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人升仙不死的信仰体系下,用马车、鹿车甚至是龙车,去充当交通工具都不稀奇,但是为何连河中的鲤鱼都不放过,这种汉墓壁画中屡屡出现的“鱼车”究竟有何魅力,能一跃成为汉人升仙之路的顶配坐驾?
01灵兽拉车战国中晚期,神仙思想伴随着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长生的渴求而产生。中国人的宇宙观念中,一个新的构成部分——仙境(仙人世界)也在此时被创造出来。当汉人承认死亡不可避免、长生绝无可能之后,终于恍然大悟。
于是将灵魂不灭与死后升仙结合起来,为生命的另外一种形态——魂魄规划了一个理想王国,便能消弭对于死亡的恐惧,达到某种意义上的生命永恒。这种形式早在西汉前期,就以帛画的形式出现在了长沙马王堆汉墓之中。
但,怎么到达虚无缥缈的仙境(昆仑)可是个大问题?
昆仑山并不是容易到达的,它居于西极,上抵苍穹,百川围绕之,渊极深,不可渡,路极远,不可行。所以升仙者欲往昆仑,必须以灵兽为车载。
在仙界使者们偷懒不去接引的情况下,便给了各种珍禽异兽登场的机会,这些原本就生活在仙界的坐驾,显然和鸽子能认路、老马能识途一般,本身自带仙界定位系统。
1、鹿牌升仙车
鹿为祥瑞仙兽,历史上很多仙人偏爱乘鹿。比如《神仙传》中的卫叔卿,见汉武帝的时候,便是一派仙人风流:“乘浮云驾白鹿集于殿前”。东汉《张公神碑歌》也有“骖白鹿兮从仙僮,游北岳兮与天通”之句,摹写凡人死后,驾驭三鹿仙车巡游仙山的情形。
2、鹤牌升仙车
仙鹤就不用多说,它羽色素朴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嘹亮脱俗,《诗经》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精彩描述,人们一直认为鹤象征着圣洁与清雅。
在西汉《列仙传》中便有仙人王子乔乘白鹤的故事。记载中,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之声,游于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接引到嵩山修仙,三十多年后乘白鹤停歇在缑氏山头,数日后远去。
3、龙牌升仙车
龙,这种神兽历来便是最为理想的坐驾,它能大能小、能幽能明,上天下地入海无所不能,世间无其阻碍,是神人的坐驾。屈原便在其充满瑰丽幻想的楚辞中,便不止一次地表达乘龙升天的快感:“驷玉虬以乘鹥熙,朝发轫于苍梧兮。”
当然,最出名的还要数黄帝乘龙升仙的故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除此之外,夏后启也是乘龙上了天庭,还偷得神乐顺利返回人间。
最有意思的是,在山西靖边东汉墓中,还为我们呈现了各种异彩纷呈的拉车灵兽:
上图这个不知道是个什么神兽,但是看背上的花纹,倒是有点像龟,拿龟拉车,前往仙境怕是得到下辈子了吧?
这四只黑不溜秋的鸟,我不说是大雁的话,你一定会当成是乌鸦。“鸿雁传书”的言下之意就是大雁也有识别方向的能力。
这个看上去像是羊驼的家伙,其实是一只兔子。前面刚出现了乌龟,这里就来个兔子,难道是仙人们也玩龟兔赛跑?当然最有可能是为王母捣药的玉兔,出来跑个单。
这个人更是了不得,别人都是珍禽异兽,他直接乘云驾雾,说起来这比明代吴承恩想象的孙悟空驾筋斗云去天上的凌霄宝殿,可是要早了一千五百多年呢。
但是,这些座驾在阳Sir看来,还是不如河里游的锦鲤!
02河出昆仑秦皇汉武痴迷长生,都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即欲往东海求得海外仙境。实际上,在汉人眼中,仙境和昆仑在某种程度上是高度重合的,而西王母则是成仙的关键。
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是,不论是汉画像石还是汉墓壁画,鱼车出行的目的地,都是向着昆仑和王母进发。那么,怎么保证一路求仙不偏离航向?四个字——河出昆仑!
“河出昆仑”出自《史记·大宛列传》之中,汉代人即便明知黄河的源头不在西域,却也要造出“伏流”的说法,将河源往西推移,目的就是将此河源之山,看做能够成仙的昆仑,这样一来,山便不再虚无缥缈,踪迹难觅。
所以,既然河出昆仑,那么我们只要循河而上,便一定可以到达昆仑仙境。如此说来,为什么采用鱼车也就不难理解。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昆仑仙境本身的环境太过于险恶,《大荒西经》云:“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
弱水三千,不仅难得一瓢饮,而且还鸿毛难浮,想要通过游泳、潜水等方式很明显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对于生活在水中的锦鲤来说,还不是如呼吸一般轻松,这可能也是采用鱼车的另外一重考虑了。
当然,乘鱼升仙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在《列仙传》中就记载了琴高乘鲤升仙的故事:
《列仙传·琴高》:“琴高,周末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浮游冀州涿郡间。后与诸弟子期,入涿水取龙子,某日当返。至期,弟子候於水旁, 琴高果乘鲤而出。留一月,復入水去。”
正因为琴高乘鲤升仙的故事流传不辍,所以后世之人都以琴高之事来表达自己成仙的强烈愿景,比如《文苑英华》所言:“愿逐琴高戏,乘鱼入浪中”、《全唐诗》所言:“守死待鹤来,皆道乘鱼去”。
所以,我羡慕的还是古人,就连升仙都有这么多车可以选,而我却只有自行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