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龟兹——影响了中原的西域文明
“假如有通往东方的道路,那就是库车……假如有通往北方的道路,那就是库车……”这是一首维吾尔族诗歌中的两句,这里的库车就是历史上的龟兹。
龟兹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它北通乌孙;南连于阗;东西有丝绸之路中道贯穿,龟兹处在西域中心的十字路口上,是唐代著名的军事重镇。在伊斯兰化以前,龟兹一直以佛教为国教,是西域小乘佛教的中心。龟兹乐从前秦吕光西征时传入河西,再入中原。
龟兹王的浪漫爱情
塔里木沙漠的边缘,许多个绿洲被丝绸之路串联在一起,像一串珍珠项链。
龟兹绿洲正是这串珍珠项链上的一颗珍珠。它并不是最大的绿洲,但却绝对是一个有特色的重要绿洲。从龟兹绿洲向西南走,是阿克苏、喀什,向东经过轮台,则可到达焉耆、楼兰。
龟兹绿洲的独特之处在于龟兹河。从龟兹河逆流而上,就可进入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继续前进,则是开阔的伊犁河谷。龟兹国就位于这样一个丁字路口之上。
龟兹的历代先王都没有留下姓名。第一个将名字留在史书里的龟兹王,叫做绛宾。他的父亲是上一任龟兹王,在史书中有记载,但姓甚名谁,没有人知道。
绛宾的父亲在位的时候,正是汉武帝经营西域的时期。
当时,西汉将军李广利率领大军讨伐大宛获得胜利后,经由龟兹国班师回朝。在龟兹国休整的时候,李广利发现龟兹国竟有不轨行为。
原来,在龟兹的西南方向有一个只有两万多人口的小国,叫扜弥。扜弥当时正臣服于龟兹,并且将王子赖丹送到龟兹作为人质。当时,龟兹和扜弥都是向西汉称臣的。李广利认为,两国都是大汉的臣民,龟兹竟敢擅自将扜弥作为自己的附属国,是冒犯了大汉的天威,是有不臣之心的表现。在指责了龟兹王之后,李广利将赖丹王子带回中原。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即位,根据桑弘羊的建议,派赖丹王子带领一支小部队到轮台屯田,挂汉印,称校尉。赖丹原来在龟兹做质子,地位等同于奴仆,现在却成了汉帝国的官员,可以对龟兹颐指气使,这让龟兹人感到屈辱。于是,龟兹王在大臣姑翼的建议下,偷袭轮台,将赖丹*死了。事情成功后,龟兹王立即给汉朝上书,承认错误,请求原谅,希望汉朝能明白龟兹只是面子上过不去,并不是要造反。
但是,龟兹国也许没有反意,但其行为已经触犯了汉朝的威严。一个附属国竟然敢先斩后奏地*害天子委派的官吏,汉朝上下对此非常恼火。但是龟兹太小,如果为此专门派远征军讨伐,未免有“*鸡用牛刀”之嫌。因此,汉朝一时间没有对龟兹的行为做出反应。许多年过去了,汉昭帝早逝,汉宣帝即位;老龟兹王也已经过世,王位传给了绛宾。当时,留在汉地附近的匈奴因为西汉军事行动的停止而再度恢复了实力,对西域不断侵扰。为了对付匈奴右臂,汉朝与西域强大的乌孙国结盟,共同起兵讨伐匈奴。大军行进的途中,要经过龟兹。汉王朝显然并没有忘记许多年以前龟兹的不臣行为,命长罗侯常惠出使乌孙联系起兵事宜,顺路发诸国之兵攻打龟兹。
人口只有8万多、全国军队也不过两万的龟兹国,就这样忽然受到一支拥有5万精兵的西域联军攻击。危机主要来自东方的汉帝国,而起因则是西南方向的一个小国。力量对比太悬殊,龟兹王绛宾明白,一旦选择对抗,那么他与龟兹国都将承受雷霆之怒的打击。他能够选择的只有妥协。绛宾向汉朝承认了错误,并解释说:“*赖丹王子的是先王。他是误听了姑翼的谗言。而我是无辜的,希望能得到皇帝陛下的谅解。”他还把主张除掉赖丹的姑翼抓起来送交常惠,任凭常惠处置。
龟兹王绛宾畏服的态度让汉王朝找到了台阶下。毕竟,事情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而且犯错误的是前任国王,汉王朝如果执意追究,就未免太小家子气了。因此,常惠代表皇帝与龟兹和解,龟兹与汉朝的关系恢复正常了。
在西汉王朝继续经营西域的推动下,丝绸之路日渐繁荣,龟兹国也尝到了甜头。在人来人往的交通大道上,信息和物资在龟兹的土地迅速扩散,龟兹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了。西汉的强大与繁华,绛宾既有耳闻也有目睹。他深知,龟兹这样的小国,不能与西汉对抗,而应该与西汉进一步加深友好的关系。这样,不仅国家得以保存,汉朝的先进文明也会给龟兹带来更美好的未来。那么,该如何进一步加深彼此的联系呢?这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毕竟,中原汉朝是“天朝上国”,西域诸国是“蛮夷小国”。龟兹又不是数一数二的西域强国,想跟汉朝套关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尽管事情很复杂,但绛宾还是找到了机会。
