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看“无心之境与真如法身”

从《西游记》看“无心之境与真如法身”

首页角色扮演无心诀更新时间:2024-07-20

《西游记》原著中,唐三藏在两界山遇到被压五行山的孙悟空。吴承恩做了如下的感叹:

原文中说: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吴承恩的这首诗呢?

我觉得,佛曰:“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此言道出了佛法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心与佛的统一。然而,若深入解读,我们可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哲理,即无心之境

无心之境,并非指心中无物,而是指一种超越了物欲、执着和妄想的境界。

在无心之境中,个体不再被外界所迷惑,不再被自我所束缚,而是达到了与宇宙本无间、与万物本无间的境界。此境地,乃真如法身佛的体现。

真如法身佛,超越了形象与概念,没有固定的形态,却包含万象。

它是一种无体的存在,也是一种无相的存在。它超越了色与空、有与无的二元对立,同时也超越了来与去、取与舍的二元对立。它既非绝对的空无,也非绝对的有形,而是在空与有、无与有的交织中展现其真谛。

无心之境与真如法身佛的境界,是内外灵光的统一。

在这个统一中,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宇宙,每一个心灵都包含万法。一粒沙中见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这并非是夸张的表达,而是对真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领悟无心之诀。无心并非指无知或无为,而是指超越了知与不知、为与不为的境界。在无心之境中,个体不再被自己的知见所局限,不再被自己的*所驱使,而是真正地实现了内心的净化和解脱。

真正的佛法修行者,应以无心之境为追求。

他们不再执着于善恶、是非、得失,而是以一颗清净的心去面对世界。他们无所畏惧,无所贪求,无所执着,因为他们已经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不染不滞为净业。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常被各种纷扰和*所困扰,难以自拔。而佛法所倡导的无心之境,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内心净化和解脱的道路。通过领悟无心之诀,我们不仅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和自我的执着,更可以真正地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最后,让我们以南无释迦叶的名义,共同追求内心的净化和解脱。让我们以一颗清净的心去面对世界,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