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桥话画: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宋代最高成就的白描作品

汉桥话画: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宋代最高成就的白描作品

首页角色扮演武道长卷更新时间:2024-10-25

《朝元仙仗图》,北宋,武宗元,纵44.3厘米,横580厘米,现藏于美国收藏家王季迁处。

名画鉴赏

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历代统治集团,特别是宋真宗及宋徽宗时期,曾大规模修建道观,道教绘画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发展。《朝元仙仗图》也是在此背景下创作的,这幅画作颇有吴道子之风。朝元(chao yuan)原意是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后来道教中引申为朝拜元始天尊。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画面描绘的就是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场面。

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的构图和技法颇有吴道子遗韵。据考证,该画卷可能原是北宋初年道观壁画的小样,其画面匀称、明丽、健康、完美,代表了宋初道释画所特有的清秀娴丽的画风。

《朝元仙仗图》为绢本全卷白描画,长790厘米,高58厘米,真正的高头大卷。所谓白描,原来指的是壁画绘制过程中所用的粉本,过去的壁画往往是由一个非常优秀的画家、画工创作出一幅底样,绘制成壁画,如果这幅壁画受到众人欣赏、接受的话,就会有更多的顾客需要这样的壁画,于是会由另外一些画家甚至包括创作画家本人,保存这幅壁画的白描稿以作再绘制时的参考,《朝元仙仗图》应该就是这种情况。《圣朝名画评》中赞美一位叫王璀的画家时就说他不畏寒冬,也要跑到洛阳玄云庙去看吴道子的壁画,布满灰尘的地方,他也会“拂拭磨刮,以寻其迹”,他“寻”无外乎是两方面:构图与细节的处理,以及吴道子的笔法风格。

传统的中国绘画,更将线条视为灵魂,古有传统“十八描”之说,就说明我们的前辈文人、艺匠等对线条的研究和总结,已经达到非常高的艺术境界。《朝元仙仗图》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尽管历代学者对其年代、作者有不同的推测,但都无法改变《朝元仙仗图》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

这卷白描画的是道教中的东华天帝君、南极天帝君以及金童玉女、神王力士、仙官、侍从、仪仗构成的行列,同去朝谒天上最高统治者元始天尊的情节。

图中所绘帝君、神将、金童、玉女等仙道人物的整个行列共87位神仙,其中男仙11名,神将8名,其余都是仙女。行队的开道者为护法神,天帝的形象比其他神仙要略大一些,头上有圆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等簇拥帝君自右至左前行。与早期人物画如《历代帝王图》等作品中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比例处理方法一致,各位神仙的一旁还以楷书注明其职称,如“太清仙伯”等等之类。这八十余位神仙在玉阶上逶迤而行,浩浩荡荡,阶前云气氤氲,莲花绽放。画面中对不同地位阶层都有不同的形象特征描绘,帝君及男仙形象端庄,神将威猛,众多的女装神仙则轻盈秀丽、曼妙多姿,形态神情各具特色,头饰、玉佩、服装更是因人而异,各具其态。

全图线条遒劲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衣袂飘举、神采飞扬,虽不设色,却有五彩缤纷绚丽夺目之感,人物的面相以淡墨写成,修眉秀目,端雅而高古,配以华美的装饰,珠络宝钗,珊珊环珮。衣裙袍带则用浓墨描出,线条遒劲而绵长,衣袂宛转飘翻,爽爽生风,深得“吴装”之风韵。他们手持珠幡香篆、奇花异宝,还有一队龟兹乐人,奏弄着琵琶笙笛等各式乐器,神态雍容而妙曼。全图虽无设色,却令人觉得满纸流光艳采。难度最高的是这八十多人的位置安排,以及衣裙飘漾时的交互穿插,画家都能处理得自然妥帖,婉约流丽。

画卷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画家描绘了稠密重叠的衣褶,既规整又有变化。《朝元仙仗图》在线条变化上更大一些,下笔起始时斫铁斩钉,力度十足;再往下行笔,轻快流畅又不失筋骨内涵;收笔时自然得笔,笔画较细。笔迹的提按变化,能让人联想起画家作画时的神采飞扬、挥洒自如。画史上称武宗元是学习吴道子的高手,吴道子的线条最受人们重视,被评价为下笔迅捷磊落,其势圆转,尤其是所画人物的衣纹,历来被赞誉为“吴带当风”。这与《朝元仙仗图》表现出来的特色更接近。流畅的线条,读来满卷有飞动之感,如果想象将这卷白描放大至几米高的壁画中,再赋上颜色,该是怎样壮观的场面!

