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八种劲的用法概论(三)按与采

太极拳八种劲的用法概论(三)按与采

首页角色扮演武林轶事更新时间:2024-05-10

前文讲述了太极拳最为基础的两个根本劲,掤与捋。那么接下来就要讲述其他劲的用法。

由于太极拳的基本拳理是与八卦密不可分的,那么八卦作为中国传统的阴阳变化体系,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依存与制约的关系体系。这就是著名的五行理论。

因此,在接下来的太极拳其他劲法的讲述当中,我们可以将其做一种归类描述,那么就首先来探讨一下太极拳其中两种劲,就是按劲与采劲。为何将这两种劲归类在一起?因为这两种劲按照五行关系来说,是同属一类的,也就是金。

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先把后天八卦的卦象与五行对应图展示一下:

八卦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图

从关系图中就可以看出,八卦当中的兑卦与乾卦都是属于五行当中的金。那么兑卦对应的按劲,以及乾卦对应的采劲,在五行当中就是金,因此归类在一起进行叙述。

按劲是太极拳的四大基本劲其中之一。太极拳当中,以掤捋作为核心根本劲,但同时加上其衍生出来的另外两种劲,按劲和挤劲,并称为四大基本劲。也就是俗称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四种是基础,后四种是再延伸的变化。也就是所谓四正劲和四隅手的关系。这个在我之前的文章有提及,也就不再多说。

然而太极拳的八种劲还有另外一种区分的方式,也就是四种“进攻手”与四种“化解手”的区别。这里的区分就是以劲的实际用法来进行的。在杨氏太极以及吴氏太极当中,被认为最重要的太极拳母式即为“揽雀尾式”,这一式当中是包含了整个太极八种劲法在其中的。当中就有歌诀为:

揽雀尾式是精华,掤挤肘靠进攻法。

捋按采挒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揽雀尾式

从这个口诀当中,就看到太极拳中,将掤,挤,肘,靠 作为进攻之法,而捋,按,采,挒 为破解之法。也是对太极八种劲的一种划分方式。所谓进攻之法,实际上就是主动之法。以之前掤劲举例,并未和对手身体接触之前,就需要身上具有掤劲。而和对手接触之后,寻求主动进攻以及变化等等,都是需要有掤劲乃至其他挤,肘,靠等劲的变化进行,因此称之为进攻法。相对的捋劲以及其他按,采,挒等,则是在感受到对手变化之后,才进行的应变方法,所以是一种被动应变之法,叫做破解法。

本文进行讨论的按与采都是属于破解法的范围。按劲属于破解法,又属于四正劲。而采法同属破解法,又属于按劲的附加劲。那么就首先来讲解一下按劲。

按可以说是太极拳八种劲当中,从字面描述上最为“形象”的劲了。顾名思义,按劲就是“按下去”的劲。

具体在应用的描述来说,当对手向自己挤过来的时候,我要做到胸部与腋下放空,让对手挤过来的劲失去着力点,同时以双手好似按扶着栏杆一样,控制着对手挤进的手臂,待对手失去重心,或要继续前进维持平衡,又或者是想要撤手回退,只要顺着对手的势子,就可以达到或让对手扑跌,或将对手推倒的目的。这里无非是后续借力送力的结果而已,最为关键的,仍然是最初感受到对手挤过来瞬间,能否做到胸腋放空的要领。

在按劲的歌诀中,有“按是凭栏楼下瞧”的形象比喻。“凭栏”就是说胸口与腋下放空的要领。而所谓“楼下瞧”,这是眼法描述。实际上打出按劲的时候,目光看在地上,那么对手就是扑跌在地上,如果目光放在远处,对手也就是被推出在远处。

在使用按劲的时候,有几个比较关键的要领还需要补充一下。

首先是双手必须是同时管制对手的手臂。如果说按的发力接触点不是对方手臂的话,那么即便这样,自己的双手同样要起到控制与保护着自身躯*作用与目的。

示例图

这里拿上图做一个举例说明。为避免误会,解释说明一下图源自网上,并且实际上由于可能摆拍或者动态截图的缘故,不一定就是表示这里就犯了下文说的错误。仅仅是用图举例而已。

从示例图上来看,这里每位大师打的都有毛病。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双手根本没有任何一点实战攻防当中的技击意义。仅仅为了造型好看,但忽略了太极拳真正技击的要领。

无论是捋劲,按劲,还是采劲,以及挒劲,作为四种破解手,最重要的前提原则就是要能保护到自身的安全,那么,能够控制到对手的双手就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实际上太极拳当中大部分的双手开合动作中,只要是双手同方向运行的动作,例如双手捋,双手按等,双手之间的距离一定不会超过自己一个手肘长度的距离。也就是说永远是自己的双手,同时准备着管制住对手的手和肘。