早在汉朝与乌孙结为同盟的时候,为了表示对乌孙的看重,汉朝就特地将宗室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zōu)。老迈的岑陬不久去世,解忧公主从胡俗嫁给了新乌孙王——岑陬的堂弟翁归靡。婚后不久,解忧公主生下一个女孩,取名叫弟史。弟史渐渐长大,仪容端庄,举止优雅,从小跟母亲学习诗书礼仪和音乐,琵琶弹得很好。解忧公主的侍女,当时已经嫁给乌孙右将军的冯嫽非常喜爱聪明好学的弟史,在出访西域邻国时,常把弟史带在身边,让她见世面,长知识,一心要把她培养成将来能佐理王政的人。
后来,冯嫽到龟兹国访问,当然也带了弟史同去。绛宾对乌孙王的女儿自然不会怠慢,特地在王宫中举办了一场宴会。绛宾首先演奏了一组自己谱的曲子,然后请弟史弹琵琶助兴。弟史弹奏轻盈,旋律悠扬,绛宾不禁连连喝彩。曲子演奏完毕,绛宾又邀弟史跳舞。弟史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姿和庄重高雅的风韵使所有人都赞叹不已。
这样一来,绛宾对弟史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寻找与汉朝加深关系的办法时,年轻的龟兹王突然想到:弟史是解忧公主的女儿,是汉天子的亲戚,又是乌孙王的亲女儿。如果能与弟史永结秦晋之好,不仅自己可以抱得美人归,还可以同时与汉朝、乌孙建立起进一步的友谊,不正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吗?
于是,绛宾派出使者去向乌孙王求亲。求亲使者到达乌孙后,传回令人沮丧的消息:弟史已经被解忧公主送到长安历练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眼看求亲的愿望要化为泡影,绛宾也只能仰天长叹了。就在这时,求亲使者还没有返回,一队使团却来到了龟兹。
乌孙作为汉朝的盟国,一直与汉朝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一队队使者经龟兹向长安进发,又经龟兹返回。对于一些重要的使团,绛宾还要亲自出面接待,以示友好。现在这队使团,正是从汉朝的长安归来,要回乌孙去的。
在按以往的例子接待了使团后,绛宾突然眼前一亮——他在使团中遇到了朝思暮想的弟史。原来,弟史在长安呆了几年后,经汉皇批准,返回西域了。
绛宾当即决定扣留乌孙使团,不准他们返回乌孙,以免再生变故。他同时又派出使者,前往乌孙说明情况,再次求亲。解忧公主被绛宾的真诚感动了,答应了婚事。
就这样,绛宾与弟史结为夫妻。两个人异常恩爱。解忧公主对女儿婚后的幸福生活非常满意,专门给汉朝写信,希望弟史能享受比照皇帝宗室的待遇,并希望朝廷允许第史入朝觐见。这也是在变相为女婿争取地位。绛宾也趁机向汉朝表示,如果朝廷允许,他愿意陪同弟史一起入朝觐见皇帝。公元前65年,绛宾的愿望实现了,他陪同弟史到达了长安。
汉朝盛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作为皇室血脉,弟史被正式任命弟史为公主,赐予车骑旗鼓,几十人的专门乐队,绫绸缎绮、金银珍宝不计其数,并同丈夫绛宾一起被皇帝赐予印绶。绛宾夫妇在长安住了一年,才带着丰厚的赏赐回到龟兹。
一年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足够让绛宾见识长安的繁荣和汉朝的富强。被中原汉家文化折服的绛宾在龟兹仿照中原样式建立了新的宫殿,让龟兹人穿起汉式服装,修筑道路,实行出入传呼、钟鸣鼎食的汉家礼仪。
对绛宾兴汉俗的做法,后来有些人给予了嘲讽。他们认为,那些汉家的宫廷礼仪不适合龟兹这样的小国。甚至有人说:“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意思就是说,绛宾在小小的龟兹国实行中原的宫廷礼仪,就好比既不是驴又不是马的骡子。这话后来竟然演变成为一句成语——非驴非马。但是,非议绛宾的并不是龟兹人,而是龟兹以外的人。这些人并不知道,绛宾的政策为龟兹带来了多大的利益。
绛宾与汉家和好的政策不仅在他这一代得到保持。他的儿子丞德即位后,自称汉外孙,继续与汉朝通好。到了东汉时期,龟兹成了塔里木盆地最强大的绿洲之国。绛宾为龟兹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是任何人可以随便否认的。
高僧鸠摩罗什
