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北方各路诸侯为争霸而展开了最激烈的角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灭吕布、除袁术,军势日盛。唯有昔日的盟友袁绍,挡在曹操统一北方的道路上。与袁绍的决战不可避免,最终的胜败将决定北方霸权的最终归宿。决战前夕,曹操接到一封来自江东的密信。信中提到江都孙策的崛起,令曹操倍感忧虑。孙策虽然年少,当下却占据江东土地,兵强马壮。他的下一步动向恐怕是北上,剑指中原。而此时,袁绍已厉兵秣马,蠢蠢欲动。大战将至,后方又现强敌,形势堪忧。这个后辈究竟有何来历,竟让曹操为之寝食难安?
孙策,字伯符,原豫州刺史孙坚之长子。他的父亲是汉末著名的猛将,经历了黄巾之乱、凉州羌乱、讨伐董卓等战役,成为一方诸侯,但在攻打荆州时战死,壮志未酬。孙坚生前与淮南割据的后将军袁术联合,虽名义上是袁术的部下,但实际上却更像是合作或互相利用的关系。孙坚服从袁术的调度,但孙坚军队的内部事务,袁术不得染指。
孙坚战死时,孙策年仅18岁,势单力孤,只得依附袁术。但由于不得袁术的重用,孙策决定脱离袁术自行发展。孙策的性格与父亲类似,有雄心壮志,不愿意就此碌碌无为下去。然而,他手中却没有兵马。孙坚去世后,临时接管部曲的是他的侄子孙贲,孙贲远不如孙坚。袁术便趁机侵吞了孙坚旧部。
孙策的舅舅吴景被袁术任命为丹阳太守,孙策带着母亲依附吴景,并自行募兵。丹阳郡是出产精兵的地方,但初出茅庐的孙策,既没有雄厚资产,也没有响亮名声,只招募到数百人,,自然无法承担攻城掠地之重任。孙策思来想去,还是只能想办法从袁术那里要回父亲的旧部。
按照汉末的风气,一支军队父辞子继是公认的事情,袁术也难以直接拒绝将军队还给孙策。可他采用了其他策略,让孙策觉得继续追随自己是值得的。袁术先答应孙策让他做九江太守,想用缓兵之计稳住孙策。
然而,袁术最终没有兑现诺言,还给孙策的只有1000多人。孙策也只能忍气吞声。当时,袁术要攻打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索要粮草,陆康不给,袁术大怒,要攻打陆康。但庐江郡并不好打,陆康作为吴郡高门出身,以义烈著称,不论在哪里担任地方官,都是有口皆碑。他也不是只会治民的文官,最初朝廷任命他做庐江太守,就是因为庐江发生了十余万人的大规模叛乱。结果陆康靠庐江少数兵力击破贼匪,并恩威并施,安置叛乱者。
袁术知道庐江不好打,向孙策承诺,只要将庐江打下,就让孙策当庐江太守。尽管袁术的许诺极不靠谱,但毕竟是个诱惑。孙策更以庐江坚固为由,趁机要求袁术将父亲的旧部交给自己一些,袁术权衡之下答应了孙策。于是,孙策带兵攻打庐江。庐江之战持续了整整两年,孙策最终拿下了这个坚固的城池。果不其然,袁术再次食言,庐江太守的位置还是给了别人。不过,孙策已经拿回了父亲原先的部分军队,有了兵马就有了希望。面对袁术的屡屡压制,孙策又该如何出头呢?
