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琼岛见闻录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琼岛见闻录

首页角色扮演山海见问录更新时间:2024-05-04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3年,有14位初入新闻行业的大学毕业生从北京编辑部来到全国各地分社锻炼、实践,在新闻一线践行“四力”,裤脚沾满泥土,双手触摸大地,向前辈们学习着去凝固新闻的瞬间,去记录历史。

从2024年1月3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这14位摄影新人在2023年的摄影报道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一种年轻且蓬勃向上的力量。

2023年2月底,我拎着行囊,卸下厚实的羽绒服,与素未谋面的椰城海口邂逅。海盐的气息在一张一翕间弥漫着,就着淡淡的椰香,宁静而舒适。椰树影婆娑,光线透过树叶,洒在海面上,粼粼波光汇聚成璀璨的星海。

焦点缓缓从远处移动到眼前,也许是闪烁的星影替我记录下了岛上的故事,被火箭发射点亮的夜空、环岛公路上的炙热与汗水、泥泞山路上的车辙印迹……段段见闻被我忆起,直至清晰。

腾焰飞芒

“人生中一定要来看一次火箭发射!”早早占好位置的大学生,与三两好友一同席地坐在文昌市龙楼镇淇水湾的沙滩上,难掩激动。

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中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也是首个滨海航天发射场。发射场坐落在龙楼镇,以航天为主题的旅游在这里兴起,每次火箭发射,闻“发射”而来的游客们络绎不绝,大批航天爱好者齐聚此地。

2023年11月3日,我来到龙楼镇,做拍摄火箭发射的准备:背着相机登梯爬高,提前三小时固定机位,调试设备。这里和热门火箭发射观看点淇水湾沙滩的热闹氛围截然不同,多是摄影爱好者聚集于此。抬头可见的星光,恰到好处的微风,左侧大楼外立面被霓虹灯反射出的斑驳光影……这一切让发射前的等待变得惬意、宁静。

记忆回溯到2023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当日。尽管提前3小时抵达人潮汹涌的淇水湾,觅一处落脚之地依旧是难题,三脚架已遍布在沙滩的各个角落,有将散落石块间的缝隙填满之势。即便发射是在傍晚,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下午已早早占好位置,誓要将毒辣的紫外线“消磨殆尽”。

在沙滩上拍摄,环境较为复杂,难度略大且不确定因素多:激动的人们会突然蜂拥到前方,将镜头遮挡得严严实实;夜间拍摄时对于相机的参数和调试的把控不够;网络信号的崩溃会影响发稿时效。火箭发射的短暂就犹如几小时影片里的仅一帧,让人无暇应接,于是我初次的拍摄终究溃于缺乏经验。在我看着黯淡的夜空怅然若失、深感遗憾之时,身后人群里一道稚嫩的声音传来:“长大后我也要当一个点火员!”

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船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思绪回到2023年11月3日,在众人齐声反复估摸着倒计时的喧闹中,时间的粘度被无限拉长。火箭发射时间其实不是一个确定的时间点,而是一个时间范围,通常称为发射窗口。

搭载着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的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在22时54分发射升空。倏忽间,只听得空气振动轰鸣,“那真是夜晚的太阳!”周围人惊叹着呐喊。取景器内并不如肉眼所见的震撼,余光所见如昼般皎洁通亮。我不想错过亲眼目睹的每一瞬,但却也必须错过。

我按下快门,直至相机的焦段已不足以记录。抬眼望去,夜晚的“太阳”化作灿黄色的一团火焰奔向缥缈的云霄。尾焰逐渐消失,它变为一道流光,最终化作一颗星,去达浩瀚无垠之界。

2023年11月3日22时54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我拥有许多计时的工具,那时我却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只有眨眼间的视觉残像提醒我,它仍旧是被时间记录的一个片段。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航天科技、渺小的人类与黑夜,诸多元素汇成百感交织的一夜。我能做的,仅仅是将无比震撼的一幕,用手中的相机认真记录和传递。

勾勒山海的车轮之下

前行的车队,挥洒汗水的骑行者,海南的山海风光和民族风情在车轮的转动下被勾勒出来。

阔别四年的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简称“环岛赛”)在2023年10月5日至9日举行。赛程全长781.1公里,在环岛赛中,车手们途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穿越海南省11个市县。

2023年10月5日,车手在比赛中。当日,第十四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琼海市开赛。

2023年10月7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冲刺。

比赛现场,身着统一赛车服,头戴安全帽的摩托车手组成的环岛赛摩托车队,是历届环岛赛不可或缺的后勤保障力量。他们全程为环岛赛提供引路、保障等帮助,媒体的工作也离不开他们的助力。

摩托车队的媒体摩托组组长占文力,是负责载我的摩托车手。“从2006年第一届环岛赛我就在,一直跟到现在。”富有经验的占文力对环岛赛的路线设置早已熟稔于心,我向他请教到了不少风光好的拍摄机位。于是我背着相机,初次坐上了媒体摩托进行摄影报道。

2023年10月7日,占文力(前)在第十四届环岛赛中工作。

戴着头盔,发梢紧贴面颊,烈日让我汗如雨下,而紧接着呼啸的风又将我吹干。拍摄过程中,我已顾不得高速飞驰带来的紧张感,扭着身子举起相机,抓住经过选手时的机会,捕捉他们拼搏较量的瞬间;待摩托车超越参赛选手,便找寻点位蹲守,等待选手的身影出现,而后继续上路追赶,周而复始直至赛段结束。