没有人知道第一个来到龟兹的佛教徒是谁,也没有人知道这个佛教徒来自哪里,什么时候来的。我们仅仅知道,当佛教从古印度传到龟兹的时候,龟兹人很快地接受了这个信仰,并开始大规模地开凿石窟,以表达自己的虔诚。成吨的颜料被运送进石窟,画师们在石窟中忘我地绘制佛教壁画。龟兹成为佛教胜地,吸引着遥远国度的僧侣。就是从这里,诞生了一位著名的佛教徒。他的名字叫鸠摩罗什。他是一位改变了龟兹的人。
当时的中原处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只有小乘佛教在中土传播。
鸠摩罗什的父亲是一个来自古印度的婆罗门种姓贵族,叫做鸠摩炎,原本是印度半岛某国的国相。因为厌倦了官宦生涯,鸠摩炎不远千里来到龟兹。龟兹王热情接待了这位远方的来客,聘鸠摩炎为国师。
龟兹王有一个的妹妹,名叫罗什,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当时,她已经20多岁了,各国显贵都曾来提亲,她却不肯答应。但对鸠摩炎,罗什确实一见倾心,决意嫁他。后来,罗什为鸠摩炎生下了一个儿子。鸠摩炎夫妇按照西域的习惯,为出世的儿子取名叫鸠摩罗什。
母亲罗什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鸠摩罗什很小时,罗什就决意出家,不惜以绝食的方式逼迫丈夫鸠摩炎同意。剃发受戒之后,罗什带着儿子一起到了雀离大寺出家为僧。罗什向儿子讲了自己的心愿:她希望儿子有一天能让佛法在中原发扬光大。鸠摩罗什记住了母亲的话,化为自己的志愿,一生都在为这个志愿而努力。
雀离大寺在西域是一个相当宏大的寺院,俗称西大寺和东大寺。龟兹佛教鼎盛的时候,这里曾同时容纳了上万名僧侣。
年幼的鸠摩罗什很快地引起了雀离大寺僧人们的注意。僧人们发现,这个孩子对经义,能迅速理解和掌握,一天能诵读1000偈,相当于32000字。鸠摩罗什研究佛经的同时,还研习了声韵学、语文学、工艺、技术、历算之学、医药学、逻辑学、星象、律历等学问,特别精于文辞和讲说。连龟兹国王都对他钦佩不已。
由于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因此龟兹国人都特别供养他们母子。罗什深怕丰厚的利养影响修行,带着儿子走避他国。此时,鸠摩罗什才9岁。随着母亲渡过辛头河到罽(jì)宾国,遇到了名僧盘头达多。鸠摩罗什受到了盘头达多的传授,进步神速,受到了盘头达多的称赞。罽宾国王听说鸠摩罗什如此了不起,立即请鸠摩罗什进宫,同时召集许多论师一同问难鸠摩罗什,结果论师全被折服。因此,罽宾国王非常敬重鸠摩罗什,以上宾之礼供养他。
当鸠摩罗什12岁时,母亲又带他四处游历。这时,鸠摩罗什的大名已经被传播开了,许多国家都邀请他做自己的国师,但鸠摩罗什丝毫不动心。当时,罗什的母亲带着儿子到月氏北山,一位小乘佛教的高增见到鸠摩罗什,非常惊异地告诉鸠摩罗什的母亲:“你应当常守护这位小和尚。假如他到三十五岁时还能不破戒,就必将大兴佛法,普渡众生。”
不久,龟兹王亲自迎接鸠摩罗什母子回国传法。龟兹国原是小乘佛教国家,鸠摩罗什归来后,开始传播大乘佛法,听者无不欢喜赞叹,大感相逢恨晚。此时,鸠摩罗什刚刚20岁,在王宫受戒,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
安定了儿子后,母亲罗什起身到天竺修行,据说修成了圣人。
鸠摩罗留在龟兹继续苦修,两年的时间已能通达大乘教法的奥秘。国王为他准备了一场法会,要他与从西域赶来的盘头达多辩法。老师和学生的辩论持续了一个月。结果,鸠摩罗什赢得了辩论。盘头达多向鸠摩罗什顶礼膜拜,说:“你是我大乘佛法的师父,我是你小乘佛法的师父。”
于是,鸠摩罗什被龟兹王誉为国师。每逢大型法事,各国前来聆听佛法的国王为了表达无限的敬意,都亲自跪在地上,让鸠摩罗什踩着膝盖登上法座。鸠摩罗什不仅在西域传播了大乘佛法,他的名声也从西域传到了中原。
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开凿的佛教石窟已经具有庞大的规模了。但在当时,僧人们学习的佛教经典还是相当有限的。鸠摩罗什自幼就有个心愿,要让佛教在中原发扬光大。为了完成这个心愿,他将印度佛教的梵文翻译成龟兹文,在国内传播,同时又做汉文翻译,以便于在中原普及。鸠摩罗什翻译出来的佛经,精确并且富于韵律,如同音乐一般。显然,借助音乐的做法很符合当地的实际特点,对宗教而言,它易于人们接受与记忆,也便于传播。他编写的汉字的佛教典籍很快传到中原地区。就在鸠摩罗什声望日隆的时候,一场劫难突然发生了。
公元379年,车师的前任首领带着龟兹王的弟弟朝见前秦皇帝苻坚。他们说西域有丰富的珍珠宝贝,请求皇帝发兵进攻龟兹,让龟兹王的弟弟接管龟兹。苻坚答应出兵,但并不是为了珍宝。他对奉命出征的将军吕光传下谕旨:龟兹真正的国宝是鸠摩罗什,一定要把他带来见我。吕光带领军队攻克了龟兹,抓到了鸠摩罗什。
