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东岳庙会上的非遗

那些年,东岳庙会上的非遗

首页角色扮演玉扇尺仙更新时间:2024-08-02

每年的东岳庙会期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非遗展示,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与市民能在庙会上与非遗来一次亲密接触,大饱眼福的同时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各式各样的传统手工艺也让人们大呼惊叹。今年的东岳庙会上自然也少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4 月 19 日至 4 月 25 日在岱庙仁安门两侧将集中展示泰山剪纸、泰山皮影、泰山葫芦、泰山糖人、面人等泰山地区传统特色手工艺。在期待非遗展示的同时,让我们回顾下在东岳庙会上出现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皮影:一人演出一台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皮影戏在泰山已经唱了 400 多年。而泰山皮影戏的演出方式是设立影幕,俗称影窗,演员在窗内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等的烘托。乍一看,皮影与杂耍无异,不过几个镂空的皮人儿被人比划。可不要小瞧了这几个小人儿,唱起整本的大戏来三天三夜都不含糊,啥热闹唱啥。在早时,泰山脚下的皮影戏班有十几个,活跃在泰安城的大街小巷,非常受欢迎。

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非常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 十不闲 "。所谓 " 十不闲 " 指在皮影戏表演时," 脑中想着词,口中唱着曲,手里舞着人,脚下踩着槌 ",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目前皮影 " 十不闲 " 绝技在中国就只有泰山皮影的第 6 代传承人范正安先生一人完整的继承和保留下来。泰山皮影经过历代传承,不断发展和完善,于 2007 年首批获得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称号。泰山皮影被誉为泰山文化的 " 活化石 " 多次为国家、省、市*以及国内外重要客人和旅游团体进行专场演出。

百兽图:民间信仰演变来的舞蹈

百兽图又叫 " 百兽竹马 ",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是流传于泰山新泰地区的一种民间社火活动形式,属于传统民间舞蹈。其以民间传说的八仙祝寿的故事为蓝本,以旱船竹马的形式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表演,以求驱瘟辟邪,祈福兴旺。

据介绍,百兽图演员共 9 人,1 人扮马童和 8 人扮 " 八仙 "。八仙各骑一兽,分别是:汉钟离骑雄狮,背玉扇;吕洞宾骑麒麟,背宝剑;张果老倒骑毛驴,背渔鼓;曹国舅骑老虎,背阴阳板;蓝采和骑海蛟,背横笛;何仙姑骑大象,背铁笊篱;韩湘子骑梅花鹿,背花篮;铁拐李骑独角兽,背火葫芦。八兽道具形态各异,分头、身、尾三部分,用铁丝连接,兽头与兽身各拴两条布制挎带,易于演员背于双肩。兽身下沿边用布帘遮盖,以不露双足为标准。

百兽图的表演分 " 串街 " 和 " 打场 " 两部分," 串街 " 是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巡游," 打场 " 是在宽阔的场地上按照规定的动作进行表演。演出前,传承人首先点燃三炷香,三拜九叩,然后带领全体表演人员磕头祭拜后,骑兽着装。演出时先由龙灯、高跷、狮子等开路," 八仙 " 的表演动作主要是 " 跑马 ",有 " 劈四门 "、" 子午络绎 "、" 各条盘 "、" 长蛇蜕皮 " 等,队形的变化由马童调度指挥。" 八仙 " 中的每位演员都有唱词,大都是歌唱天下太平、扬善惩恶、风调雨顺等内容。伴奏以打击乐为主,乐器有鼓、锣、钗,并有唢呐、笙、笛等。

百兽图目前已传至第四代,传承人张传霞制作的 " 百兽图 " 造型各异,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其创新的表演动作生动活泼,花样繁多,引人入胜,唱词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张传霞还十分重视百兽图的传承,闲暇时节经常培育年轻演员。通过师徒传承,培养了 9 人成为 " 百兽图 " 的第五代传人。

记者了解到,百兽图是由民间信仰演变而成的村民自娱自乐的舞蹈方式,且因其浓厚的欢庆色彩和避邪祈福等习俗因素,在当地具有广泛影响。2007 年," 百兽图 "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张传霞也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泰山道教音乐:始于北魏封禅必备

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通过音乐的烘托、渲染,道教的斋醮仪式更显庄严、肃穆、神圣和神秘;在声乐中各种神仙意境得以和谐生动地再现,把人的情感带入到神秘的神仙世界。

而泰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北魏,距今已有 1500 多年的历史。它自诞生之日起便融入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之中。历代帝王对泰山道教音乐更是推崇备至。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都在泰山举行封禅祭祀活动,封禅大典中泰山道教音乐便也成为了重要内容。经过历代道长不断传承与完善,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

据了解,在泰山古道观 ( 岱庙 ) 收藏了古代流传下来较为丰富的道教音乐史料。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二十年(公元 1592 年 ) 神宗皇帝朱翊钧下旨颁发给岱庙《道藏》经书一部,令道人朝夕诵读(藏万历圣旨 ) ,其中载有唐宋时期的道教乐谱《玉音法事》、明《大明御制玄教乐章》,在藏谱中还有清代手抄本《玉音仙范》谱集一部。

泰山道教音乐曲目十分丰富,留下了大量的道教音乐和经典作品,特别是著名的泰山道教音乐 " 尺工谱 ",没有被破译,成为许多专家学者探寻的奥秘和研究的课题,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泰山道教音乐尚保留古代版本由岱庙及碧霞祠历代住持流传下来,由泰安市博物馆收藏。泰山道乐尚保存有一百多首曲目,并已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落子:半说半唱的曲艺

山东落子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境内的汉族戏曲艺术形式,它演变自古代的 " 莲花落 "。落子乐器主要是大钹(俗曰光光)、竹板、节子,而不用弦乐。

据了解,山东落子的唱腔曲调单纯,属于半说半唱,其明快有力的风格非常鲜明地表现了鲁西南人民直率强悍的性格特点。山东落子以其流行地域、语言、唱腔不同,又分为三种口。其中泰安以南流行的为 " 南口 ",影响较大,流行济南及鲁西北的为 " 北口 ",流行于潍县、平度一带的称 " 东口 "。传统书目有《大关西》、《黑松林》、《周仓偷孩子》、《四环记》、《薛礼还家》等。

著名落子表演艺人张青敏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落子项目传承人,其表演手法独特创新,有《英烈传》、《双鞭记》、《马踏归德府》、《粉妆楼》、《小八义》、《施公周庭传》、《十把串金扇》等经典名作,他还结合时代的发展,自编自演了《张老汉讲税法》、《陶渊明司马游》、《计划生育颂》、《夸大蒜》等一系列歌颂党的政策、歌颂蒜乡的节目,使鲁西南落子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张敏表演的节目多次在省、市、县演出中获奖,先后被授予金乡县民间艺术家、济宁市民间艺术家,为了表彰张清敏在曲艺方面做出的贡献,又被授予金乡县优秀民间艺术家光荣称号。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编辑 乔雨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