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2020年12月21号 ,太阳到达黄经270°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又叫“冬节”,是古时的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
“冬至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中出现最早的节气,在2500多年前,古人观察发现北半球这天夜晚最长、白昼最短,是一个特别的节点,也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因此,在我国古代,皇帝会在冬至这天,带领群臣举行祭天大典;人们或到祠堂或在家中祭拜祖先。这也印证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对于冬至节的规格,不同朝代,不同地区,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唐宋时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各放假一天;夏至放假三天;而冬至放假七天,节日氛围也最浓厚,按现在的说法也算是一个“黄金周”了。唐代诗人元稹就在在《冬至十一月中》描绘了冬至的热闹非凡。
《冬至十一月中》
唐•元稹
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
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
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
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
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庆贺往来,一如年节。”从古至今,人们会在冬至这天上山扫墓祭祖,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王安石在《冬至》一诗中就描绘了冬至时节街上的繁华景象,孩子们的欢笑声、小贩们叫卖声此起彼伏,人们都悠闲地逛街购物,颇有现代休闲度假的热闹氛围。
冬至
宋•王安石
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
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
幽闲亦聚集,珍丽各携擎。
却忆他年事,关商闭不行。
而在唐代诗人杨凝式的诗句中,隆冬天寒,冰河未消,大雪初晴时的明丽与温暖,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雪晴》
唐•杨凝式
春来冰未泮pàn,冬至雪初晴。
为报方袍páo客,丰年瑞已成。
农谚有云“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这是古人关于冬至冷暖对后续天气影响的经验积累。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同时还要做好施肥、防冻工作。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时节虽然阳气已经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时节,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从全国平均气温来看,冬至仅次于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冷的节气。进入冬至,人们开始“数九”,根据专家的考证,“数九”至少从北宋开始流行。虽然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但是呈现的都是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
基本上“九九歌”是现在孩子们必学的内容,此刻听着“九九歌”有没有一种瞬间回到小时候的感觉?有人说“数九”一天天数着日子过,可见冬日难熬。但其实数九、写九等习俗更多体现的是古人冬日里情趣盎然的休闲生活。
例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字,每个字的繁体字都是九划,每天写一划,写完这句话,春天也就来了。还有一种九九消寒图,是画上一枝素梅,再画出八十一个梅花瓣儿,每天用彩笔染一瓣梅花,都染完后,春天也就来了。
元代诗人杨允孚的九九消寒诗是这样写的:
《九九消寒诗》
元·杨允孚
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杨允孚在诗后特地加了一段注解: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涂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
在农业社会,春播、夏管、秋收,人们一直都很忙碌,基本上没有时间享受生活。冬至时节,农事稍作停歇,人们开始修整农具,为来年春耕做准备。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逐渐进入到最寒冷的阶段,这时候,勤劳的人们才能拥有一段相对悠闲的时光,所以古人才会在冬至时节有数九、写九的闲情逸致。
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习俗。在安徽合肥一带,冬至又被称为“亚岁”是一年当中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在冬至这一天,吃挂面、南瓜粑粑,也成为延续数百年的习俗。
在我国北方,饺子是冬至的“标配”,饺子形状像耳朵一样,人们觉得吃了饺子可以保护耳朵,民俗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南方人则喜欢在冬至这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大汤圆,寓示着团团圆圆和和满满。苏州地区还盛行冬酿酒,在米酒中加入桂花,不仅能够温体驱寒,更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冬至时节,饮食宜清淡多样化,可多吃具有润肺益胃,补益肝脾肾的食物,如牛肉、羊肉、山药、枸杞等。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暖,不要过度劳累,保证睡眠充足。同时,注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再过几天我们即将迎来阳历新年2022年,让我们一起总结过往的收获,筹划全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
来源: 安徽交通广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