吕光虽然得到了苻坚的命令,却并不相信眼前这个年轻的和尚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有意羞辱鸠摩罗什,竟然强迫他与龟兹王的女儿结婚。鸠摩罗什坚决不肯,吕光就命他骑猛牛和乘恶马,想看他摔下来的丑态。面对恶意欺负,鸠摩罗什不为所动,丝毫没有怒色。最后,吕光感到惭愧,才停止轻慢的行为。
在前往中原的旅途中,前秦发生变故,姚苌(cháng)*死苻坚,建立了后秦。
吕光带着鸠摩罗什,率大军返回,中途在一座山下扎营休息。鸠摩罗什却说:“不可以在这里停留,否则全军将士必定狼狈不堪。你应该把军队迁到高原上。”吕光根本不理鸠摩罗什的建议,依然故我。当晚,忽然大雨滂沱,山洪暴发,积水数丈深,山下宿营的将士死亡有数千人。直到这时,吕光方才自感受到鸠摩罗什的智慧过人。
鸠摩罗什又对吕光说:“这凶险死亡的地方不宜久留,你应赶快率兵返国。中途一定可以找到乐土,在那里居住。”吕光听从鸠摩罗什的建议,迅速率军往回赶。大军到达凉州时,得到了“姚苌*死苻坚,建立后秦”的消息。吕光下令三军缟素服丧,自立为帝建立了后凉。鸠摩罗什就被羁留在后凉国中。直到17年以后,后秦皇帝姚兴派遣陇西硕德讨伐后凉,大胜之后,才把鸠摩罗什由凉州接到长安。当时,鸠摩罗什已经58岁了。
公元407年,鸠摩罗什抵达长安。整个长安城为迎接他的到来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从此,鸠摩罗什专注翻译佛教经典,300卷浩繁的经文在他的笔下化作精湛的汉语传向辽阔的中原。在长安,仅跟随鸠摩罗什从事翻译的助手就有5000人。期间,鸠摩罗什仍然要忍受屈辱,后秦皇帝姚兴异想天开,以怕“鸠摩罗什逝世后法种便断绝、没人可继承”的名义,逼迫鸠摩罗什接受10名女子。人在屋檐之下,为了完成在中原弘法的心愿,鸠摩罗什只好接受了。根据历史记载,鸠摩罗什真的留下了两个儿子。至于他的两个儿子是否真的有父亲的大智慧,就不得而知了。
公元413年,70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据说,他死前曾留下遗言,说:“我们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尽到弘法的心愿,却将要离去,悲伤岂可言喻。我自认为愚昧,忝为佛经传译,共译经三百余卷,只有《十诵律》一部尚未审定。你们如果能继续以我的本意去翻译,一定不会有错误。我希望所有翻译的经典,都能流传于后世,发扬光大。如今,我在大众面前发诚实誓愿,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摩罗什圆寂后,遗体在逍遥园火化。他的形骸灰飞烟灭,舌头却真的依然如生。
鸠摩罗什在中原留下了大乘佛教的火种,但因为他来到中原,龟兹国又再度被小乘佛教占据。从唐代开始,中原的大乘佛教渐渐向西域反传,许多汉人僧侣来到龟兹,具有中原风格的壁画和汉字出现在龟兹的石窟中,人们称之为汉风。
1995年,一个牧羊人在山崖绝壁上偶然发现了一个洞穴。随后,洞穴被证实是一个具有汉人风格的千佛洞。从地面到石窟洞口有30多米高。当时的人在如此陡峭的山体上开凿石窟,在今天看来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问题。现在,它被称作阿艾石窟。
在阿艾石窟里,大量的汉字用毛笔书写在壁画上。画面人物是单线平描的,西方的净土世界中出现了亭台楼阁。在审美情趣上,佛教思想同中原固有的神仙观念、人间富贵结合在一起,并不生长于龟兹本地的团花、茶花、卷草出现在壁画中,取代了原来盛行的几何形图饰。更为重要的是,佛像的面目日益远离高鼻、深目、卷发的西方人种类型,而逐渐转换成汉人的面容了。
鸠摩罗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把大乘佛教传入中国的僧人。他对梵文佛经的翻译,开创了佛经翻译的先河。这个来自龟兹的人,让种族的概念在他面前消失于无形。无论在佛教历史上,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鸠摩罗什都是一个影响了历史的龟兹人,也是最伟大的龟兹人。
龟兹国的变迁
龟兹,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中一个古国的国名,位置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一带。
《汉书》记载:
