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关中文化杂谈

关于陕西关中文化杂谈

首页角色扮演巨灵狐妖更新时间:2024-07-16

关中民俗文化

关中在历史上是一个地区名称,所指范围大小不一。当代所说的关中,即关中平原。它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包括了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五个地市,属麦粟文化地带,是组成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黄河中游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因境内有泾、渭两条河流,有人也称其为“泾渭文化”。这一地区原始文化层十分深厚,是周秦汉唐以来的典型封建文化地区。古代原始文化的遗址、古老的神话传说特别多。古代神话中的女娲、黄帝、炎帝、姜原、后稷的故乡均在这里,巨灵擘山、夸父逐日、禹凿龙门、唐尧避水、仓颉造字、杜康造酒,美不胜数。俗语有“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咸阳塬上埋皇上。”众多的帝王将相的陵墓佐证了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故乡,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文化的汇聚之地。这块黄河文化的摇篮、周秦民族的发祥地,汉唐雄风吹过的平原,除龙凤文化之外,在民间还潜藏着狮、虎文化的雄厚实力。它吸引着大量的海外游子、国际友人,成为国内外瞩目和向往的陕西民俗文化代表性地区。

弄清了关中的地域、历史文化范围,我们再把它放到中国整个民俗文化背景上加以比照,便会很自然地发现,除了共性之外,关中民俗文化又具备着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

1.历史悠久,具有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多宗教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合的特点。

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北方典型的农耕文化地带。

3.原始信仰、宗教与民间游艺民俗的高度发展,具有节日文化、社火文化、庙会文化、饮食文化、口承文化、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等诸多民俗文化的代表性。

关中的节日与社火

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丰富多彩的节俗文化链,不仅记载着我们祖先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显示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民众那种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自然生活规律。所以有人也说:“中国的节日基本上都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的,都与农时紧密相联,反映了季节和气候变化的规律。”①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清明”、“冬至”既是节气,也是历史上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气与节日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有机联系,珠联璧合,密不可分。研究节气也就接触到了节日,研究节日的形成从根本上离不开节气。当然,节日的形成发展还有着它更为丰富广阔的文化层面。

中国汉族作为历史上一个夏、商、周、秦诸多民族的融合体,历史悠久,世代传袭,逐渐形成了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完整体系。关中由于自己的历史地位,在这方面自然而然地有其代表性。关于节日,民间一般概述为四时八节,陕北俗谚谓“四大节,八小节,三十六个毛毛节”。它成为民间宗教、文学、艺术、饮食,道德,仪礼和社会交往,祖先崇拜,历史名人纪念等各类文化现象的总汇。汉族节日之多,是世界上闻名的,发展至今,兴盛不衰,最隆重热闹、最有群众基础的是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由于文化交流、生产生活的密切往来,这些节日也成为不少少数民族共同的节俗。而春节则构成了汉族的传统节俗的典型,造成的影响也最大。大体上讲,年节萌芽于西周,形成于西汉。而这两个王朝均建都于关中。关中人过年,持续的时间最长。从它的序幕(五豆节)和尾声(元宵节)来看,几乎占去了农历腊月和正月的一大半,余波甚至延续到二月二。它的影响之大,是任何节日不能比拟的,在人类历史长河的世代传承中它已经化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节日。世世代代,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给自己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挂满了色彩缤纷的民族传统的花环。

社火,古称“杂戏”。千百年来,历经民间艺人的不断创造、发展,形成了百花灿烂的民间广场表演艺术系列。由于它的装饰性、故事性、艺术性、参与性很高,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是年节、庙会、集会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项最为广泛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

社火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已经萌芽,隋末初具雏型,唐宋时逐渐完备,至清末民初发展到极致。关中社火不同于陕南的“玩灯”,也不同于陕北的“秧歌”,虽同属社火,但同中有异,各有千秋。

关中的社火,古朴大方,丰富多彩,门类繁多,气魄博大。社火表演白天、晚上各异,平原、山区不同。总体上讲,有高台社火与地社火两大门类。高台社火中有高跷、芯子、马社火(包括牛社火)、车社火、山社火、血社火等,地社火中有狮子、龙灯、竹马、旱船、地游子、背社火、走社火、大头和尚戏柳翠、推车车、拉犟驴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异的艺术门类,如“耍歪官”、“贺春官”、“牛老爷”、“耍懒婆娘”、“赛板对”、“古战船”、“青瓷船”、“牛虎斗”等。社火离不开锣鼓,有的地方单敲锣鼓也是一种表演,如合阳的“上锣鼓”、民间庙会上的锣鼓大赛。

