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涵盖的信息量非常大,全书不仅让我们了解二十四节气历史文化,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分析时间功能。
带我们一起走近自然返朴归真,重温从前慢的古典时光。当现代人被圈在网络时间、微信时间、圈子时间之中,虽每天与时间为伴,却常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混淆白天与黑夜,此书将带你把握时间,回归到自然生物钟,唤醒我们对时间的理性思考,对每个节气大时间中节气时间赋予我们道法自然的本质。
何为“大时间”?它应该跟现代社会的心理时间是相对的。现代人的时间是非常短小、浅近的,我们最关心的往往是一年两年的事情,缺乏那种时空关系的意识,从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轴来看问题,看世界,看自己。
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了解节气的含义,便能够见微知著,合理调整人和时间的关系。如果你在生活中丢了时间,那么这本书将带你找回。
一说起二十四节气,现代人的印象中大概就是中国古代历法。对于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我们常停留在只知道并不了解。适逢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契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想像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让原本淡去的节气历法传统的文化知识再次回归到人们视线。
恰逢其时,本书作者余世存顺势推出《时间之书》,把节气和时间同人的责任、义务和人格成就相联系,把自然时间和人文生活相联系起来。
本书的作者余世存,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他是诗人、思想家、学者。
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本书原本应《国家人文历史》杂志邀约专栏,写了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快出版时“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作者余世存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固执坚守的人。这本书虽被称为是首部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入门书籍,即不学院派也不过于通俗。
余世存以学者和思想者独特的视角对二十四节气从天文、气候、物候、农业、养生、历史、美学、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常识做了介绍;也有对《易经》关于二十四节气时空的哲学思考,除了引用大量中国文化典故之外,还有一些国外的诗歌作品。
本书还是一部颜值极高的书,二十四节气图由画家老树绘制,封面由著名设计师王志弘亲自设计。
作为第一部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知识,随着农业化技术发展,二十四节气在农事上指导意义减弱,对当代人的生活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二十四节气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做为现代人的我们应该了解并弘扬和传承下去。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古代以农为本传统社会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确认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而总结出来社会实践总结出来历法知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时间认识体系被认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二十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作者余世存说:像曾经的农民一样,去感受时间和生命轮转循环;像诗人那样,去欣赏时间的玫瑰,去收获时间的粮食;年轻人,你的责任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本书介绍中国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书,依节气时间可以让你品读一年的书;余时存在书中将时间同“二十四节气”的关系,现代人在时间中的责任、义务和人格成就娓娓道来,二十四节气依然在我们现代人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不曾远离。
分享我们熟知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本文由零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零露:人生如露,知黑守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