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击胡侯、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左右力辅君各一人,东西南北部千长各二人,却胡君三人,译长四人。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杅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能铸冶,有铅。东至都护治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
龟兹国在汉朝时最为繁荣。两汉对丝绸之路的开辟、保护让身为沙漠绿洲的龟兹国得到了莫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是因为巨大的利益,一方面也是出于对中原文化的向往。另外加上长期以来的友谊激发的情感,龟兹人一直对中原王朝以忠诚待之,即使在汉朝以后也仍然如此。
三国时期,龟兹国兼并了姑墨、温宿、尉头等西域小国,遣使向曹魏政权称臣。西晋王朝建立后,龟兹仍遣使朝贡,有时还将王子送到晋朝做质子。西晋政权覆灭后,前凉皇帝张骏派沙州刺史杨宣征讨西域,龟兹立即降伏。前奏主苻坚灭掉前凉后,于公元382年派大将吕光进军龟兹,龟兹国王帛纯战败逃走,吕光做主,立帛纯的弟弟帛震为王,然后返回。此后,龟兹又先后向北凉、北魏称臣。公元5世纪中叶,龟兹一度被北方的柔然民族吞并。后来柔然衰弱,龟兹得以复国,立即遣使到北魏进贡驼马、珍宝。5世纪末,曾隶属于西方强国嚈哒(yàn da)。此后,龟兹曾先后遣使于北魏、北周和南朝的梁国。隋朝时,龟兹先是臣属于北方新兴的西突厥汗国,到隋炀帝即位后,龟兹又派使者入朝通好。
唐朝建立后,龟兹虽然仍附属于突厥,但也时常与唐朝往来。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唐军讨伐焉耆,龟兹与焉耆结盟抵抗唐军。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恼怒,命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率兵进击龟兹。经过激烈交战,第二年,龟兹国王被俘,西突厥王十分震惊,立即率众降唐,唐军当即班师。经过几度反复之后,唐王朝终于完全收服龟兹,将唐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都城,下设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龟兹开始成为唐朝统治西域的中心。因此,龟兹王城又被称作安西城。在龟兹王协助下唐王朝有效地控制着西域。天宝年间,安禄山叛乱,龟兹国王派精兵援助唐朝,每逢大战势必为唐军先锋。在龟兹等国的援助下,唐王朝才终于平定了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避免了一场亡国危机。在龟兹国全力援助唐王朝时,吐蕃乘龟兹国内空虚大举入侵,攻占了龟兹。不久,回鹘击败吐蕃,龟兹被纳入回鹘民族的统治之下,人种也逐渐被回鹘人同化。宋朝时,龟兹回鹘独立性增强,其国王还遣使向宋或辽入贡。11世纪末,龟兹人脱离回鹘的控制,归附黑汗王朝,由一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变成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从此,龟兹不再是一个独立、半独立的政权,先后成为黑汗、西辽、蒙古、元朝、察合台后王、准噶尔部等治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公元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龟兹重新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被定名为库车。
龟兹国是个文明古国。印度和欧洲的文化沿着丝绸之路越过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后,就在龟兹绿洲上四处扩散,和当地的各种文化相融合,而汉文化也在龟兹被吸收、发扬。龟兹是古印度、古希腊—罗马、古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汇之处。
受印度佛教东渐的影响,龟兹国是一个很早就开始信奉佛教的国家。自从佛教产生后,佛教石窟原本是印度南部信徒的风俗。这个风俗渐渐随佛教东传,龟兹境内克孜尔千佛洞的开凿,证明了龟兹绿洲曾是佛教东渐的重要驻所。富庶的龟兹国,臣民百姓乐善好施,虔心供奉,使龟兹称为了佛教得以进入中原的重要后方。