在网上看到过太多所谓太极大师的表演,可以说,一看到那种“飘逸”“舒展”的优美动作,就失去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因为失去了技击意义的武术动作,哪怕再漂亮,也没有了武术本身应有的本质。

即便是双手不是直接管控对手的手与肘,双手之间的距离也不宜过远。除非单鞭等特殊式子,因为有别的技击目的之外。双手的距离往往都是随时可以能够照顾保护自身躯干头部等。因此通常而说,也是一个比自己双肩略宽的距离为宜。

双手的距离习惯

另外,按劲的时候,胸腋放空,但腰胯以及双脚必须轻灵。

按劲凭栏的要领也是暗指了这一点。按劲时候自身双手乃至胸肩以上上身部分是与对手之间产生抗力的。如果说自己的腰腹双腿部分再僵硬对抗的话,在太极拳当中就属于“双重”。那样即使按出去了对手,实际上也只是凭借蛮力而为。只有腰胯双脚灵活,才能做到随顺着对手的变化而变化。

而腰胯的灵活,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领,就是好像挥动着斧子一样的感觉。

劈柴的劲实际也是按劲

例如我们看到有经验的人在劈柴的时候,实际上身体上半身基本是放松的,因为真正僵硬的仅仅是斧头与斧柄。以腰部为一个核心轴,只要用双臂带动着斧子抡到空中,利用斧子自身的重量引带到需要劈的柴火上面,就可以把木头劈开了。反而是如果有增加了蛮力,既费工夫,效果未必会好。

按劲同样也是如此。看起来好像是我把对手按倒或者推出去,实际上仅仅就是把对手当成了那个僵硬的斧子而作用到了而已。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类比一下形意拳当中的劈拳。

形意拳当中最先练习的劈拳,含义也是这样的。所谓劈拳,其实也就是劈枪式。其动作的要领与技击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按劲含义也是异曲同工。但因为形意与太极毕竟不是一个拳种,其中的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最为明显的是,形意拳当中劈拳是一种主动的技击拳法,在演练劈拳的时候,即使手中没有大枪,也要好像手中有枪一样劈出来。当劈劲出来,着力点虽然在手,但力道所及,却是手之外一杆大枪的距离之处。这就是形意拳所谓力透身后的意思。而在太极拳当中,则是在双手交手之时,将对手看做一杆枪,用双手去控制枪把,把对手当枪一样按劲发出去。

一个是硬打硬进的主动,一个是见招拆招的化解。这就是劈拳与按劲的区别,但其中劲力的使用原理。却是相通的,因此形意拳当中的劈拳,和太极拳当中的按劲,都是在五行当中对应着金。也是这个道理。

本人在阅读徐皓峰先生整理著述的《逝去的武林》一书当中,看到了一则武林轶事:

是说徐导的二姥爷李仲轩先生的同门师兄弟,姓丁。有一次在村中发生了一起冲突事件,许多人打了起来,还拿着很多农具家伙,眼看事情要闹大出人命。在情急之下,这个丁师兄冲进人群当中,用所学的劈拳,见一个劈一个。但奇怪的是,被劈拳打中的人竟然好似被钉子钉在地上一样,一时间愣神在原地,动弹不得,等恢复过来,整个场面上的人都被停下了手。一场冲突就这样化解了。

以前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当是一桩武林奇闻而已。但后来在研究太极拳劲路并且在构思这篇关于太极劲的文章时候,想起这一则故事,忽然有所感悟:原来这个劲和太极拳当中的采劲也是一回事!

那么我们就来讲述一下太极拳当中的采。

采劲,在八卦卦象当中对应的是纯阳的乾卦。从这个卦象就可以看出来,采劲一定是一个短促的劲,不可能是持续的。事实上如果采劲一旦持续下去,就变成了按劲,按劲如果持续,就是捋。捋劲如果持续。。。实际上捋不可能无穷捋下去的,因为捋到一定范围,实际上就过去了,如果要继续给对方施加进攻,就必须是变成挤劲,而对手应对我的挤劲用按劲化解的时候,我又变化成了掤劲。。。这样循环往复,实际上就是揽雀尾的变式,也其实就是所谓推手的过程了。

所以采劲一定是在某种形势之下一瞬间去变化的劲。突发性与冷脆性是采劲以及挒劲的共同特点。失去了这个特点之外,用同样的劲路就已经变成了别的劲。

所以采劲和按劲同样属于金。但采劲是短脆劲,按劲稍微绵长一点点而已。

采的短脆特点,就如同是立竿见影一般。但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就在一个“平衡”与“时机”的把握之上。