画趣拾珍

在道教神话中,在元始天尊下有南极、东华、北真、西灵四个帝君,他们下面是三界二十八天,每一天都有一个帝君,也都各有自己的名字。层层叠叠的,是一套复杂的体系。而且,凡有道观必有壁画。画壁画之前,一般都由著名画家起草样稿,称为“粉本小样”。类似的还有白描稿《八十七神仙卷》,两者极为相似。《朝元仙仗图》卷上有墨线方牌,牌内写着神仙的名称,《八十七神仙卷》上没有神仙题名。《朝元仙仗图》卷是当时道观壁画的稿本,照着稿子上墙,然后再上色,起稿和上色一般是两个工种,照古书里说到过的“画缋之事”:一是画工;二是缋工。这卷小样因为是稿本自然不必上色,所以给人留下白描长卷的印象。其实,最终的成品如同我们常见的壁画那样,一定是五颜六色、金碧辉煌的。我们面对画卷,不得不相信纯粹的白描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画面的塑造,而不必依赖色彩,想必这一历史价值,武宗元本人是不大可能预料到的。

北宋统治者继承了唐朝崇奉道教的政策,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是这一政策的奠基者。在夺取后周政权时,赵匡胤利用华山高道陈抟等人为他争取群众,称帝之后他还登门向道士刘若拙、苏澄隐请教“治世养生之术”。赵光义崇尚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对黄白术、养生术十分感兴趣,不断修建宫观并给予经济优待。宋真宗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澶渊之盟刺激了他重视本土宗教,用大量精力来扶植道教:宣扬天神降临、天书下降,尊神明赵玄朗为“圣祖”,并封禅泰山;大量兴建道观;制订节日、敬神乐章;迷恋神仙方药、外丹黄白、养生之术。

赵匡义当了皇帝,倒让洛阳夹马营一度改街名,称“双龙巷”,因为两位皇帝都在此出生。从此,每逢正月十五舞龙灯,双龙巷便舞出两条龙,一条为火龙卷尾象征赵匡胤,一条为青龙扫帚尾象征赵匡义,两条龙同时出巷,彼此呼应,成为独特风景。宋太宗登基后与北汉作战,战事吃紧,多次巡幸洛阳,部署两京防务,下诏洛阳太微宫恢复最初的宫名上清宫,又在开封城内仿照洛阳上清宫再建一座汴京上清宫,以便随时祭祀。由此,上清宫之名日益响亮,各地修建的道观也开始沿袭上清宫之名。