在一路上的“追赶”中,我目睹了选手们在骑行途中遇到的适时补给、车辆故障、摔倒受伤、奋起而追……

2023年10月8日,意大利克罗蒂克车队车手尼古拉斯(前)率先冲过终点后庆祝。

而在老车手占文力眼中,他更关注比赛秩序、交通安全和保障服务。一刻不敢松懈的他随时关注对讲机,保持与赛事执委会的联系,做足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在第二日的琼海-保亭赛段,途径牛岭时遇到风雨的我们只得避雨。待雨稍小,占文力提议继续上路追赶参赛选手,于是我们便在雨中骑行,高速行进时身体感受到的阵阵寒意,在阳光再次出现后才得以缓和。

“2010年10月的环岛赛,海南省连续下暴雨,比赛期间九个赛段取消了两个赛段。整个赛程里,从起点到终点我们都是全程淋着雨的。我一直绷紧神经,回到最后一站的终点才敢松一口气。”占文力说道。在他的朋友圈中,不乏环岛赛的工作照,配文里他写道:“很荣幸自己是摩托车队的一员。”在光鲜亮丽的奖杯和喷洒庆祝的香槟背后,摩托车手们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安全保障了每一届的环岛赛。

车轮驶过,有许多身影掠过却留不下印迹。

2023年10月6日,占文力在赛事间隙休息。

比赛结束后,在电梯中我偶遇获得亚洲最佳车手荣誉的蓝衫得主巴迪瑞蓝图洲际队车手李博安,他在初登领奖台时,激动地亲吻了领骑衫。2000年出生,身着便服的他乍看去只是一个热爱运动的大男孩而已。当同乘电梯的赛事主持人问他伤势恢复得如何时,他笑了笑说:“常有的事情,明天就要飞去西藏接着参加下一个赛事。”“你们遇到高反怎么办?”“环青海湖(2022第二十一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我也去了,我们干这一行的,总可以想办法适应的。”

环岛赛后不久,在2023第四届跨喜马拉雅国际公路自行车极限赛第三赛段,李博安获得第三名。

2023年10月6日,巴迪瑞蓝图洲际队车手李博安在比赛中冲刺。

寻找海南长臂猿

置身雨林,漫步在蜿蜒的山路,群山环绕,瀑布潺潺,高浓度的负氧离子令人神清气爽……

在国际长臂猿日来临之际,我与同事经山路一路颠簸,找到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兼护林员李文永,他住在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东侧的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十余年间,李文永一直用他的相机记录着海南长臂猿的成长。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瀑布景观(2023年9月7日摄)。

海南长臂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目前仅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

2023年10月18日,正值下雨,上山的路泥泞不堪,摩托车车辙的痕迹深深刻在山路上,连雨水也无法轻易冲刷掉。李文永和同事将摩托车开到半山腰,随后徒步爬上山。上山“如履平地”的他们特意放缓脚步等待我们。

2023年10月18日,李文永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工作。

李文永腼腆且不善言辞,但一问起海南长臂猿相关的问题,同长臂猿相处惯了的他便开始滔滔不绝。李文永已经把海南长臂猿当做老友。“有时为了监测海南长臂猿,背着几十斤的生活物资和装备上山,在山上吃住也是常事。”话语间皆是稀松平常。

2023年10月18日,李文永展示一双因长期上山而穿烂的鞋。

我期望着能有好运同监测员一起追寻到长臂猿的身影,奈何多日阴雨连绵。“下雨不好找,它们就躲起来了。”海南长臂猿在雨天的踪迹难以寻觅,它们常常在下雨或降温时跑到靠近深山的地方避寒。

每次上山,李文永都要在晨光泛起前抵达长臂猿常活动的区域。常年累积的经验让他可以听猿鸣定位,寻找到海南长臂猿的踪迹。他专注地观察记录着这些雨林精灵们的习性,用相机拍摄照片和视频。

2023年10月18日,李文永(左)和同事走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工作。

在李文永的家中,悬挂在墙上醒目的,是他拍摄的海南长臂猿的照片;书柜里摆放着的,绝大多数都是植物图鉴或海南长臂猿研究相关的书籍;在雨林里遇到的植物,李文永几乎都可以说上名来。十余年的监测工作里,他已经为海南长臂猿拍摄了数万张照片。“海南长臂猿的‘歌声’是雨林里最美妙的,谁听了都会喜欢,很想一直能听到它们的叫声。”

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如今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2群7到9只恢复到2023年的6群37只。守护者默默做着他们认为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于是便有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跨时代叙事。

虽然我和同事此行并未曾发现海南长臂猿的身影,也未曾闻猿鸣,但我亦有种已经找寻到它们的感觉。

这是2023年10月15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拍摄的海南长臂猿。新华社发(李文永 摄)

在我看来,海南是一片理想和现实兼容的应许之地。所述的见闻或许主观感性了些,于我却也珍重,我亦在新闻报道的采访之中,感受到了海南的温度。

策划:兰红光

统筹:鱼澜、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樊雨晴

编辑:章磊、方欣、尹栋逊、苗梦琦(实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