龟兹国内,一直流行小乘佛教,石窟壁画内容也是表现小乘教的。小乘佛教认为,成佛要经过个人长期的艰苦努力,累世修行,积集功德。小乘教保持了早期佛教教理,把释迦牟尼当成惟一佛,着重于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主张通过个人修行摆脱轮回之苦。因而,这里的石窟绘有举世无双的佛本生故事,即佛在得道以前的无数世界里的表现。
龟兹佛教石窟壁画上所绘制的佛本生故事,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有的已达到很高的境界,感染人的能力非常强。壁画中有一个《鹦鹉奋身灭火》故事:
古时,有一座大雪山,山上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各种飞禽走兽在林中繁衍生息。一天,森林忽然发生火灾,野兽惊恐地四散奔逃,却无处藏身。森林中有一只鹦鹉,名叫欢喜首。它原本可以安全地飞离着火的森林,却因为对面临大火威胁的野兽十分同情,决定扑灭这场大火。欢喜首飞到有水源的地方,将翅膀伸进水里,然后飞回去,把水滴洒进森林火中,日夜不停,坚持不懈。天上的帝释宫被这种行为感动了,发生了震颤。居住在帝释宫里的天帝释提桓受到惊动,奇怪地问:“我的宫殿为什么会震动?”众神都不知道原因。释提桓开天眼向凡间望去,只见一只鹦鹉,怀着大慈大悲的心肠想只身灭火,但森林烈焰熊熊,靠一只鸟的翅膀沾的水滴,即使竭尽全力,也不能稍减火势。
释提桓来到鹦鹉面前,问它:“这片森林这么大,方圆数千里,你的翅膀所能取得的水,不过是微微几滴,怎能灭掉这样大的火呢?”
鹦鹉回答:“森林虽然宽广,但我的心胸更宽广。只要我坚持不懈,一定能够把火灭掉。即使我灭不掉,还有来世来生,非灭掉大火不可。”
释提桓被鹦鹉的行为感动,降下大雨,把火浇灭了。
虽然没有文字的说明,但龟兹石窟壁画用高明、生动的绘画技巧使人看画如同看书。画中表达的主体,也确实让人的心灵受到启迪、震撼。
龟兹的佛教是如此独具魅力,而龟兹的音乐、舞蹈也不遑多让。
汉魏以来,西域的龟兹乐就成为中原宫廷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吕光伐龟兹后,就带走了许多乐舞艺人和多种乐器。在割据凉州建立后凉国后,吕光把龟兹带来的乐舞伎和琵琶、筚篥、箜篌、羯鼓等乐器,汇集中原艺人组成一支庞大的乐舞队。在他的亲自主持下,龟兹和中原的艺术家们把大量的龟兹乐曲改编后,又和西凉地区的乐舞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西凉乐,又名秦汉乐。此后历朝历代,龟兹的音乐、舞蹈都在宫廷中时时出现,连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中也有龟兹音乐的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僧人玄奘也曾亲自领略龟兹的音乐与舞蹈。玄奘印度取经归来后,途经龟兹,正好碰上了龟兹国盛大的节日——行像节。那时玄奘已经是赫赫有名的高僧了,龟兹国王邀请玄奘登上了城门上临时搭的木棚,和王后宫女一起观赏节日庆祝典礼。玄奘描述说,一座高达三丈的巨大佛像立于四轮车上,由几个僧人缓缓推着,从城外向城门驶来。玄奘合掌迎候,国王卸下王冠,赤脚捧着一炷香走下城门,跪在佛像前,王后及宫女从城楼上撒下五彩缤纷的花瓣。这时,城楼上各种乐器一齐响起来。男女老幼赤脚露膀,手拉手用水尽情互相泼洒,边浇边跳着舞,并用绳索钩套来往的行人,把水往他们身上浇去。连玄奘也被这国王邀请,脱去袈裟鞋袜,同大家一起且舞且泼。以后,龟兹国的“乞寒舞”传到中原,再由中原传到缅甸、云南一带,成为“泼水节”。
所以说,龟兹国不仅在政治上世代与中原友好相处,而且,在文化艺术上也与中原有诸多交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的古国中是不多见的。
龟兹古城与它的缔造者的消亡
在新疆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有一座古城。古城周长近8000米,除东、南、北三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全城成不规则正方形,城墙高约2~7米,由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古城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彩陶片、铜件、汉五铢钱、龟兹小钱、开元通宝等。据专家确认,这座古城就是当年的龟兹国留下的,是当年龟兹国的都城。古城仍在,当年在这里生活的龟兹人却不见了踪影。
