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荒很久的我,当《清平乐》播出时,内心是激动的。王凯我可以!帝后、帝妃CP磕起来!
可追完20集,我真心觉得,太难了,粉丝再怎么说熬过去就好了,我也不得不弃剧了。
听听群众的心声,当初吃安利有多开心,现在就有多无语↓
收视率、播放率、热度同样教做人,基本盖章扑街了。同样是正午出品,当初《琅琊榜》《知否》都能厚积薄发口碑制胜,为什么独独《清平乐》香不起来?
首先,台词太多文言文了,我只是看个电视剧,又不是看纪录片或史书啊!品一品这些对话,就算看着字幕理解还得费点劲。
还有节奏,太慢太慢了,太监走路拍半天,骑马拍半天,太后到底穿什么衣服祭祀整整演了一集!本来可以剑拔弩张暗涛汹涌的母子关系变得平平淡淡磨磨唧唧,一点儿都不爽快!不管是少年官家要见生母,还是太后去世官家掌权,高潮都是唰的一下就过去了。
还有朝堂戏,也真的就是空壳子,看得我只想把《大明王朝》重刷一遍。大段大段的台词,讨论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枯燥又叫人摸不着头脑。
最关键的是,《清平乐》没有核心点,流水账一样记录宋仁宗的一生。
比方说大家看《甄嬛传》就是看甄嬛怎么升级打怪称霸后宫,看《延禧攻略》就是看魏璎珞查姐姐死因顺便勾引皇上,《琅琊榜》也是,前期很慢但整部剧有复仇的主线推动,前2集林殊整容成功,工具人萧景睿登场,各方势力和背后矛盾浮出水面,铺垫完了就正式进入剧情。
而《清平乐》,到现在还看不出到底要干什么,像很多个并行的单元剧,朝堂后宫是割裂的,让人没耐心追下去。要说宋仁宗也算影视剧的常客,各型各款的狗血故事也很多,什么狸猫换太子、贵妃、太师、杨家将、包拯,但这剧的编剧就是有本事把那么多好故事讲得无聊透顶。
本来对这剧也没什么更多想说的了,可粉丝的挽尊又让我想讨论现在影视圈的怪象:为什么大剧不如人意,锅总是扣向观众?
粉丝说了,看不懂台词是你理解能力不行,需要提高情商智商培养多维分析能力。
这剧追求的就是平淡雅致,未必能成现象级,但从创新艺术表达、传播文化思想价值的角度,有独特意义。
最绝的是,说现在人太浮躁了,但凡要安安静静用心看的剧都看不下去。
这,这,这,剧不行怪观众是什么*操作?
电视剧本来就该雅俗共赏,为什么要抱着寒窗苦读啃课本的心态去看?台词也是,设定在宋朝不代表一定要半文半白,偶尔化用典故无可厚非,通篇都这样难免有掉书袋之嫌,一部剧要想吸引人,首先就是台词要听得懂,让人知道想表达什么,现在就像背课文,跟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一样。
无独有偶,2018年陈坤、倪妮的《凰权》(播出时改名《天盛长歌》)也是这样,任凭观众怎么吐槽,任凭收视率低到砸穿湖南卫视底盘,宣传依然是:没文化才看不懂,明明是有皇权斗争和爱恨交织的良心剧,你们就配看爽剧!
可它的问题不是爽不爽,而是和《清平乐》一样没有逻辑啊!人物关系杂乱,整部剧平平无奇,是直线型的叙事结构。大家都骂于正剧,但于正剧能做到环环相扣每集都有小高潮。
还有真香剧,以前“真香”是指没看过偶然一追发现真香,现在成了熬过十几集就真香了!
比如《三生三世枕上书》,粉丝居然吹熬过25集就好看了!咋不说熬到最后1集就真香了呢!
小学生写作文都知道开头要吸引人,注水剧天天说第2集节奏就快了,第3集就精彩了,第5集渐入佳境了……不嫌丢人吗?看个电视剧要用熬的!
恕我直言,一部剧好不好,差不多3集就能看出来了,3集过后还看不出水准,后面基本也就这样了。必须看完全剧才能批评,属于狡辩和不服气。
想想《人民的名义》是不是第1集“面币思过”梗就刷爆碰朋友圈?《潜伏》是不是第1集就紧张得喘不过气?导演没理由要求观众“耐着性子”去看,编剧也不能把台词当醒世名言逐字逐句去“解析”。
还有说观众没审美就更可笑了,你们粉丝自带滤镜,看哥哥一动不动都能写出几千字彩虹屁,我们观众就只想看故事,剧拍得差不去骂剧组反而骂观众,是观众太善良让你们有恃无恐吗?
至于理解能力,《甄嬛传》够复杂吧,看似不经意的伏笔都大有文章,10年过去了各种分析没停过,有谁说看不懂吗?再说了,我不懂历史可我看得懂《汉武大帝》《雍正王朝》《北平无战事》,不懂金融可看得懂《大空头》,不懂政治也看得懂《纸牌屋》。怎么有些剧就金贵一点,只有特定人群能看懂呢?到底是观众的问题还是编剧的问题,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想想《康熙王朝》让人记住的不是一身龙袍多少钱,而是玄烨波澜壮阔的一生,现在很多“古装正剧”再强调打光、道具、构图,最大的作用还是给剪刀手剪空镜。能力不够拍不了让大众喜闻乐见的剧,就让它独自美丽,又高傲又嫌大家没眼光就真的太矫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