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劲松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蒋劲松 西班牙语言文学学士,毕业当年进入新华社国际部,后从事外交工作,自1996年起,先后在中国驻阿根廷、委内瑞拉和赤道几内亚大使馆工作。
无处不在的前苏联军人
许多人可能想象不到,赤道几内亚这么一个不为人知的中非小国,竟然和前苏联过从甚密,许多部长以上级别的高官都曾有过留学苏联的经历,有些人甚至还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
赤道几内亚空军装备的俄制运输机。
苏俄的影响在军中也无处不在。在赤道几内亚军队,不光重要武器装备多系俄制,前苏联军人的身影亦随处可见。上面提到的作战飞机和直升机驾驶员、机场的地勤维护保障人员,以及负责保养海军舰艇的白人水手,大多不是来自乌克兰,就是来自白俄罗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他们一水儿的锅盖头,即使上街购物也身着迷彩服,脚蹬作战靴,个个膀大腰圆,棱角分明,眉宇间流露出那股舍我其谁的强悍军风,让人不禁联想起半个多世纪以前,在莫斯科城下的冰天雪地里,以血肉之躯铸起防线,抗击德国精锐装甲作战集群闪电推进的红军战士那不屈的英姿。
我曾乘坐过一次由乌克兰飞行员驾驶的L-410型小型双发涡轮螺旋桨飞机往返马拉博和大陆。飞行平稳,落地轻柔,动作干脆利落,精湛的飞行技艺赢得了全体乘客的交口称赞。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离开了前苏联派驻的军事人员,赤道几内亚武装力量一天也无法正常运转。
法国武官的一句话与法舰来访的思索
在赤道几内亚,除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外,若说还有其他外国军人,那就要数法国军人了。只不过与前者相较,后者人数寥寥,而且仅有武官抛头露面,其余皆为寸步不离使馆的安全警卫人员。
鉴于中法两国使馆隔街相望,彼此进进出出都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所以透过围墙栏杆,我就能看见里面正在执勤的军人。他们身着熨烫得笔挺的浅蓝色短袖衬衫和深蓝色长裤,腰间别着手枪,但未见手中握有著名的FAMAS突击步枪。
单从外表上看,法国军人没有乌克兰或白俄罗斯同行那般威严与彪悍,但也绝非等闲,特别是那位武官的一句话,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近年来,能源安全对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日渐突显,主要强国纷纷加紧在全球油气资源富集区和重要能源运输通道附近排兵布阵。
具体到赤道几内亚所在的几内亚湾沿岸,北有尼日利亚,南有安哥拉,均为非洲主要油气生产与出口国。赤道几内亚石油出口位列非洲第四,近海油田开发潜力巨大。
如果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几内亚湾常年风平浪静,鲜有海啸、地震、风暴等恶劣自然灾害发生。马拉博所处的比奥科岛,水域开阔,具备修建深水泊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未来一旦有大国势力介入,将该岛打造成海空军基地,则完全可以满足大型航母编队锚泊,或者岸基战斗机联队部署的需要,从而达到有效震慑周边产油国,进而控制其赖以生存的海上通道的目的。
兵者,国之大事也。如此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作为在非洲大陆发挥重要影响的法国不可能视而不见。
法国海军“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访问赤道几内亚。
事实上,我刚抵达赤道几内亚仅一个月,就有幸亲眼目睹了法国海军最新服役的“西北风”级大型两栖攻击舰来访。该舰全长近200米,满载排水量超过2万吨,续航力强大,系法国海军面向21世纪精心打造的远程投送和两栖作战中坚,具备搭载可观规模的海军陆战队及其装备,在全球范围遂行两栖作战的能力。
面对贫弱小国,法国派出面目如此狰狞的巨舰来访,背后暗藏的含义不言而喻。这点,从该舰到岸后的安排即可见一斑。
法方不仅邀请赤道几内亚军政要员、各国使节和当地新闻媒体登舰参观,大使还亲自陪同舰长上岸拜见奥比昂总统,并且利用一切机会显示存在。或许仍嫌造势不够,在巨舰拔锚起航的头一天,灰色涂装的舰载“超级美洲豹”直升机干脆腾空而起,独自表演起了低空特技,前后足足折腾了大半天。
所有这些,站在窗前,我看得一清二楚。
事后,法国武官遇见我时仍然难掩兴奋之情。他挑眉相告:“我们的战舰比你们的使馆还要大。”气焰嚣张到了极点。
过后与国内友人电话中提及此事,人家问我:“你当时是怎么反击的?”
