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子不寻常 | 戒德如冰雪 上生兜率院

这个女子不寻常 | 戒德如冰雪 上生兜率院

首页角色扮演世尊冰雪版更新时间:2024-10-22

褚耀济 生活禅时代

明末,广州总持庵有尼师,名成慈(公元1600至1646年),字戒刍,俗姓何,广东番禺沙湾人。

成慈自幼即与普通孩童不同,五岁始就只吃蔬菜,不进荤腥。爹娘见状,知道这个女孩与佛教一定有宿缘,所以,把她送到庵去,跟随比丘尼师父起居、诵经、修行,一心事佛。

成慈个性坚韧,多么麻烦、艰难的事情,她也不惧,只勇猛去做。修行也很精进,睡觉的时间很少。听讲佛法,领悟力特强。

崇祯庚辰年间,成慈已经四十一岁,才正式剃度出家为尼。

受具足戒后,成慈尼师专攻律藏,研究性罪与遮罪,又称为性戒与遮戒。(注:所谓性戒,乃不论当初佛陀是否制戒,原本即须持守之戒,例如*、盗、淫、妄等四戒。所谓遮戒,系佛陀因事、因地所制之戒,通常较性戒为轻,即一般社会不认为罪恶,而佛教为防止世人讥嫌,避免由此引发其他犯罪,故制此戒。例如饮酒、轻秤贩卖、掘地伤生等;盖以饮酒多有过失,能犯诸戒,故佛陀特意遮止,令不毁犯,乃能守护其余之律仪。若犯遮戒则称遮罪。)

成慈尼师“以戒为师”,时时处处,持戒严谨,遵守戒条,丝毫不犯。赢得“戒德冰雪”的赞誉。

插图|锦呈

“戒如大明灯,能消长夜闇;戒如真宝镜,照法尽无遗;戒如摩尼珠,雨物济贫穷。”有了戒体,成慈尼师更加灵根宿发,趣向高迈,努力学习大乘佛法,以利人济世为第一要务,深深地厌离有漏的无明境界、杂染境界,一心追求无漏的境界,即觉悟境界,智境界,清净境界。

佛说观《观无量寿经》载,凡生西方有九品人 。有上、中、下三个品位,每个品位又有上生、中生、下生的等级。所谓“三品九生”: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下品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要历经多少劫数,才能够见到佛陀。

成慈尼师心想,要是不走下品往生之路,再次投胎到人间,亲近有学问的高僧大德,她又怕隔了一世,虽是人身,但人的本性贪嗔,容易堕落。更何况末法时代,大善知识很难遇到。

思来想去,成慈尼师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修持方法。

一天,成慈尼师翻阅《大藏经》读到相关记载:学佛者要是上生兜率内院,能够拜见弥勒菩萨,一往生就能见佛闻法,没有快和慢的品阶分类。

成慈尼师知道自己找到了修持的方向。她专程去拜见鼎湖弘赞律师,请教道:“上乘宗旨,我有幸能学习到吗?”

弘赞律师很赞叹她的志向与守戒精诚,就送给她一卷《弥勒上生经》。成慈尼师恳请弘赞律师为她讲解,弘赞律师依经义,为她讲解上升兜率天的修持和观想方法。

回来后,成慈尼师依经所授,精进修持,口诵、心诵弥勒菩萨名号,连绵不停。虽然她身体不太好,但是从不懈怠。

她坚持坐禅,夜不倒单,晚上休息,肋不着床席,都是打坐时休息。

后,成慈尼师到广州任总持庵庵主,以戒律约束弟子,亦极其严格。

清世祖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四月十五,成慈尼师病。五月十七午时,坐禅入定中,忽然看见一位菩萨带着她飞快而行,倏忽间就来到兜率内院,但见庭台辉煌,殿宇庄严,光明耀目,种种种殊胜景象。大殿正中,弥勒菩萨端坐,宝相具七十好相,难以用人类的语言描述。

成慈尼师躬身施礼,请求道:“愿世尊您能收下我?”弥勒佛道:“你回去后,七天内当往生此处。”

