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留忠
有这样一位国学大师,他精通诗词流派名家,撷取名家诗词,准确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精妙地以三句话道破人生之路:起初迷茫、寂寞孤独,继而执着、义无反顾,和最终顿悟、豁然发现,是国学大师王国维老先生,在他《人间词话》中最早做出的高度概括。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晚年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和人文学科的第一大学者。《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老先生美学体系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中国美学十大精典名著,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的最高成就。
“人生三境界”说: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而只有必须经过了,具备了第一境界的立志,并下定决心,义无反顾的投入沉浸,才会出现第二和第三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月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一境讲:“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所见,而且包含有自己昨夜通宵未寝、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景已萧索“无边落木萧萧下”,人又孤独,几难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廖廓广远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独”字,尽道出作者的孤单与寂寞。这里既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空虚惆怅。但这所向空旷邈阔的境地,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向上的锲合满足。我们可以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这句虽然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悲壮,毫无颓丧沮糜。第一境界是对人生迷茫、而不知未来如何的孤独境地的生动勾画。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大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也只有他才能独自真正爬上高一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能够清晰地看到远方,看到天涯海平面已经露出的一桅风帆,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地方,那儿有一星希望之火正在燃烧。他能独自排除干扰,不为眼前暂时的困难所迷惑,而能抓住当时主要矛盾,牢牢把握前进方向。这是能够取得成功的第一境界基础。
晏殊何许人也?
晏殊(991—1055)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诗人、散文家,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他当官做到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尤擅小令,风格婉丽含蓄。我们耳熟能详的这句话“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出自他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现能查到晏殊的古诗词一共381首。
晏殊轶事:
晏殊入朝后,若当天无事,朝庭允许大臣们各自饮宴欢会。晏殊因为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就在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词: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一境讲:词人所忧“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词行至此,可知满怀寡欢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牵挂“春愁”而倍受折磨。即使日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但有痴情,决不后悔。由此而投影人生,第二境界就有了心怀目标。求之不得且枯槁消瘦,但坚定追逐继续无怨无悔。
第二境界:概括了人生中的一种锲而不舍的执着态度和坚毅性格。描述了一旦动心,就会为此下定决定而梦徊萦绕追求奋斗。人瘦了,衣宽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这就是说人生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继续奋斗,继续前进。为了心中怀揣的目标在所不惜。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就是执着的追求、坚韧的奋斗、不断的攀登。
柳永何许人也?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出身儒宦世家,幼时即显聪颖,少年柳永十分阔气,一掷千金,人称柳七。在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少有名气。柳永为人放荡不羁,流连于歌楼舞榭,与众红裙争相亲近。出入市井,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最风流却路途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所做曲词风传天下,号称“杨柳岸边,凡有不饮处,即能歌柳词。”在那个没有报纸、杂志、电视、电话的年代,一首好词的流行,必定口耳相传。一个人的红,不仅要长年累月的积累,还要有个相貌,才可混迹红香绿翠之间。他这般红,连苏东坡也羡慕。苏东坡问人:“我词比柳永如何?”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苏东坡为之绝倒。能令苏东坡这样的大才子起一时雄竟之心,柳永之才可见一斑。可惜的是,能捕获天下芳心,名气虽大,却获不了皇上圣眷。宋仁宗一句“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御笔一挥:“且去填词”。从此便断送了他的三十功名,浪迹在八千里路云和月,不是天涯羁旅,就是勾栏瓦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噫。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从此便与庙堂仕途彻底决裂了。
柳永轶事: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最后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又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等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一境讲:辛辛苦苦众人寻觅千百次,竟然却是在灯火冷落之处,发现了那个人。人们都在尽情尽兴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场外。灯火写的愈热闹,则愈显衬“那人”的清高。人写的愈是忘情,也愈见“那人”于凡尘人世的不同境地,同时也是在诗人心中的不同境地。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心中目标在足够的耕耘积累后,在潜移默化中,已由量变成为质变。在不知不觉的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磨难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一眼看穿。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豁然领悟明了。这时,他在事业上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水到渠成,功到事成。这是自己用血汗浇灌出来的幸福之花,也是讴心沥血,用毕生精力浇铸的大厦。
辛弃疾保许人也?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今山东济南人,他不仅是南宋豪放词人,而且是有抱负、有战略眼光、心胸开阔的军事家,男子汉。早年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同,后被弹劾落职,退隐独居。后又被启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他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信念如一,绝不动摇。但命运多舛,倍受排挤,壮志难酬。他把满腔激情、忧虑全部寄寓诗词之中,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但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前人典故入词。多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作品。传世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六百多首。我们耳熟能详的不少名句,就出自于他的笔下: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见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百发生。”(见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轶事:
南宋时期,金主完颜亮攻占并迁都燕京,长期受奴役、受压迫的汉人忍无可忍奋起反抗。其中声势浩大的是一支在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队伍,领头的是一位名叫耿京的济南农民,为响应反金义举,时年22岁的辛弃疾也趁机拉起二千余人的队伍投奔耿京。可惜没有机会让他在军事舞台上去展示他的才华,只能让他这个秀才掌管文书和帅印。一年后,出了一件事从此叫人刮目相看。事情是这样的:当初和辛弃疾一块投奔义军还有一个和尚,叫义端,是辛弃疾的拜把子兄弟,花和尚因吃不了苦,竟偷偷地盗走了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向金营邀功。耿京盛怒之下只拿辛弃疾问罪。出了这事辛弃疾也知交友不当、羞愧难当。当即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当晚,辛弃疾带一小队人马埋伏在通往金营必经之路。天亮时分,那义端和尚果然真的骑马来到此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个箭步跃出,飞起一刀将义端和尚砍下了马。那和尚一见是*气腾腾的辛弃疾,魂飞魄散,跪地求饶“你饶了我吧!”嫉恶如仇的辛弃疾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自此,队伍上下再也不敢小觑辛弃疾了。
2017年8月6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