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的“湾区星”:“天琴”探测引力波 “侦察队”慧眼监测山火

闪烁的“湾区星”:“天琴”探测引力波 “侦察队”慧眼监测山火

首页角色扮演夜光森林被选上的三位勇者更新时间:2024-06-28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这天由此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54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创下丰碑,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勇攀高峰。

今年是第9个“中国航天日”,南方都市报推出“逐梦空天 聚星筑链——聚焦湾区航天力量”系列报道,探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航天路线,与航天专家学者、企业等共探湾区航天发展。

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我国去年共成功发射203颗卫星,截至目前我国在轨运行卫星至少达到871颗。中国卫星加速组网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在加快布局“湾区星”。跨越半个多世纪,星空探索正结出累累硕果。

开局布曲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并全国播放《东方红》

心有航天梦,手可摘星辰。“东方红一号”从研制到成功发射,一路尽显航天精神。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58年,*发出了号召。由此,中国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了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程。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中,航天队伍面临诸多困难,不仅要解决卫星本身的一系列新技术,而且所用的材料、元器件、仪器和验证试验的技术设备都需要从零起步。1967年12月,国防科委组织召开“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论证协调会,确定了“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的十二字卫星总体技术方案。也正是在这一年,钱学森亲自点将,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随后,中国科学院便开始了人造卫星的规划工作。

1968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担任首任院长。“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正式进入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领导的快速发展期。

在科研人员攻克的各项技术难题中,有一项令人印象深刻:让卫星在轨道上奏响《东方红》,全中国人民都能通过收音机听到这首来自太空的乐曲。

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介绍,科研人员制作了专门的乐音装置,用电子乐音的方式模拟出《东方红》乐曲,并让乐音装置在40秒内播送乐曲的前8个小节,用接下来20秒进行遥测信号的传递。

不过,一开始试验时,从乐音装置里传出的声音让在场的人们始料不及:乐曲变调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成员刘承熙经过冷静分析,决定请乐音专家来帮助解决这个难题。他专门跑到上海找到国光口琴厂的老师傅,老师傅告诉他要加上谐波,加上去声音就抑扬顿挫了,就比较好听了。

解决了变调的问题,怎么才能让地面上的人听到呢?“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成员胡其正回忆说,研制小组想到了“接力传递”的方法,将卫星播放的乐曲,通过地面接收站进行解码后,发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经过电台的广播,各种型号的收音机都能够完整接收。

1970年4月24日晚9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0时整,国防科委指挥所报告卫星入轨。一时间,“东方红一号”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传遍神州大地,响彻五洲寰宇。

被誉为“人造卫星之父”的孙家栋说:“那个激动的心情确实没办法说,你可以想象那个时候中国的条件,能把第一颗卫星弄到天上去,确实是每一个螺丝钉都是中国自己搞的。真是感觉扬眉吐气。”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历史性、开创性、奠基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影响性。将4月24日作为“中国航天日”,最具代表性和纪念性。

星辰闪烁

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布局“湾区星”

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仍在飞行。跨越半个多世纪,星空探索正结出累累硕果。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我国去年共成功发射203颗卫星,截至目前我国在轨运行卫星至少达到871颗,中国卫星加速组网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在加快布局“湾区星”。那么,如今星空中的“湾区星”含量有多少?

01

澳科一号

代号:星空中站岗的“前沿哨兵”

简介: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科学卫星,是全球首颗低纬度地球磁场与空间环境探测卫星,也是我国地球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能够精确测量自然界的磁场信号,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地磁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磁场导航、空间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撑。现已与18个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将共享观测到的数据等。科学家团队正在计划布局“澳科二号”卫星,将与“澳科一号”配合,连成星座。

事迹:今年3月,精准监测与捕捉近日地磁暴中的地球磁场强烈的时空变化与相关的太阳耀斑,这是国内首次真正观测到地磁暴中的地球磁场巨变。

技能:精准预报或将发生的灾难性事件

工龄:1年(2023年发射)

02

韶关一号

代号:政府治理的“好帮手”

简介:新一代高分辨光学遥感卫星,由韶关市人民政府与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挖掘、物联网、5G、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可在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应急管理、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领域开展业务化应用。

