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徐州老街(巷)——徐州传唱的数字歌谣

带你走进徐州老街(巷)——徐州传唱的数字歌谣

首页角色扮演万古仙踪更新时间:2024-04-30

#徐州头条##大学##科文# #江苏头条# #徐州新鲜事# #徐州# 徐州老街巷之

数字歌谣

徐州地方民谣,有个”一到十”的地名歌谣、但是说不完整。只有一到五、和七到十的地名、就是没有“六”的地名。

一人巷

一是一人巷。一人巷徐州不止一处、中枢街西头有个和风化街相通的一人巷、有三十多米长、两侧是高墙、没有电灯。石磊巷与彭城路之间有条更长更险的一人巷,约有60米长、两侧房屋的屋山高耸、全部是石墙,长时间的风雨淋漓、墙体班驳苍苔、荒草丛丛。因为靠近户部山、所以这条巷是倾斜的、东高西低、路面是凹凸不平的山石,而且常年渗水潮湿。有人骑车凭借下城、由彭城路滑向石磊巷、但总不能如愿,不是因坎坷,就是因突然迎面来人而停止。巷道狭窄、不侧身便不能通过。一老人告诉我,此巷的东口内、还设过卡、立过栅门、还残留着两根断木、看来果然是到关口。

到了21世纪,说徐州还有一人巷、或许都不相信、但它却存在。那就是矿务局一中和煤建三街二处宿舍之间,有条小路,长不足50米、宽1.5米、被林为一人巷、周围几所中小学学生,居民甚多、每逢上下学、上下班、便出现堵塞现象。如果遇上阴雨天,这个“路不平、水不通、灯不明”的小路、更是泥泞难行。

2008年被列为市重点工程,经过整治,已经拓宽至6米的混凝土路面、双侧各设3米宽人行道、埋设了路灯。

二眼井

二是二眼井,在中枢街,有两个井口、故称二眼井。它也是井下并、明末黄河淹没城市后,人们在原地打井,打在旧井上、形成井连井的奇观。如今并没有了,还保留着地名,保留着古风,称为“二眼井社区”,即原来并周围的居民小区,包括五中以东那片地方,走进二眼井社区的巷陌,可以感受那种对井的眷恋的情愫。二府街、二坝窝也有二,没有入列,大概因为没有井的情愫深罢。

三马路

三的地名不少,三马路、三民街、三道弯、三官庙等,但人们习惯把三马路扯进来。其原因或许是三民街百姓多称为“下街”,三道弯、三官庙知道的人少的缘故吧。

三马路的历史始于清末,均是因为铁路开通、东车站兴旺热闹、与市内交通、商业、客栈的方便,才形成的。先有了大马路,而后才有了二马路、三马路。

三马路很短,东从复兴路西到黄河沿这一段,百余米。早期客栈多、店铺多.也有人开过厂坊。徐州沦陷后,这条路的许多店面被日本人霸占了,开了一些”料理”、“妓院”、乌烟瘴气。尽西头一家工厂,被日本商人强占,建成酒坊。解放后三马路改称青年东路。

四道街

丰财四道街现在依然存在。它是清末,徐州城新形成的居民区。它在故黄河北岸,那儿有块“老营盘”,与清末平捻有关。后因为津浦铁路开通、靠近车站而又地扼东北闸口,逐渐兴起。这地区兴起与丰财街的命名,曾与徐海道尹段晓昌有关,他占据了黄金地段,开油坊、面坊,发了财,吸引四方人来,形成新庄,取名丰财。丰财丰财,财丰了,兴起一道街又一道街,直建到黄河岸为止。这四道街,自然以商贸、客栈、油面酒坊、餐饮摊铺为多,生意人多,四乡人多、穷苦人多,在此寻求落脚立足之地,所以自然是棚户为多。

2008年,徐州兴建几个商贸服务圈。四道街,是在以淮海广场为核心、围绕淮海东路、黄河东岸、复兴北路区域建设淮海广场商务圈。利用地利,发挥徐州火车站、汽车站、朝阳市场的集聚效应,配合四道街华厦国际商都和东站商业步行街项目开发,形成徐州东部繁华的商贸区。

五孔桥

五孔桥在建国路故黄河上,是座石桥,正式名字是利济桥,但没叫起来,因为桥有五个又大且圆的桥孔,便以五孔桥取而代之,以至淡忘了本名。碧波倒映桥孔,杨柳拂岸,这五孔桥自然也是徐州河上一景。

我在奎山认识一位88岁苗师傅,他自豪地说,这五孔桥是我们苗家人苗素轩主持修建的。苗素轩南京测绘学堂毕业,曾在上海、福州等地任职。1932年在铜山县署建设科供职,除主持疏通过奎河、玉带河,整修过中山街、道平路路面外,1937年修筑利济桥、加固黄河岸坡则是其一桩大事。桥身巨石镶砌,桥洞宽宏、桥栏杆设计别致,由铁铸的三叉戟排列而成,两端有石狮相护。

