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非遗花灯传承人,助力打造家乡小镇年味儿

90后非遗花灯传承人,助力打造家乡小镇年味儿

首页角色扮演山海游龙传更新时间:2024-06-01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花灯,乌镇过年的重要文化标志。

据《乌青镇志》记载:“乌镇新年,街市试灯,好事者为藏头诗句,任人商揣。又扎造滚灯及龙象狮马等灯游戏街市,行至元宵为灯节。”旧时,在农历新年之前,乌镇民间一些作坊、店家便开始为筹划灯会忙碌起来。届时大街上、水面上都将呈现各式花灯,“水陆空”立体式布展格局,也给人带来别样感受,场面甚是热闹。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中国非遗技艺,花灯点亮了这座古镇的夜空,更“点燃”了新春佳节的浓郁氛围。而有一些年轻人,也投身于这项古老非遗技艺的学习和传承,为家乡打造浓浓的年味儿。

如果去乌镇游玩,大家很容易注意到高云超所在的“张恒兴花灯铺”。花灯铺外,数盏形态各异的彩灯交织成一片,绚烂如云霞,引得游客驻足,举头拍照。铺子里,这位戴着眼镜看着很书生气的年轻人正在埋头做花灯。

高云超。受访者供图

那是张恒兴花灯铺的花灯师傅高云超,一位留在家乡、用非遗手艺助力打造江南年味儿的年轻人。

在龙年新年到来前夕,高云超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他笑言:“现在我们的花灯铺已经成了一个‘打卡胜地’。”

“半路出家”但从未“跑路”

90后乌镇本地青年高云超,原先在乌镇图书馆工作。2016年下半年,花灯铺师傅的助手离职,人手紧缺,他们找到高云超去帮忙。

“花灯铺没有什么业绩要求,还能学一门技术,我愿意来这里试一试。”高云超爽快地答应,自此走上学习花灯制作之路,如今已是第8个年头。

说起自己的手艺,高云超很谦逊。可一说起他的师父,高云超立即滔滔不绝。高云超的师父是南京秦淮灯彩省级非遗传承人顾叶广,十几年前受邀来到乌镇景区制作花灯,直至现在。

“师父跟我说,他们整个家族都从事这门手艺,他8岁就开始学做花灯了,到现在应该有40年了。”高云超提到,像师父顾叶广今年做的龙灯,工艺极其复杂精细,从绘图,到扎龙头、粘鳞片,前后要经历几十道工序,耗时两个多月。

平日里,师徒二人在花灯铺里做灯。高云超说,最初开始学习的模式就是师父“手把手教”,“他教做一个灯,我跟着做一个,全靠他指导”。

刚来花灯铺学艺时,别人都和高云超“打预防针”:“这位师父可能有点严厉。”高云超笑言,起初因为有点怕师父,他都不敢交流,师父说什么他就照做什么。后来时间久了,两人熟络起来,师父和他聊天时说,起初还纳闷这个徒弟怎么没有自己的想法呢?高云超坦白说,因为担心他脾气急,“不敢惹”。

高云超说,师父对他的评价是:还可以,虽然手工能力一般,但很有耐心,没有跑路。

高云超。受访者供图

削竹子,扎骨架,高云超介绍,对于一个“新手”而言,做花灯的起始步骤就很“硬核”。他们要选很有韧性的、竹节较长的竹子,按照灯笼大小削竹条。高云超刚开始削的时候,经常被竹子扎到手,“非常疼,店里创可贴基本都是我用掉的”。

他介绍,传统手艺里是要搓纸线,然后扎骨架。“纸顺着纤维撕成条,搓成线,搓得越细越容易断。但我还比较擅长,搓得很好,不容易断,大概因为我之前在图书馆工作,做事比较细致、有耐心。”

乌镇很小,但也可以很辽阔

除了跟着师父学习,高云超也会琢磨创作一些花灯。他曾在游客稀少的时候,花了三天时间尝试创作了一盏鲤鱼灯。

高云超调侃:“如果在工厂流水线,一晚上也许就能做出成百上千的灯笼,而我一天之内都做不出两个鲤鱼灯。”不可能批量生产的纯手工作品,成就了非遗技艺独一无二的内涵和光彩。

高云超做的花灯。受访者供图

龙年即将到来,高云超也开始新一轮的“自我修炼”,他正在学习如何扎制作一个小型的竹骨龙灯。同时,他协助游客在龙年体验传统龙灯的制作,感受古老的手工艺。

今年春节,乌镇依然沿袭历史悠久的灯会习俗,推出“龙行龘龘”“锦鲤跃龙门”“双龙迎春”“昭明灯会”四大灯会会场。打造老街餐饮环境灯组、水乡栈桥灯组、江南耕田灯组、庭院建筑灯组等不同主题组合的10个大型灯组40余种不同花灯,让游客在乌镇体验不同的氛围花灯,感受中国花灯技艺的丰富多彩。

生肖主题龙灯,是今年春节灯会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在乌镇龙形田,一条长40米的金龙花灯盘桓其间,在星光点点的珠灯掩映之下,犹如“山海游龙”,从上空俯瞰,与龙形耕田相映成趣,双龙迎春喜气满满;水上集市的栈道花灯“鲤鱼跃龙门”灯组倒映河中如梦似幻,一盏盏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鲤鱼灯与西市河中的锦鲤相呼应。

高云超所在的花灯铺附近的昭明书院区域今年举办“乌镇夜灯会”,以国风服饰、传统手工、书法字画等国风内容为主,更有典雅书香的雅集游园会和还原古画《上元灯彩图》花灯组“龙”重登场。

高云超也会参与到“乌镇夜灯会”的活动中来,帮助完成编织特色的花灯组的一些辅助性工作。在他小小的灯笼铺里,也早早挂上了供游客挑选手工体验制作的卡通龙灯。

古镇很小,但也可以很辽阔。

高云超。受访者供图

曾经有人问高云超,外面世界很大,他这样一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出去闯荡,而是留在镇上呢?高云超回答:“外面世界是很大,但是我们店铺望过去也不小。”

高云超看到,在乌镇,国风国潮成为流行文化元素。“年轻人白天穿着汉服,拿着团扇或折扇拍照,晚上提着灯笼漫步,这成为‘配套’的装束”。

有不少外国游客对传统花灯也充满兴趣。高云超说,尤其在每年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乌镇戏剧节期间,时常会有外国人走进花灯铺好奇打量,还会问他各种问题,比如花灯的制作方法、具体用途,甚至热情体验一下简单的制作步骤。

高云超感慨,他很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人能够回到家乡,把本地的文化传播出去,让全世界都能看到。

责任编辑: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