关中的庙会

中国的庙会文化,是原始宗教、人为宗教、祖先崇拜、祭祀、巫术、占卜、禁忌等习俗的集中表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的国度。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均有传播,其中佛教、伊斯兰教影响最大。它们已经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一个部分。中国本土还有从春秋战国的道教及方仙道而逐渐形成的自己的独特宗教——道教和民间繁衍的各种教会门。特别是多种信仰的混合,祖先崇拜的浓重,造神运动的持久,使得过去的中国到处是神庙林立,庙会活动门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关中由于历史文化的客观条件,尤有代表性。经初步调查分析,关中的庙会形成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信仰和图腾崇拜的遗留。如山神、土地、牛王、马王、水神、龙王、太岁、树神、虎爷、狐仙等。

2.祖先崇拜的发展。如女娲、黄帝、炎帝、姜原、后稷、文王、周公、召公等。

3.历史人物的神化。如子牙庙、武侯祠、关帝庙、张爷庙、子胥庙、扶苏庙、城隍庙等。各府县城隍多为历史人物转化,户县就有“三城隍闹户县”的说法,其中之一的大城隍就是汉将纪信。连凤翔府城隍庙里速报司苏爷这样的小神,也是一位有名有姓清廉公正的衙役死后的神化。在该地苏爷影响之大,甚至超过了城隍。

4.行业祖师的信仰。如字圣仓颉、仙师鲁班、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酒仙杜康、梨园鼻祖唐玄宗等。

5.道教神灵。陕西是民间早期道教五斗道的发祥地之一。关中有老子讲经的楼观台,长春真人邱处机养性的龙门洞,张三丰活动的金台观,八仙圣地八仙庵。全真教的开山祖师王重阳就是咸阳人,他的弟子全真七子在关中活动布教的除邱长春外,其中另一位郝大通就是全真道华山派的创立者。楼观台在北魏时道士达万名,形成赫赫一时的楼观派。唐代统治阶级崇道,借李姓大崇老子,更是道观林立。连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也曾被引度为道士,公主中入道教而仙化的也不乏其人。

6.佛教诸神。玄奘取经名扬古印度,也繁荣发展了中国的佛教文化,连佛骨也珍藏在扶风的法门寺,“雁塔晨钟”成为长安八景之一。如诸佛、菩萨、金刚、韦驮、十八罗汉,应有尽有。至今有不少名刹宝寺保存完好,连藏传佛教喇嘛教在古都西安也有最大的寺院。乡野老人以念“阿弥陀佛”为流行的劝善警语,以经书、经歌教化广泛流传民间。

过去庙会规模之大,以至发展到连县跨省,当代不少庙会虽已变为文化娱乐、物资交流大会,但仍以庙会命名。如仓颉谷雨庙会,连约定成俗的日期也无变化。著名的庙会,像尧山庙会、骊山老母庙会、华山庙会、大雁塔庙会、太白山庙会、天台山庙会、龙门洞庙会、钓鱼台庙会、周公庙庙会、楼观台庙会、南五台庙会、药王庙会、武侯祠庙会等。其它如老爷庙会、华佗庙会、玉主庙会、城隍庙会、大佛寺庙会等等,简直难以数计。

从全国来看,各地崇祀神灵虽然有别,但其庙会渊源,超不过关中庙会形成的几种类型。

关中的饮食

茶在关中人的日常饮料中,有着悠久的民俗传承。老百姓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客必有烟酒茶。茶饭、茶饭,关中至今农村以饭食论优劣,往往说:“谁家茶饭好,谁家茶饭不好。”茶与关中人饮食密切于此可见一斑。关中虽然不产茶,人民饮茶成习,这在城乡都是司空见惯的了。除了冲泡饮用之外,西府山区还有一种罐罐茶,属羌人的遗俗。民间传说,茶是神农氏尝百草时发现的。这神农一出世,是个水晶肚子,光明透亮,肝脏肺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他是人类农耕的祖先神,又是中药最早的发明者。“神农氏,辨药性,参赞天地造化工。”(黄竹斋《医学源流歌》)一次,他尝了一片嫩尖尖的小绿叶儿。这叶片下肚,只见它在肚皮里从上面洗擦到下面,又从下面洗擦到上面,把肚里各部分都擦得清清爽爽的。就像上下往来巡查一样,神农就呼它为“查”。后人叫白了,叫成了“茶”。神农尝百草,每天都中毒,就用茶来解毒。后来他误吃了断肠草,来不及吃茶肚肠就一节一节断开,就死啦。

酒,是我们祖先最早发明的饮料之一。关中人在日常礼俗中,处处事事离不开酒,酒的品种多,酒的佳话也多,名酒的传说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酒香味而传遍天下。白水县是杜康仙师的故乡,在那里流传着杜康美酒醉刘伶的传说。全国名优酒“西凤酒”,素有“醉倒蜂蝶十里香”的美誉。今天流行于市场和农村城镇的酒,有“西凤”、“杜康”、“太白”、“城固特曲”、“西安白酒”、“五味子”、“葡萄酒”、“黑米酒”、“黄桂稠酒”、“黄米酒”等等。其中享有国际声誉的黄桂稠酒,那是远在唐代已久有盛名了。“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和他的酒友“酒中八仙”当年就是常到长安酒肆畅饮黄桂稠酒而吟诗论文的。从古至今,酒在关中人的仪礼、节日、祭祀、婚嫁、社交等方面,都是不可缺的。日常人在论酒时,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黄酒。黄酒既是饮料,又是调味、入药之佳品,所以关中人又称为“料酒”。黄酒中的名酒中就有陕南洋县的谢村酒。

