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有人说它不属于任何时代?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有人说它不属于任何时代?

首页角色扮演山海经之太子长琴更新时间:2024-05-08

漫威电影《尚气》里,出现了龙、凤凰、麒麟、九尾狐、帝江、狻猊,这些上古异兽,都来自于咱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山海经‬》,再有‬热门‬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中的驺吾,也出自此书。

《尚气》中的麒麟

《山海经》这一宝藏级的文化ip,不仅在中国的‬研究‬和‬讨论‬热度‬一直‬不减‬,就连不少外国学者也为之着迷。

美国历史学家亨丽埃特·墨茨花费50年时间一步步‬去验证《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内容,发现‬书‬里‬所‬描述的部分地理情况竟然与美洲大陆山川吻合!最后她‬‬得出的一个结论:

山海经中详细记载了美国46座高大的山脉,包括‬这一地带曾经存在过的动植物也有描述到。

《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很久远,却涉及历史、地理、神话、天文、动植物、医巫、民俗等各方面的内容,因此留给后世很多不解之谜。

看《山海经》有几大谜团:

谁写出了《山海经》?

《山海经》现传本十八卷,包括北山、南山、东山、西山、中山各一卷,简称为《山经》,主要‬介绍‬了‬一些‬‬奇禽异兽、山‬精‬‬魅‬怪。

还有海外东南西北各一卷,海内东南西北各一卷,大荒东西南北各一卷被称之为《海卷》,以地理生态和奇异民俗为主。

如此涉猎广博的《山海经》到底是什么人写的?

最常见的说法,是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足迹遍及各地,定天下、划九州,他让部下伯益将所遇到的未知生物都记录下来,便编写出了《山海经》。

“大禹说”最早且明确的提出者,是西汉时的刘向、刘歆父子,他们将散落的三十二卷《山海经》搜集编成十八卷,刘歆的《山海经表》有写到:

“ 已定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

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也有佐证:

“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

太史公写《史记》的时候,对于《山海经》中所描述的生物以及现象感到离奇荒诞,写了4字评价:“余不敢道”。

由此可见,《山海经》的出现时间至少推断在西汉到先夏之间。

不过众所周知,夏朝的存在至今都争论不止,并没有成熟的文字体系,汉字的源头甲骨文在商朝才开始出现。所以《山海经》起于“唐虞之际”这一观点不被大众所认同。

东晋著名的术士‬郭璞,就‬在‬他‬编写‬的‬《山海经序》提出了质疑,他认为:

“盖此书(《山海经》)跨世七代,历代三千,虽暂显于汉,而寻亦寝废。”

郭璞的‬观点‬也被‬后世‬很多人所‬认同‬,《山海经》是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不断整合而出,所以具体的编撰时间也就不存在了,它是属于每一个时代经手的编撰者们。

这些创作者应该都像郭璞一般‬,是‬研究‬方术‬的‬人士‬,因为‬书中‬记载了大量关于神灵和祭祀的内容,通常只有从事占卜和祭祀工作的人才了解。

鲁迅先生也说过,《山海经》“盖古之巫书”。

《山海经》里的神秘的空间概念

《山海经》之所以让人们感到神秘,大致分为两方面:空间和时间。

空间,原本是地理当中的一个概念,随后渐渐地延伸至物理、天文等很多个学科。

《山海经》中空间层次的划分

现代学者称《山海经》书中的空间为“山式空间”,简单来说就是宇宙中物质实体以外的一部分以及幻想作用下所构建的一种空间。

在《山海经》当中,空间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山脉或者是一些鸟虫鱼兽用来表现外在的空间。

《山海经》从“山”和“海”的分别的表述,实际上代表了空间的两个不同的层次结构。

《山经》在记述每一座山时,首先确定山的方位,然后再进一步标注该山范围内的矿物、动植物资源,再描述山中事物的超自然现象,最后才注明该山所属水系或河流发源情况等。比如: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河水出焉……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

先说方位:(槐江山)往西南四百里的昆仑山;山里有天神陆吾,外貌是人脸虎身九尾; 神奇的现象是吃了沙棠果子就能在水中漂浮不沉;黄河水从昆仑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再东转注入无达山。

《海经》当中改变了在《山经》中东南西北的方向叙述。

《山海经·大荒经》当中的扭曲空间,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的绝对的扭曲,其中所说到的物与事都失去了实际的样子,形成了其变异和怪诞所产生的扭曲感。

比如它讲大荒之中的“成都载天”山里,住着个耳上穿挂着两条黄色的蛇、手上握着两条黄色的蛇的人,叫夸父。后土生养了信,信生养了夸父。

夸父总想着追太阳,他一直追逐到禺谷,渴了黄河水也不够喝,夸父又打算跑到北方去喝大泽的水,还没到大泽便渴死在半路上。

除了夸父追日,大荒经中还讲了颛顼、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这些接近神话的人物故事,营造出神秘而光怪的空间美学。

此外,《山海经》中的生物,可以将时间具象化,钟山之神烛阴,“视为昼,目冥为夜,吹为冬,呼为夏,”烛阴‬在‬睁眼‬、闭眼‬中‬,就‬产生了‬昼夜‬,一‬呼‬一‬息‬下‬,四季‬更迭‬。

把抽象的时间附着于神怪,是不是打破了我们对于时间的定义?

《山海经》里的神奇物种

《山海经》中大概记录了400多种神兽和怪禽,给我们展现出一个充满了奇幻色彩的异域世界。

在古希腊神话当中,神的造型大多都是黄金比例完美的人,而在《山海经》当中,除了少数现实生物,其余则都是一些人面蛇身、龙首鸟身、九兽人面等形象。

这是先民出于崇拜和渴望,将动物器官以及一些肢体结构的错位来创造出神怪的形象。

《山海经》神怪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兽同体共生,比如人首蛇身的烛阴,长了九个脑袋、人面虎身的开明兽,马身人面、长有鸟翼和蛇尾的孰湖……

另一种就是拼接型的,像三头青色野兽合体的双双,虎身长一对翅膀的穷奇,长得像狐狸、背上生角的乘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奇形怪状的人,比如三首国、无肠国、一目国、胸口有洞的贯胸国等。

《山海经》当中神怪们的形象被塑造得如此怪诞,也反映出了先民对自然和永生的崇拜渴望的心理特征,蕴含着感性且充满想象力的原始文化。

《山海经》虽然记述了大量的神怪的形象和传说,但其最为明显的缺陷还是其缺乏叙事,没有情感温度。

例如大荒经中写太子长琴的神话:

“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于山,始作乐风。有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太子长琴是火神祝融的儿子,关于其相貌、能力以及性格等信息都是空白。

这种工具化的叙事,非常像现在的说明书。

在没有文字出现的文化断层里,这些大杂烩式的信息被口口相传、不断糅合,没有办法去求证到底谁见证了那些神奇的地理风物,在保留了猎奇特点的同时精简提炼,方便传播。

也许很多流传来自更为古老的蛮荒时代,一些基于想象的图腾和信仰被异化为神怪之物、玄幻之言。

不过《山海经》吸引人的就在于它的神秘色彩。正如郭璞所言:

“世之所谓异,未知其所以异;世之所谓不异,未知其所以不异。”

对未知报以敬畏,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人说《山海经》并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的原因,它更像是另一片时空的产物。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