五月二十一日,成慈尼师在定中再次看到弥勒菩萨宝相,自己却变成了一个童子,她从禅床上走下来,倒地就拜,求菩萨带她往生。

二十二日,成慈尼师对前来探望她的人说:“明天我就要走了,去弥勒菩萨兜率内院报到。你们不要悲伤,把我遗体抬到山上火化。”

二十三日午,成慈尼师和弟子们一起称诵弥勒如来名号。旋即安详示寂。寿四十七岁。

明广州总持菴尼成慈传

成慈,字戒刍,番禹沙湾人,俗姓何。生而敏杰,不类羣婴,五岁即不茹荤羶。亲知非俗所留,遂送女菴中事佛,执劳无惮,多觉少寐。年既渐长,立志坚贞,执行持心,不徇余情。听讲思义,颖悟异人。崇祯庚辰岁,年四十有一,始得薙染,时有尼衆甚希,故滞年稔矣。后受具来,专攻律藏,研究性遮,故得持犯炳然。戒德冰雪,而灵根宿发,趣向高迈,志在大乘,利人爲急,深厌有漏,欲释形拘。尝闻西方下品生者,劫数乃得见佛,皆非己志。欲再生世间,亲近知识,又疑隔阴之昏。虽德人身,贪瞋易染,况末劫知识难值,未免退堕。忽一日,阅藏经,见有上生兜率内院,亲觐弥勒菩萨,一生即便见佛闻法,无有迟速之品阶。遂坚志上求,因请鼎湖弘赞律师决曰:“上生宗旨,可得闻乎?”律师嘉其志趣,遂授与上生经一卷。成慈恳请讲释,律师乃按经示以移正宗趣?,成慈退而依经作观,持名不辍心口,体虽多病,精爽过人。素好坐禅,脇罕着席,后住广州总持菴,约徒甚严。顺治丙戌四月望日,告病。越五月十七日午时,忽于坐定中见一菩萨,侍人忘其名,倏然引至兜率内院,覩种种庄严,光明耀目,慈氏菩萨相好难述。成慈遂举身敬礼已,白云:“愿世尊摄受。”大士告白:“汝却后七日来生此处。”又于二十一日坐静中,忽覩慈氏菩萨现在其前,自见己身成童子相。即趋下禅牀,拜求摄受。次日,告诸来问疾者曰:我明日行矣,当留步,送吾上山荼毘云云。翌日午时,唤衆称弥勒如来名,寂然而逝,寿四十七岁。

附注:【有漏】(术语)漏者烦恼之异名,含有烦恼之事物,谓之有漏。一切世间之事体,尽为有漏法,离烦恼之出世间事体,尽为无漏法也。毗婆沙论曰:‘有者,若业,能令后生续生,是名有义。漏者,是留住义,谓令有情留住欲界色界无色界故。’涅槃经曰:‘有漏法有二种:一因二果。有漏果者,是则名苦。有漏因者,是名为集。’——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注解

无漏】术语)漏者烦恼之异名,漏泄之义,贪嗔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谓之漏。又漏为漏落之义,烦恼能令人漏落于三恶道谓之漏。因之谓有烦恼之法云有漏,离烦恼之法云无漏。俱舍论二十曰:‘诸境界中,流注相续,泄过不绝,故名为漏。’大乘义章五本曰:‘流注不绝,其犹疮漏,故名为漏。’法华文句一曰:‘毗昙云:漏落生死。’

——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有漏】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就是有烦恼。漏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叫做漏;又烦恼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也叫做漏,所以有烦恼之法都叫做有漏法,而世间之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烦恼的有漏法。无漏清即净没有烦恼。

附注:兜率天,梵名Tuṣita,巴利Tusita,藏文Dgah-idan,又译作睹史多天、兜驶多天等,意译为妙足天、知足天、喜足天、喜乐天。为欲界六天的第四层天。而在佛教典籍中,此天的内院即是弥勒菩萨的弘法度生之处。人间四百年,为兜率天一昼夜;兜率天人寿为四千岁;其身长二里;执手热恼便息。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又在此天之人,对于自身及外界感受,生喜乐知足之心,故名喜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