技能:监测

事迹:耕地“非农化”监测、违法违规建筑监测、污染源监测、农作物种植结构监测、森林蓄积与碳汇变化监测、森林火灾监测、河湖“四乱”监测等。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科技支撑,做到“动态监测、全面感知、科学管控”。当前,韶关市林业、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已经有了在日常业务领域中引入卫星遥感技术的意向。

工龄:2年(2022年发射)

03

佛山一号

代号:航天新技术的“试验员”

简介:全球首颗100公斤0.5米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由季华实验室设计研制。目前,佛山一号达到了预期效果,它的意义在于技术示范。

技能:验证航天遥感与微纳卫星对地观测技术

事迹:区别于其他商业卫星,“佛山一号”卫星的相机在同样的质量和成像要求下,达到了重量最低、体积最小、成本最低的最优解组合,让卫星发射成本下降了5至10倍,成果在该卫星成功应用,为我国航天遥感与微纳卫星对地观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高分辨率、轻型化、低成本的技术手段。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防灾减灾、资源开发利用、功能区划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工龄:3年(2021年发射)

04

亚太6D卫星

代号:星空中的“数据传输大师”

简介:是“深圳星”,是世界上首颗为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由亚太星通运营服务。

技能:卫星通信保障

事迹:航天员返回的东风着陆场没有网络信号覆盖,卫星通信是着陆现场唯一的通信手段,卫星为回收现场提供通信保障,确保载人飞船落地后现场指挥和搜救工作顺利开展,已多次为神舟飞船系列、国家重大事件、重点任务和关键时刻提供卫星通信服务保障工作。目前正在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任务的通信保障。

工龄:4年(2020年发射)

05

微景一号02星

代号:星空中的“摄影师”

简介:是广东首颗国际商业遥感卫星,由深圳东方红研制,是一颗15kg的微纳光学遥感卫星,星上搭载了一台视频相机,可实现面阵成像、滑动成像、推帧成像和视频成像,具备光学遥感业务能力,拍摄任务包括城市乡村、港口、机场等大型设施,冰川、湖泊、海洋、沙漠、火山等地形地貌以及城市夜光、星空等。

技能:摄影成像

事迹:2022年10月,该卫星传回大量遥感数据,青海盐池、北极冰川、希韦卢奇火山、非洲之眼的高清图片惊艳全球。此外,还致力于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自动发现和预警,对环境监测、教育、农业普查、火灾监测和城市规划等发挥作用。

工龄:5年(2019年发射)

06

天琴一号

代号:探索科学空白之域的“排头兵”

简介:是我国首颗由国家立项面向未来引力波空间探测的技术试验卫星,由中山大学罗俊团队主导研制。其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酝酿近20年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方案距离实现迈出了重要一步。

技能:探测引力波

事迹:引力波探测将可能带动激光、材料、光学、工程、计算机等诸多学科前沿的发展。“天琴一号”身负三大科学任务包括对空间惯性传感器进行在轨验证、对微牛级可变推力的微推力器进行在轨验证、对无拖曳控制技术进行在轨验证。此外,“天琴一号”也将对高精度激光干涉测量技术、高精度质心控制技术、高稳定性温度控制技术等引力波空间探测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在轨验证。

工龄:5年(2019年发射)

07

“珠海一号”卫星星座

代号:狙击山火的“侦察队”

简介:我国首个由民营上市企业发射并运营的商业遥感微纳卫星星座。整个星座由分布在不同轨道的34颗卫星组成,包括视频卫星、高光谱卫星、雷达卫星、高分光学卫星和红外卫星。计划在三年内发射完成,整个星座对特定地区,将实现每天不低于8次的重返次数。

技能:监测山火、农作物估产、矿山治理

事迹:2022年重庆山火,山火散点多发,屡扑不灭,“珠海一号”卫星星座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对重庆山火过火区域进行提取,基于火灾前后燃烧面积指数差异,精准锁定中心点坐标以及对过火面积有效分析。这是“珠海一号”卫星大数据日常应用场景之一

工龄:7年(2017年发射)

南都调研 总第258期

《逐梦空天 聚星筑链》系列报道

A08-11版

总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陶然 王佳 田霜月

策划:陈实 付可 关健明

执行策划:欧阳云蔚 杨红辉 江英 周全 金国华

统筹:李芷琪 潘莹瑜

采写:南都记者 李芷琪 潘莹瑜 实习生 甘晓琳

设计:刘妍妍 何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