里四平八稳的,哪有危险?相反,我看你却是如履薄冰一般。”

这一句,顿时让白居易哀叹连连,一个劲地喊“福薄”。因为白居易身在官场,早已对里面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厌烦透顶了,可却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白居易就请教鸟巢禅师,如何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让我转转运?

鸟巢禅师朗声说道:“就八个字,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白居易这个丧气,三岁小孩子都懂!鸟巢禅师哈哈大笑说:“是啊,正因谁都懂,所以做起了,却异常困难。”

这一句点醒了白居易,出口成诗:特入空门问苦空,敢讲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说:他由于自叹人生苦多,福薄缘浅,在遇到鸟巢禅师后,提出了这个问题。倾听鸟巢禅师的指点。

后两句是说,白居易听闻鸟巢禅师的指点后,自感开悟了,一直都说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可人们真就懂吗?若真懂了,那为何还为梦中的事烦恼,什么福薄缘浅,人生苦多等等,又何必去在乎呢?

其实白居易的这后两句,大有“庄子梦蝶”的境界,所谓,庄子是蝴蝶呢,还是蝴蝶是庄子呢?何必去管呢,只去追求人间的美好(大道)便是了。

听闻白居易的这首诗后,鸟巢禅师颇为欣喜,也和诗一首: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肯定了白居易的参悟:何必在意这些人生福祸等事,终究一梦而已,只记得: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追求人间美好),便能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当感觉自己福薄,想尽快转运时,记住“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八个字,并努力去做便行了。所谓,自助者助人,助人者自助。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虽有道理,但连白居易都苦闷多时,幸好遇到高僧,我们能遇到高僧吗,笑话了。那就只能说,懂了就比不懂好!因为这就是一种心理疏导作用,总比天天念叨自己福薄,堵得难受要强,这也可视为一种人间的治愈术。

所以关键不是遇不遇“高僧”,而是要懂得自我调节这种不良情绪。人若快乐起来,还会去念叨福薄吗?故而,所谓的福薄等,无非就是一种不良情绪而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