孙坚纵横天下,所向披靡,却始终未能够真正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孙策吸取了父亲的教训,得了兵马后决定争夺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作为根基,为此,他将目光投向了长江南岸相对安宁的老家江东。
江东当时最强的势力是扬州刺史刘繇,刘繇出身汉室宗亲,他这个刺史是汉献帝亲自任命的,法理很强。孙策原本打算先依附刘繇,逐渐行事。然而,刘繇不太看得上孙家,尤其是孙策攻打庐江、逼死陆康的事,更加让本来和吴郡陆氏交好的刘繇反感。刘繇不久就将孙策的舅舅吴景赶走,吴景跑到江北,与带着部分孙坚旧部的孙贲驻扎在厉阳,吴景孙贲等几次想率军过江都铩羽而归。
兴平二年,孙策找到袁术,希望去帮助舅舅堂兄打破刘繇的封锁。并且向袁术许诺打下江东后,将土地和兵马全部献与袁术。袁术野心勃勃,江东自然不能放过,只是当前他的战略重心放在中原,一时无暇分心,就准许了孙策的请求,并且表奏朝廷,封孙策为折冲校尉,让他渡江东征。
孙策踏上征途时,不过兵才千余,马数十匹,宾客故从者数百人,到了厉阳与吴景,孙贲会合后兵力迅速扩张到五六千人,而且大多是历经战事的老兵,战斗力很强。正当孙策厉兵秣马,准备渡江的前夕,他遇到了他的第一个谋士张纮。张纮出身士族,善读群书,年轻时曾进入官办太学。董卓之乱后,张纮避难江东,在江都县与孙策相遇。孙策找到张纮,希望得到他的指点与辅佐。经过多次劝说,张纮终于被孙策的诚心所打动,为他规划了一条江东霸业之路。
首先,孙策要夺取丹阳、吴、会稽三郡作为大本营。
其次,统一荆州、扬州两地,则父仇可报。
再次,占据长江天险,进一步出击,扫除群雄,匡扶汉室。
最后,张纮认为,孙策若能够完成这样的功业,就足以和齐桓公、晋文公相媲美。
然而,长江此时已被刘繇的军队严密封锁。孙策该如何打破这道天堑?
在长江两岸,几个主要渡口都有刘繇的重兵防守,让孙策难以抢滩登陆,战斗力无法发挥。此时孙策的一个旧友,周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
周公瑾出自庐江周氏,满门显贵,包括官至太尉的堂祖父和堂叔。孙策与周瑜同岁,二人自幼相识。周瑜前往孙策在寿春的住处拜会他,邀请他们全家搬到庐江的舒县居住。周瑜还慷慨地将路南的大宅院提供给孙家,并升堂拜母,互通有无。孙坚战死后,孙策才带领家人迁离庐江。多年之后,孙策提到周瑜时,称他为“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时时不忘昔日情谊”。
兴平二年,孙策率军欲东渡长江。恰好周瑜前去探望接任丹阳太守的叔叔周尚,得知孙策的计划,便立即从周尚那里借了一支兵马,协助孙策渡江。周瑜的义举令孙策大为感动。孙策与周瑜的合力攻打扬州刺史刘繇治下的横江,当利 都取得了胜利。乘机进攻秣陵,破了刘繇的部将笮融、薛礼。随后转战下湖熟、江乘、曲阿,最终击败刘繇主力。
孙策的部队已经发展到数万人,他告诉周瑜,自己已有足够兵力平定三吴,让周瑜带兵回家。毕竟,那支兵马算是周尚提供的,并且此时周瑜与孙策并非君臣关系,率部助战,纯粹出于情义,于情于理都不适合长期作战。。孙策随后派遣元老朱治攻打吴郡,朱治代理了吴郡太守的职责。袁术得知孙策真的打败了刘繇,上表奏请孙策为刑殄寇将军。周尚被袁术召回寿春,袁术派堂弟袁胤取代周尚担任丹太守,开始觊觎孙策的胜利成果。
建安元年,孙策攻打会稽郡,太守王朗兵败投降。仅一年时间,江东三郡、丹阳郡、吴郡和会稽郡均被孙策征服。此外,孙策还向西攻略豫章郡的土地,又从豫章郡上划了部份土地设置卢陵郡,并任命孙贲的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孙策成为江东最强大的新兴势力。然而,命运的洪流并未让他喘息片刻,很快将他推上了另一个风口浪尖。
建安二年,袁术凭传国玉玺称帝。孙策劝告袁术不可,但袁术不听。两人于是断绝往来。同年,曹操派使者给孙策带来汉献帝的诏书,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吴程侯,兼任会稽太守。曹操还命他与吕布、陈瑜一起讨伐袁术。孙策趁机与袁术彻底决裂,征战进入全新的阶段,即一统荆州、扬州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