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太宗去世,帝位传给了其子赵恒,是为宋真宗。宋真宗和唐玄宗、后唐庄宗一样极力推崇道教,把道教推向国教地位,使中国道教再一次走向鼎盛时期。当时宋、辽进行了一场战争,宋虽获胜却签下了“澶渊之盟”的和约,每年要向辽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人们认为这是“国耻”,但已无法挽回。于是,宋真宗身体力行崇道,表示宋王朝政治稳定、财力雄厚,以显示给国人看,更显示给强大的北方邻国辽国看。宋真宗曾三次亲临上清宫。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二月,宋真宗率文武百官到洛阳,驾幸上清宫后,命人在上清宫举行大型臣民聚会,饮宴三天,可见场面宏大。宋真宗驾临上清宫,上清宫名声大振。上清宫住持特约当时洛阳著名画家武宗元,在上清宫廊壁上画《三十六天帝》,其中的《赤明和阳天帝》暗中画的是宋真宗之父、宋太宗赵匡义的真容。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三月,宋真宗第二次驾幸上清宫,当他看到《赤明和阳天帝时不禁脱口惊呼:“此真先帝也!”他立刻命朝臣焚香,亲自跪拜。在该图前,他停留了很长时间,恋恋不舍。随驾宰相张士逊曾写诗记载其事,其中有句云:“曾此焚香动圣容。”由此可见此图的逼真。武宗元擅长画释道人物,据说他17岁的时候曾在洛阳北邙山老子庙墙壁上做壁画,被时人称许,可见他早年就画技高妙,为人所知。武宗元主持绘画过皇家道观玉清昭应宫壁画的创作,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项壁画工程。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下诏在东京汴梁新建玉清昭应宫。玉清昭应宫原定15年完工,因工人们日夜兼程,耗时7年最终完成,据说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的要求是近乎苛刻而且不计成本的,如果有哪面墙体稍不合规矩,即使上面已经贴好金箔了,也要推倒重来,建成之后有人以阿房宫等古代历史中最奢华的建筑群与之相提并论。宫中殿堂共2 610余间,金碧辉煌,壁画雕塑规模也甚是壮观庞大。玉清昭应宫中的壁画由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画家,有近3000人应征,然后选拔能者,最后中选的画师只有百人左右,武宗元为第一。这些留下的画师被分为左、右两部,分绘两壁最主要的壁画,掌管右壁壁画的是一位叫王拙的山西籍画家;而掌管左壁壁画的长官便是武宗元。武宗元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名手”。可惜的是,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在一次大雷雨中,玉清昭应宫除了长生殿、崇寿殿,都遭到毁灭,这些壁画都没有能够保存下来。我们只能从传世的《朝元仙仗图》卷,以及另一卷相关的佚名《八十七神仙卷》来想见玉清昭应宫壁画的概貌与风格。不过,流传说当时著名的画塑高手高文进、王拙、张昉、崇穆、吕拙、龙章等都参加了绘制工作,武宗元则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此后,武宗元又于洛阳、许昌等地寺观绘制道佛壁画。嵩岳庙的《出队》、许昌龙兴寺的《帝释梵王》等都是他的作品。当时开封洛阳一带寺庙道观壁画亦多留有其画迹,皆为人称道。嵩山天封观有他与王兼济对画的出队、入队图,气势非凡,他与王兼济在洛阳三圣宫画太一尊神,人物高有丈余,也为时人称誉。而流传至今的《朝元仙仗图》更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朝元仙仗图》卷上钤有宋徽宗藏印四方,应是宣和旧物,但是没有作者款印。卷上最早的题跋是在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所题。《宣和画谱》载,唐吴道子的壁画稿本卷轴《列圣朝元图》、宋武宗元的壁画稿本卷轴《朝元仙仗图》都藏于宋宫府库内。后金人南侵,宋宫被毁,所有宫中之画散失殆尽。后来,一幅无款画流落民间,一直传为吴道子的《列圣朝元图》。到了元代,书画名家赵孟頫在大德甲辰年(1304年)的题跋说,经过考证之后,他认为这是武宗元的真迹,即《宣和画谱》著录的《朝元仙仗图》。后世普遍认同赵孟頫的说法,此卷也是现今所存武宗元画作的孤本。卷前引首为罗振玉所书,画末绢素有张子颙、赵孟頫两跋,梁启超则题在拖尾裱纸上。另有张大千长题及谢稚柳的观款,年代均较晚,已是王己千购藏之后。画幅除钤有宋徽宗的四方藏印外,还有柯九思、刘珏等的收藏钤记,又有黎简和梁启超的收藏印章,大约在清中叶已流传到广东。它与现存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钱选《梨花图》卷,以及香港私人收藏的罗聘《鬼趣图》册,在清末并称为“广东三宝”,原藏故宫博物院,后被盗,今存美国收藏家王季迁处。

名家小传

武宗元(?—1050年),初名宗道,字总之,白波(今河南孟津)人,被称为“宋之吴生”,北宋著名人物画家。他少年聪慧,尤喜读书、绘画,经常到洛阳道观、寺院观赏临摹唐、五代的名家壁画,武宗元的画法学习曹不兴和吴道子,《宣和画谱》说他“笔法备曹、吴之妙”, 世誉有“吴带当风”之妙,所画道释鬼神及人物肖像成就最高。武宗元的父亲武道与前宰相王随为布衣之交,武宗元的才华受到王随的赏识,遂得与王随的外甥女联姻,步入仕途,他并没有成为一名职业的宫廷画家,而是当上了“虞部员外郎”,这个官掌管的是京城的山泽、苑囿和场冶,但他最擅长的还是作画,而且从事的主要还是壁画创作。传世作品有《朝元仙仗图》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