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在哪里,为何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在哪里,为何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首页角色扮演蓬莱龙池安卓版更新时间:2024-06-01

上一篇文章解读了四大部洲隐写的是泗州,也就是大明之祖脉。所以,吴承恩笔下的四大部洲绝不是写的佛界,而是隐喻大明。交代罢四大部洲,吴承恩锁定“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也就是说,《西游记》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东胜神洲,取经之地肯定不会是西牛贺洲。取经沿途之十大藩国,就是“十洲”,全部写的是大明藩国。

这篇文章要讲的,就是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上花果山,这里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十洲,指的是大明十大藩国,那么,三岛写的是哪里,傲来国又是个什么国,花果山为何是十洲三岛之来龙去脉?

三岛指的是哪三岛?

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十洲指的是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所封之十大藩王。三岛,出现在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写的是海上三个仙岛:蓬莱、方丈、瀛洲。也就是说,这海上三岛的源头是花果山。

这就奇怪了,三岛的传说最早出自先秦,后经太史公《史记》、东方朔《十洲记》演绎记载而定型为海上仙山,在《西游记》之前,没有任何典籍说此三岛出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因此,吴承恩所写的“三岛”只是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地名而另有寓意。这其中的寓意,还是在隐写朱明。

岛,“从山,鸟声”,有鸟在山上之意。所以,《说文解字》中说:“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岛”。十洲是大明的隐喻,那么,三岛也就必然与朱明有关了。所谓“三岛”,与《水浒传》中的“三山”是同一个寓意,指的是朱元璋移三山填平燕雀湖而建大明皇城。三山,就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两水中分白鹭洲”中的三山,因朱元璋建皇城,此景不复存在。

大明皇城建在燕雀湖中的三山之上,正是《说文解字》“鸟”的解读寓意。《水浒传》中以南方朱雀七宿象征大明南京都城,《西游记》中也以此隐喻南京大明皇城,而“凤阳”也是鸟,与朱雀都是鸟王、鸟神(玄鸟),《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中的“鸭”既是凤阳又暗写大明都城,比如,无稽崖即“无鸡鸭(吴姬鸭)”。

如此,所谓蓬莱、方丈、瀛洲,一定就隐含了大明“三山”之意了。那么,这海上三座仙岛又是什么意思呢?

蓬莱:《水浒传》中有之,病尉迟孙立是登州提辖,登州州治曾在蓬莱(县)。《石头记》中元妃点戏之《仙缘》,剧中故事是吕洞宾为蓬莱寻访扫花使者而以黄粱梦点化卢生,书中的扫花使者就是贾宝玉、林黛玉。

蓬,“草逢”,草即“曹”,大明朱姓出自邾国曹姓,因而有“曹雪芹”,《西游记》中则有乌巢禅师。花和尚、花果山、花袭人等“花”,就是曹化(草化),大明朱姓化自曹姓。

蓬,谐音“鹏”,书中大鹏金翅雕“振北图南”,寓意燕王靖难,夺取南京城中建文帝的皇位。这也是因为《水浒传》先写了一个摩云金翅欧鹏。

莱,草来,还是写的大明朱姓来历。“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來,就是麥。《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姓。……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尝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

这段记载我反复引用,说四大名著绝少不了这段神话故事。这段神话中,写的是火德星君下凡(《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糜竺的故事),《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中的“天香”就出自这段记载。而“舍南麦场”在《水浒传》中就是史家庄、桃花村、柴家庄、穆家庄的“打麦场”。《西游记》中的麦、面,“自知过熟微酸意,落处年年伴麦场”,黄袍怪“眼泪汪汪,把一块种瓜之地,滚得似个打麦之场”,等等,都是写的朱元璋家的“舍南麦场”。

蓬莱,写的就是大明朱家,这才是真正的“十洲之祖脉”。

三岛寓意“孟母三迁”

说完蓬莱,然后就是方丈。这座仙岛,在《水浒传》、《西游记》中又被写成寺庙或者道观中的“方丈”,其实,还是写的大明朱家。

《西游记》中的方丈山是东华帝君之仙岛,《十洲记》的作者东方朔就在这座岛上。东华帝君也叫扶桑大帝,朱元璋因出自姬姓,又自称“本宗朱氏出自金陵句容朱家巷……元初籍淘金户(金沙滩、流沙河之来历)”,所以自称金鸡而作《金鸡报晓》,其中说:“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实际上,朱元璋自己就是“扶桑日”。这首诗都点化在《水浒传》、《西游记》中,“东华帝君”也就暗喻了朱元璋,以及永乐皇帝朱棣。

东方朔,正是“三声唤出扶桑日”,朔,月尽日出,鸡啼之后的天象。“朔月一日”,又是每月初一日,比如,“洪武元年正月壬申朔”。朔为每月初一,《朱氏世德碑》记载:“先祖考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大明祖贯泗州,也就是四大部洲中隐写的泗州,以朱初一为始祖,这就是东方朔的“朔”。

