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碧落碑》拓片(局部)
《碧落碑》(图1)在山西新绛县龙兴寺,其正式名称应该是《唐李训等为亡母造大道尊像碑》,由高祖李渊十一子李元嘉的四位儿子李训、李谊、李譔、李谌所立。
《碧落碑》之得名,异说甚多,或言是因为碑在碧落观,又说是因为碑文中有“碧落”字样,两说似皆有道理,具体则不得而详。欧阳修《六一题跋·唐龙兴宫碧落碑》条说:“《碧落碑》在绛州龙兴宫,宫有碧落尊像,篆文刻其背,故世传为《碧落碑》。”根据造像记,李训等“敬立大道天尊逮待真像”,并非碧落天尊或碧落尊。所谓“大道天尊”,可引《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中潘师正答唐高宗的话为据:“是以大道天尊,有真有应,真则湛然常住,不灭不生,应则有去有来,权示接引。然真应两端,身亦不一,真身则为道本,应身则为化迹。化迹劫劫出见,垂像流音,说经度人,不可称数,以无量大惠摄受群生。”此处所塑造的“大道天尊”,乃是“道”的应身,既符合道本无形的教旨,又满足信仰者偶像崇拜之俗情。
根据碑文,李训等希望以造像之胜因,使母亲得以“栖真碧落,飞步黄庭,谒群帝于天关,携列仙于云路”云云。“碧落”是道教词汇,《度人经》开篇即说:“道言: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薛幽栖注谓始青天中“天苍炁(qì)青,则碧霞廓落,故云碧落”。唐代“碧落”渐渐转化为常用词汇,指天界仙境,《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即是显例。
《碧落碑》字体古奥,于是衍生出许多有趣传说,《洛中纪异》云:“碑文成而未刻,有二道士来,请刻之。闭户三日,不闻人声。人怪而破户,有二白鸽飞去,而篆刻宛然。”李阳冰是唐代篆书的标杆人物,传说他曾见此碑,“览之七日而不忍去,习之十二年而不得其妙”,终于自恨不如,于是恼羞成怒,以槌击之。这其实是欧阳询观《索靖碑》和《化度寺碑》被捶碎两个故事的杂合体,所以《金石录》说:“此说恐不然。阳冰尝自述其书,以谓‘斯翁之后,直至小生’,于他人书盖未尝有所推许。唐人以大篆当时罕见,故妄有称说耳,其实笔法不及阳冰远甚也。”
《碧落碑》小篆与古文夹杂,结构诡异多变,其字样收入《汗简》和《古文四声韵》中。宋以后因为考古家所见三代器物上的文字与《碧落碑》等所号称的“古文”差异甚大,怀疑是好古之人臆造,吾丘衍《学古编》专门批评《古文四声韵》说:“韵内所载字,多云某人字集,初无出处,不可遽信,且又不与三代款识相合,不若勿用。”受此影响,商承祚先生编《石刻篆文编》时,嫌《碧落碑》文字有“作古炫众”之病,弃而不取。晚来战国文字出土渐多,古文字学家修订看法,认为《碧落碑》中的古文虽有拼凑、附会的毛病,但也不完全是向壁虚构,后来中华书局影印《汗简》《古文四声韵》,就将《碧落碑》拓本附入,拓本由张颔先生提供,题跋称“《碧落碑》是目前仅存唯一的用古文写的碑文”,算是论定之语。
图2 黄宾虹篆书对联 丝桐心与钟期会 玉笋神笔故地清
就书法而言,《碧落碑》在唐代篆书中并不特出,书写者把原本多样的古文字结构加以规范,拘束于小篆格局中;如果按照“篆尚婉而通”的标准审视《碧落碑》的线条,呆板生硬是其最大缺点。《金石萃编》的评价甚为公允:“有唐一代篆书碑无多,《碧落碑》尤为有名,宋初郭忠恕所以编入《汗简》。今取碑文与《汗简》参较,《汗简》笔法皆得籀文遗意,此碑笔画皆易以方整,全非籀文面目。”专门学习《碧落碑》的篆书,必然走入歧途,但仍可为书法创作提供参考。以我个人体会,黄宾虹大篆作品(图2)颇具图绘之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着是“轻松版”的《碧落碑》。
顺便一说者,检索禅宗文献,“《碧落碑》无赝本”乃是宋代禅师经常拈起的话头,可事实上《碧落碑》原本刻在天尊像之背,今天流传的本子乃是晚唐重刻,元代还有翻刻本,为何言“无赝本”,真成了参不透的机锋。
(文/王家葵)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