采劲的意义,拿古人的话来说: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你力巨细,权后知轻重,转移只四两,千斤方可平,若问理何在,斡捍之作用。

所谓“权衡”就好比现在意义上的天平一样。权就是砝码的意思,衡其实就是平衡的杆子。采就好比是在双方力点到一个均衡状态时候,突然改变了平衡的态势,那么就如同移动了砝码的天平一下,立刻就失去了原来的平衡。这就是所谓“采”的含义。采顾名思义就好像采花一样,是要看时机的。早了花不开,晚了花谢了。所以要有时机观念。

是什么样的时机呢?和按劲一样,同样是在对手进攻的瞬间。按照采法本身对应的化解来说,是在对方进肘的时机。

按照太极宗师王培生先生的文章来说:采破肘。设对方进右肘顶我前胸时,我一侧身以左前臂竖直,与击来之肘的大臂交成十字,左大指尖对正鼻尖,以右手扶住其右手背随以玄关找右肩井,彼必倾,跌,若以玄关找左肩井则彼必仰跌。无论向左采或向右采,左拇指尖与鼻尖的前后关系不变,方为有效。

这其中有几个概念可能需要说明一下。什么是所谓“玄关找肩井”? 实际上这是道家的名词。所谓玄关,并非是人身上的穴位。而是道家练气的一个“窍穴”。大致的位置是在人的面部两眉的中心向前大约三寸的位置。并没有在自己身上。而肩井却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穴位名词,而且在太极拳当中十分重要,因为是很多动作要领当中,肩井穴要和其他穴位相合。

实际上“玄关找肩井”就好比是一个推动摇把转动的磨盘一样,玄关的位置就好比摇把,而人的百汇穴,檀中穴,丹田穴,海底穴(也叫会阴穴),一直到脚底涌泉穴连线的中点处。一一对应联系起来,就好像是一条人体的中轴。玄关这么一找,就是一个旋转。玄关找左肩井就是向左采。找右肩井就是向右采。

但是这个口诀另外一层含义其实是一个“相合”的意思。所谓“找”的意义,实际上就是相合。因此采劲在技击当中,也有主“拿发”的意思。拿就是控制。而发就是顺势发放。所谓控制住的劲,往往在太极拳当中就是合劲。只有相合才能够控制住对手,仅有一边方向的劲,或者相互分开的劲,是无法控制对手的,所以采劲往往也和擒拿锁控的技击含义相结合。

事实上,无论是按劲,还是采劲,还有前面讲述的形意拳的劈劲,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个“相合”的技击含义上面的劲。而且这种劲是一种迫使对手相合目的的劲,但这种迫使对手相合的要领,是在自身上面去寻找“相合”之处。所以这才有“玄关找肩井”这样的心法口诀的归纳总结。这里要说的是,古人这种总结是有着其经验上面的窍门的。那就是不管对手而找自身,因为如果去刻意追求对方,那就是有了目的牵挂,也就是“慢了”只有自己找自己的,才是最快的。很多内家拳法当中“摸自己鼻子”“指自己脚尖”等等之类的技击“窍门”都是基于这种经验总结。

前面讲述的用劈拳把人打的好像“钉”在了地上,实际上正是劈拳打出的“采劲”的效果。能做到这种效果的,首先就是切入的时机要非常巧妙,正好在被打的人一口气出去,还没续上下一口气的时机,二就是劲力上正好让对手上面和脚上根节部分一下子被迫“相合”了。就如同猛然被锤子砸地上的钉子一般。

形意拳当中起手劈拳也叫做“鹰捉”。这个“捉”字。也其实就是这个形容的效果。

无论是按劲还是采劲,所共同的要领都要在保证在全身三节上面的灵活圆转上面。仅有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比一个更加冷脆迅速。但越是冷脆的劲,实际上需要控制把握的细节越是严格。

许多网上太极拳演示当中的采,实际上往往还是短促的按劲而已。在我本人唯一一次成功采劲的经验来说,当时仅仅放空了一切想法,当回过神的时候,对手已经趴在自己脚下,自己却好像根本没有使用出半点的力气。

很可惜的是,自己无论后来再怎么去尝试,也没有了那一次的感觉和效果。看来是本人天赋与努力程度实在不够,写下本文,仅仅是希望能让自己经验心得分享,让真心喜爱传统太极拳的朋友们加以参考而已。

本文声明为原创,谢谢观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