反击?拿什么反击?真刀真枪动家伙的事儿,是手无寸铁,仅凭三言两语就能反击得了的吗?如果有一天,中国海军最新型的071级大型两栖攻击舰也能来此地造访,我一定会请上这只好斗的高卢公鸡登舰观摩,并且“谦虚”地提醒他:“我们的战舰也就比爱丽舍宫小一点点。”
“海圻”号巡洋舰
不要忘了,即便是末代晚清帝国,在上世纪初,还曾派遣程璧光海军少将率领“海圻”号巡洋舰,在万里远航途中,借顺访古巴、墨西哥等拉美国家之际,向其时受到排华影响的侨胞传递皇恩,为他们撑腰打气。尊重历史的人当不会否认,那次航行,直到几十年以后,都是中国海军最远的一次出访。
其实,早在百余年前,有感于当时大英帝国的辉煌与强大,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就曾由衷地艳羡道:“伟大和繁荣来源于财富,财富得益于贸易,贸易有赖于海军的保护。”藉此,他提醒时任法国政府,认清强大海权与国家兴盛的内在联系,效仿英国,积极扩充海上武力。
今天的法国海军,拥有由“戴高乐”号航空母舰、“胜利”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地平线”级护卫舰以及“阵风”舰载战斗机等一大批先进武器装备组成的全方位立体打击力量,昂首跻身世界前列,这也是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结果。
“编外武官”的工作和训练
既然使馆里没有正式武官,那么我这个自称“编外武官”的军迷到来之后,也就当仁不让,勇挑重担了,这也算人尽其才吧。
由此,从接待国内军事代表团来访,到协调对方同行回访,从落实两国军事交流合作计划,到为军品采购提建议,我都全力以赴。而对方似乎也认可我这位“编外武官”。兴趣爱好能够和职业结合在一起,这让我喜不自禁。
身为“编外武官”,总不能纸上谈兵,光说不练。更何况,自己身处陌生环境,无论应对未知突发事件,还是保持健康体魄,均有必要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能训练。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只有自身强大,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我虽然无缘军旅,抱憾终生,但一直渴望拥有陆战队员一样的意志和体格。
为此,每天下班后,只要无工作安排,我就会自觉出操训练。耐力练习,跑步5000米;力量练习,1小时内,分组完成350个俯卧撑加250个仰卧起坐。平时,耐力和力量训练隔日交替进行;周末,两项合并一起强化训练。每次训练,必穿全套迷彩服。
这架势,让不明真相的当地雇员以为馆里真来了武官。而在自己人眼里,这哪里是体育锻炼,分明是魔鬼训练。
触景生情。那帮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同事,见此纷纷回忆起各自当年军训的经历。听他们叫苦连天地抱怨,仿佛真的曾经遭过多大罪。
就这样,身旁虽无《士兵突击》中老A“屠夫”齐桓和“恶人”袁朗二鬼督阵,但自从到这里后,我始终雷打不动,在非洲酷热的骄阳下持之以恒。
“荣誉、责任、国家”,这是西点军校的校训。在我看来,也是“编外武官”必备的基本素质。在这点上,不管外军还是我军,编内还是编外,没有任何区别。
每当高温难耐,面对训练产生畏难情绪,或萌发偷懒念头时,我便会在心中自我暗示:不抛弃,不放弃!
铁血军魂,汗水铸就。
艰苦的训练不仅强身健体,更培养顽强的意念和乐观的品质。认识的几位赤道几内亚军人,听说我这么刻苦训练后都自愧不如。在他们看来,一个“编外武官”尚这般生猛,那真正的中国军人,战斗力当何等恐怖。
而那位总统专机驾驶员闻此,凝视我良久,似乎像是终于发现了什么,他以略带埋怨的口吻道:“你没有告诉过我你是军人。”
哈哈,说不清楚了。
站在头排看空城,不知守城为何人。我把这话当夸奖了!
【作者:蔡劲松 文字:《在路上——一个外交官的海外散记》 编辑:《外交官说事儿》小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