《石头记》中有一首石头偈子,其中一句“无才可去补苍天”。这句诗,出自八大山人的《自画题石》:“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蒴源应太古,坠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消酒做顽仙。”

“无材可补天”就是“无才可去补苍天”的原句,而“蒴源应太古”,说的就是他们家先祖初一公。此“蒴”多个草字头,就是朱姓出自曹姓的寓意。这首诗,写的就是“顽石”。而这块顽石,却早就立在花果山顶,诞下了一只石猴。

方丈,又暗写了朱元璋小时的一段经历,以及十七岁时入皇觉寺的历史。《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

(太祖)常遘疾,抱之佛寺,寺无僧,复抱归,见室东檐下一僧面壁坐,顾仁祖曰:来。乃以手抚摩上顶。旦日,疾遂愈。后复疾,仁祖念前梦之异,欲俾从释氏,不果,既而徙居钟离之西乡,后迁太平乡之孤庄村。

初一公因逃避征役而举家迁至泗州,“居钟离之东乡”,朱元璋就出生在这里。仁祖又两迁其居,最终定居在太平乡孤庄村。《水浒传》、《西游记》中的“太平”,以及“天孤星”、“给孤园”,都是说的太平乡孤庄村。

《石头记》中薛宝钗、林黛玉判词第一句“可叹停机德”,就是以“孟母三迁”为典故,隐写朱氏三迁。《水浒传》中的孟州、孟康,也是说的这段历史,但施耐庵没有见到《西游记》、《石头记》中的另一次朱氏三迁:由南京迁北京,又从北京南迁至南明。

为何要以孟母喻大明,这是题外的话,且看我有关《水浒传》、《石头记》的解读。

花果山乃“三岛之来龙”,三岛来了一条龙,这条龙就是出生于戊辰年的朱元璋。所以,花果山写的就是大明祖脉——泗州钟离之东乡,故而,也是“东方朔”。

最后一岛是瀛洲,隐喻的是大明彻底灭亡。南明最后一帝是永历帝朱由榔,朱由榔的父亲名叫朱常瀛。瀛,又谐音“淫”,是《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中女娲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之淫,也就是洪武的“洪”,这三大名著一致认为,大明实亡于洪武。

瀛洲之“瀛”更谐音“寅”,朱元璋崩于戊寅(1398年),取代大明的顺治生于戊寅(1638年),南明亡于壬寅(1662年)。这几段历史,前面的文章已经讲过,不再重复。

三岛即大明之来龙去脉,《西游记》中交代得清清楚楚。如此,花果山写的是哪里,几乎就昭然若揭了。

花果山写的是大明祖贯与大明都城

书中写道:“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海,前面的文章已经讲过,写的就是出自曹姓的朱明。《说文解字》解读“外”:“外,远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外,是“夕卜”之会意,《西游记》引喻为朱元璋生于子丑之时。《石头记》中晴雯的“晴”古字作“夝”,也是大明太祖出生时辰的隐喻。

海外之傲来国,也就是“鳌來国”,“來”已解读,鳌,则出自女娲补天“斩鳌足以立四极”。南京城“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因此,傲来国隐写的就是大明都城金陵。

花果山“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清浊即阴阳二气,也就是“明”。鸿蒙即洪蒙,蒙为草,名菟丝,菟,即出自曹姓的朱明。《水浒传》中的蒙汗药之“蒙”即此喻,《石头记》红楼梦曲开头第一句就是“开辟鸿蒙”。

花果山之“花”,就是曹化,果,预伏后文书中的狮子、七绝山柿子,狮子、柿子谐音,柿子名朱果,谐音邾国。邾国是子爵国,又称邾子国,因而《西游记》中有“朱紫国”。

书中有一篇很长的庾词,专赞花果山,因篇幅所限,这里仅摘录其中几句:“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丹即朱,且是圆珠,彩凤之“彩”,文章也,这就隐藏了朱元璋。凤即凤阳,麒麟,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洪武四年,朱元璋诏令定朝会宴享舞乐之数,其中,《龙池宴》唱道:“九苞丹凤,五色麒麟”。九苞丹凤,指的是洪武三年封建诸子,朱元璋总共封了九个皇子藩王。五色麒麟,指的是朱家金木水火土五行字辈,《西游记》中的金公、水母、木母等,以及五行山、土地、火德,都是“五色麒麟”。

锦鸡即金鸡,“锦鸡鸣”遥伏第五十五回中的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出场时,书中赞道:“翠羽扇开来昴宿,天香飘袭满门庭”,此天香就是朱元璋出世时的“天香”。昴日星官“踊跃雄威全五德,峥嵘壮势羡三鸣”,五德就是朱家五德字辈,“三鸣”也点化自《金鸡报晓》,昴日星官就是朱元璋。

石窟指的就是石头城,因而,“石窟美观龙出入”。此“龙”,不仅是朱元璋,而是大明所有的皇帝。

傲来国花果山即写凤阳,又写石头城,这两个地方都是大明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而在花果山顶上有一块巨石,这块巨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那么,这块巨石究竟来自何方,石猴又写的是谁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