解放后,五孔桥依然是东去天桥、铜山、西进城区的要道,负担益重;黄河又额遭大水,泄洪不畅,五孔桥已经不适应形势需要,1996年,因市政建设需要、五孔桥拆除,重新修建一座现代化大桥。

七里沟

七里沟、八里屯、九里山、十里铺,这几个地名都是计程而名,从旧徐州府署为起点、七里沟、十里铺在南,八里屯、九里山在北,当然计程只是约数。

七里沟的战事发生在唐代。昔日七里沟,五十年代由于胡大勋的功劳,奋发图强、变沙滩成果园。随后彩印厂、果品公司迭起。九十年代又变成“淮海经济区第一”规模的农副产品批发中心。曾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称号。104国道、京沪铁路在其侧,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已经由国家批准立项,朝着总体规划占地380亩、“全国第一”的农贸批发市场目标前进。由七里沟市场迤俪而南,陆续建成新世纪装饰城、徐州汽车南站、淮海食品城彭祖楼、徐州国际会展中心,渐渐和新城区连接在一起。

八里屯

说起来,八里屯确有些历史。民国时期,是徐州开展农民教育最早的地方。1936年,八里屯曾作为苏北铜山农村经济的典型,由徐州省立民众教育馆,对其(代表铜山)和萧县的长安村两地进行调查,情况是:铜山、萧县有大车的农家各占11%、26%;无大车的农家各占89%、74%;有犁耙的农家各占21%、35%;无犁耙的农家各占79%、65%。有大车的人家全是地主富农,而无犁耙的人家几乎全是贫苦农民。根据同一调查,可以看到农具分配和耕地分配间的相互关系,徐州地区比萧县还穷困啊。这项调查,作为民国农村经济状况的重要数据资料,载入历史。

八里屯在徐州北九里山下,相传是汉王刘邦屯兵的地方,几十万大军,说是屯兵方圆八里。这是汉文化,徐州人重视开发汉文化,现在有所八里小学,是江苏省模范小学,就做起汉文化的文章,把汉画像石艺术引进校园,开展水墨汉画、雕刻汉画、胶皮汉画、粉印汉画,使学生熏陶在故乡情中。

九里山

九里山的历史和故事,已经人皆知晓。“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的民谣已经流传了千百年。九里山口百丈崖壁上刻有张爱萍将军书写的“九里山古战场”道劲大字。九里山又名九嶷山,是徐州城北的一道天然屏障。因东西长九里而得名。九里山每座山头随物象形、为象山、虎山、龟山、琵晋山等。九里山还有金潭湖、玉潭湖两个湖,未被人识。水深晶莹,没有污染。

在白云洞旅游处工作的蒋先生认为,其实,帝王视中的九里山,绵延数里,气势磅礴,山南是滚滚黄河,是符合“头枕山,足踏水”的墓葬风水之地。因此,西汉历代刘氏贵族都青睐于九里山这块宝地,所以这里汉墓众多,火山汉墓、天齐汉慕、架山汉墓群和大名鼎鼎的龟山汉墓都集中在九里山附近。

蒋先生又说,而在神仙视中,九里山则是洞天福地,古人留下“神迹千秋仰,仙踪万古流”的赞叹。白云洞中发现数十万年前大量鹿角及其他珍奇动物化石,成为江苏古生物化石保护点。洞内有宋人的摩崖石刻诗文,以及旗杆石、磨刀石、平山寺、各种民间传说,至今扑簌迷离。

现在的九里山,古战场硝烟不再,白云洞、龟山汉墓的开发,使之变成了旅游胜地。几所学府的崛起,莘辛学子的身影,成为人文荟粹之地。

十里铺

十里铺在城南,是徐州南下的古驿站。这条驿道是从府署(彭城路1号)开

始,经过奎山下启程的。古制驿道十里一铺,十里铺是出城后的首站、尔后是二铺、三铺、四铺。前年,我从奎山出发寻找古驿道,发现十里铺外有条四五百米的土路,路旁芦苇丛丛。老农相告,这就是民国时候,出进徐州城的老驿路。现在,土路已经被津浦铁路、高架公路所挤占、所代替,连十里铺村也被开发,成为矿业大学等学校的生活区。

六??

徐州数字地名歌,分歧问题出在“六”上。六什么呢?询问了好几个老徐州、

没有圆满答案,大都说不知。想了几个,又不合适,如:原来铜山潘塘镇有个六堡村,2008年划归云龙区,它在故黄河旁,但民谣里已经有个十里铺了、有人说六股道,这是铁路上的,但未必属实。如果说第六中学、但是它历更太短。

最合适的是“六角楼”,六角楼是俗称,正名应该是奎楼。徐州奎楼有两处,一是在徐州老城的东南角城墙上,名为奎楼,清初修建,后倾废。同治年间,为推崇文庙的地位,在文庙东边修建奎楼。这两座奎楼都是六个角的。

想看下一个老街巷敬请关注 近期发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