陕西风味名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编入《中国菜谱》(陕西卷)的就有201种。故有“长安美肴,华夏古馐”之称。陕菜以关中菜为代表。在取料上以猪、羊肉为主,具有料重味浓香肥酸烂的特点,而取料单一、滋味纯正又是它的独特风格。传统名菜有“带把肘子”、“葫芦鸡”、“枸杞炖银耳”、“三皮丝”(猪皮、鸡皮、海蛰皮)、“奶汤锅子鱼”、“口蘑氽双脆”、“煨鱿鱼丝”、“烩三鲜”、“金边白菜”等。汤中有“菠菜豆腐汤”、“酸辣肚丝汤”、“金针银耳汤”、“肉丝汤”、“鸡丝汤”、“鸡蛋汤”等。饭食中首推天下第一碗羊肉泡馍。近年来菜饭合一,又开发出了“仿唐宴”、“长安八景宴”、“饺子宴”、“灌汤包子宴、”“羊肉泡馍宴”等。西安是中国的小吃王国。“腊牛羊肉”、“面皮子”、“泡泡油糕”、“金线油塔”、“黄桂柿子饼”、“岐山哨子面”都是老少皆知的名吃。适应西部大开发,关中菜食还在不断创新当中。

说到饮食,离不开干鲜果品。关中地区首推临潼的石榴、火晶柿子,其它像关中红杏、彬县晋枣、三原鸡心黄柿子、富平庄里合儿饼、华县草莓、同州西瓜、周至猕猴桃、大荔花生都是历史上有名气的传统果品。

关中的口承文化

风俗传说是人民群众以口传情节形式,讲述有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集会和宗教信仰等风土人情的传说。关中风俗传说异常丰富,历史性特点也很突出。《史记》的作者大史学家司马迁的故里在韩城,今有司马祠庙。当地人尊司马迁为“史圣”,有不少传说讲述了他撰写《史记》的艰辛历程和受迫害的遭遇,致使他后代改为冯、同两姓以逃避灭族之祸,当地还为此留下了“跑台戏”的特殊风俗。《韩城跑台戏》即是人民口传的实录。其它如《跑旱船》是对大禹治水的纪念,《贴门神的传说》是对唐代名相魏征的神化,《太公在此上梁大吉》则是封神外传。

关中较少幻想性故事,生活故事却很多,这些故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最富于现实性。它们包括了长工地主故事、爱情婚姻故事、后母故事、孝敬老人的故事、交友故事、生产经验故事等。机智人物故事在关中也有较突出的特点。从先秦诸子开始,汉族的民间寓言、笑话已大量进入历史典籍和笔记小说,但在关中民间笑话依然藏量很大,新笑话也还在不断产生。

关中人民以自己高度的想象,丰富的社会生活,强烈的斗争思想,特殊地域的风格,机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艺术地完成了各类民间故事的铸造。

关中的民间工艺美术

在民俗文化事象中,民间工艺美术是开发潜力最大,易于走向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门类。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它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中民间工艺美术品类繁多,地域特点突出。从总体上讲有三个中心点。西府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木版年画、泥绘彩塑、针织刺绣、窗花剪纸、社火脸谱等均有着历史的传承和代表性。东府为面花、拴马桩之乡。面花即花馍也。华县的虎文化面花,大荔的庙会面花,合阳的节礼面花、澄城的祭祀面花在省内外都享有较高声誉。至于这拴马桩,它是历史上民居建筑室外的配套装饰,全省各地都有,但以东府最为有名。主要布局在渭河以北的澄城、蒲城、韩城、大荔、合阳、富平诸县。它的实用价值在桩身,艺术价值在桩头。桩头雕刻有动物、人物、植物。最常见的为蹲狮,突出的特点是“稳”。使狮子的威严引而不发,“动”凝结为“净”,具有民俗文化内涵。“稳”才使拴马桩有稳固之感,挺立在那里,“镇”住家院,“拴”住财富,“稳”也使装饰性大大增强,有民间工匠在艺术世代传承中形成的程式化的特点。这艺术内容丰富的拴马桩,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突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掀起了一阵拴马桩热,地区在收集、省上在收集,甚而争相收集,在渭南地区群众艺术馆、省群众艺术馆的院落里,一度都摆了不少拴马桩。但却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三个中心就是户县农民画,已成为中国农民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此外,当代文化人的泥塑、根雕,历史久远的皮影,蓝田玉雕等也当是关中民间工艺美术品的主要财富。陕西特产陕西农产品尽在金口碑商城。

运营人员:江超wx2884

关注“陕西人走天下”*chinhtcn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