龟兹古城是一个让人费解的历史之谜。龟兹国当年所在的绿洲,如今仍然一片生机,很多新疆人就在这里定居。它既不是毁于战争,也不是毁于自然,更不是毁于瘟疫,甚至也不是毁于宗教之争。那么,龟兹古城的消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对于龟兹古城的消亡,民间有很多传说。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神话传说并不全是虚假,其中也有星星点点的史实。也许,龟兹古城的消亡传说就隐藏着历史的真相。
公元840年前后,回鹘人西迁,占领了龟兹,龟兹国从此在历史上消失,龟兹人被回鹘统治。历史上把占据龟兹国的回鹘政权称为龟兹回鹘。龟兹回鹘最早的可汗叫庞特勤,称汗时王宫还是龟兹国的都城。庞特勤打算将遭到战争创伤的龟兹都城修复起来。但是,都城里的百姓已经从心底里抛弃了这座城市。因为这里有太多战争留下的悲惨回忆和证据了。在他们看来,这个都城已经受到了诅咒,不管谁称王,刀剑相残是免不了的。这时,巫师也开始出来散布可怕的言论,弄得百姓人心惶惶。
大家开始商量着要逃离都城。开始是一户两户,悄悄地迁走了,并没有引起统治者的注意。慢慢地,迁走的人越来越多,引起官府的警惕和愤怒。
庞特勤将抓到的逃离都城的人*掉,希望能*一儆百,阻止龟兹百姓外逃。结果却适得其反,庞特勤的*戮使人们更加相信都城是凶城,认定巫师所言必定灵验,迁居之势愈演愈烈。
百姓越逃越多,以至于都城的正常生活完全被打乱。庞特勤慌了手脚,召集大臣们研究对策。结果,就连龟兹的贵族们也希望离开这座都城。他们说:这座都城千余年来一直是龟兹国的中心。有太多的战争在这里发生,太多的生命在这里消逝,可能连上天都讨厌它了。我们必须搬离这个不详的地方。
大家都要求迁都,庞特勤也就不再拒绝了。迁都的决定得到了民众的拥护。百姓不再私自迁居,而是等待可汗的安排。
要迁都,就要先选择新都的城址。选择新城地址的是一位大臣。这个大臣先是选定了龟兹西去100多公里的克孜尔千佛洞的附近。那里有一条美丽的大河,足以养育一个都城的人,而且河床宽阔,草滩如茵。但就在选定的当天晚上,大臣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新迁的都城里,到处都是森森白骨,人骨的架子横七竖八地甩得到处都是。一位白胡子的长者,拄着一根长长的杆子,用凄惨的哭腔不断地重复喊着:“罪过呀,罪过……”
大臣从梦中惊醒,到处打听,才知道那块土地上发生过“千佛*”的惨剧——一场惨烈的宗教之争。当时血流成河,数千冤魂至今不得安宁。很显然,那里不适合建造都城。
接着,大臣选定了在龟兹东边20多里的一个叫大龙池的地方。这地方倒是个吉祥之地,过去迎接汉王朝的使者,都是在这里设坛迎奉的。大龙池也确实有一池水,虽不够充沛,但供应一个万人的都城是绝无问题的。只是,一场风沙就打破了大臣的梦想。这风沙刮得奇怪,呜呜哇哇之中传出一个声音:“罪过呀,罪过……”大臣虽然不知道原因,但鉴于曾经做过的梦的缘故,立即放弃了这个地方。
奔波数十天毫无结果,大臣只好返回。但走到距都城仅有40里的地方,突然鼓乐齐鸣,一支迎亲的队伍出现在前面,就地歌舞起来。新娘新郎的歌唱中,不断地重复着“逛新城”的话。大臣环顾四周发现,这里是距离昭怙厘佛寺最近的地方,是玄奘法师讲经之地,这里的姑娘美如花朵。有了“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龟兹的姑娘一朵花”之说。
大臣于是上奏庞特勤,开始迁都。跟西域其它古城消亡情况不同,龟兹都城不是因战争、灾荒的缘故搬迁,所以迁都的工作非常从容。人们把所有家当运走,连房子也拆掉。王宫里能搬的也都搬尽,搬不走的高大宫房也只留下了个空架子。不到半年,龟兹都城便只留下废墟。几十年后,人们开始在龟兹都城的旧址上种庄稼。庄稼长得是出奇的好,人们就进一步开垦,最后连残存的遗址也给清光了,只剩几面城墙。
这就是龟兹古城被废弃的传说。既然是传说,就需要经过考证再确定是否可信、有多少可信。但是,龟兹古城消亡的来龙去脉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记载。因此,龟兹古城是如何被抛弃的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的研究。
与龟兹古城不明不白的消亡相对而言,龟兹人的行踪脉络就清晰得多。
历史上的龟兹人,从汉朝开始分为两支,一支向中原进发,融入汉族,一支留在原地,最终被其他少数民族同化。
龟兹人的内迁始于西汉,晚至唐朝中期,规模时大时小,人数或多或少。他们迁入内地,始则聚居于一两个地方,后因各种原因,逐渐扩散至大河南北。内迁的龟兹人先后涌现了许多风流人物,为开发我国北方地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国时期,曹魏统治河西,当地的龟兹移民被迫成为曹魏的属民。由于曹魏政权系篡夺东汉而来,龟兹移民始终耿耿于怀,对曹魏抱有二心。为时不久,他们即摆脱曹魏的羁束,投归汉朝的正统——蜀国。《三国志·蜀后主传》记载:(延熙)十年,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
关于龟兹移民南迁的事,《三国志·姜维传》记叙得更为详细。上面说,延熙十年,蜀国大将姜维领兵北征,与曹魏大军鏖战于临洮以西,河西与曹魏政权的联系一时中断,白虎文得以乘机率众与治无戴所部共同投归蜀国。
后来,蜀国被曹魏所灭,姜维降于曹魏统帅钟会,颇受信用。钟会叛魏,姜维建议利用所降蜀军袭*魏军,反被胡烈为首的魏军将士剿灭。白虎文所率的精壮为蜀军一部,因为是钟会和姜维用来谋*魏军将士的主力,事后被曹魏北迁至秦州一带,交由胡烈管束。晋朝取代曹魏后,设置秦州,以胡烈为秦州刺史,龟兹移民即在胡烈的管辖之下。公元268年(晋武帝太始四年至六年),西北灾荒连年,百姓饥苦不堪,群起*乱,龟兹首领白虎文再次率众暴动,攻*了秦州刺史胡烈。凉州刺史牵弘派部将田璋率精兵讨伐,暴动民众终于被镇压下去了。
南迁蜀中的龟兹人并未被全部北迁至秦州,直至南北朝时,蜀中仍有龟兹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龟兹人迁往内地的潮流,直到唐朝时才渐渐止息。据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是龟兹人的后裔,很可能还是龟兹王族的一支。总之,迁入中原的龟兹人渐渐被汉族同化,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留在龟兹国的龟兹人也没能逃脱被同化的大趋势。公元11世纪末,回鹘的喀喇汗王朝改信仰伊斯兰教,对西域诸佛国发起了旷日持久的“圣战”。龟兹国被攻陷,纳入回鹘统治。公元14世纪,改信伊斯兰的察合台汗秃黑鲁帖木儿对龟兹的佛教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对佛教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佛教寺院庙宇被拆毁,佛像被捣毁,佛教经典文献被焚烧,佛教教徒被屠*,具有千余年历史的龟兹佛教文化被破坏殆尽。当地佛教僧侣或被迫接受伊斯兰教,或逃往异国他乡,或抗拒被*。留在龟兹的龟兹人,渐渐被其他民族同化了。
龟兹大事记
西汉宣帝时,因龟兹先王*死校尉赖丹,长罗侯常惠合5万人进攻龟兹。龟兹王绛宾立即归顺降服。后来,绛宾求娶解忧公主与乌孙王翁归靡长女弟史为妻,与弟史一同入朝觐见汉皇,回国后大力推行汉化。绛宾死后,其子丞德自称汉皇外孙,龟兹与汉朝交往愈发密切。
公元91年,龟兹归顺汉朝。汉以班超为都护,在龟兹的它乾城发号施令。但因与中原交通被阻,西域都护撤回。终汉之世,龟兹叛服不常。
公元379年,吕光奉苻坚之命进攻龟兹,大破龟兹等诸国联军,并将高僧鸠摩罗什带回中原。
公元5世纪中叶,龟兹一度被北方的柔然民族吞并。后来柔然衰弱,龟兹得以复国。
公元644年,唐军讨伐焉耆,龟兹与焉耆结盟抵抗。唐太宗命阿史那杜尔率兵进击龟兹。第二年,龟兹国王被俘,西突厥降唐。几度反复后,唐王朝终于完全收服龟兹,将唐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都城,下设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龟兹开始成为唐朝统治西域的中心。
公元840年前后,回鹘人西迁,占领了龟兹,龟兹国从此在历史上消失,龟兹人被回鹘统治。
公元11世纪末,龟兹人脱离回鹘的控制,归附黑汗王朝,由一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变成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从此,龟兹不再是一个独立、半独立的政权,先后成为黑汗、西辽、蒙古、元朝、察合台后王、准噶尔部等治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公元1758年,龟兹重新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被定名为库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