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家的“挂客”习俗
逝者已矣,死者为大。
老家白事,邻居们听到哀音喇叭“不请自到”,各路亲朋还有“挂客”的习俗。
老人入土为安的殡葬事宜,老家称之为“送”,也叫“下湖”、“送殡”。
根据主家意愿,丧事办的大小,有“开丧”、“送大殡”和“不开丧”(大办)、“不大送”、“清吊”(小办)之说。
主家确定“开丧”,准备把殡事“朝大里办”后,逝者的配偶、儿女、儿媳、女婿、侄子、兄弟、孙媳、孙女婿等,就要根据主家和大老执商议的结果,“各亲各叫”,分别通知各自的亲戚进行“挂客”,一起奔赴主家,表达哀思。
“挂客”也叫“随客、跟帖、随礼”,范围可通知顶门的亲戚,也可根据主家要求,通知到顶门亲戚的一层、二层亲戚。
比如,我三舅的叔伯兄弟、堂兄弟去世了,他们村的大老执给我家这个顶门亲戚报信,“清吊”的话,我们家去一份就可以;“开丧”大办通知挂客的话,我父亲的几个兄弟(第一层亲戚)、几个堂兄弟(第二层亲戚)也要去。
这样,一路通知下来,有时一个人会挂客几十个,最后丧礼的规模当然是很大的。
以前农村白事,就怕人少、冷清,觉得那是对逝者的大不敬,人越多、越热闹越好,所以“沾亲挂拐”的事很多。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
农村社会关系的运行,自有一套鸭子划水的规则,几千年来,一直按照既定的秩序运行着。
苏北农村地处徐淮平原,靠近鲁南曲阜、孔子老家,受到儒家礼教的影响较深,殡葬礼仪自然是繁琐复杂,“挂客”只是其中习俗之一。。
2.“挂客”的范围
小时候,我就不明白为何“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去世,本来就囊中羞涩的父亲还要跟着去“挂客”?
有时,家里没钱了,父亲还要一大早背起渔网,沿河顺沟一路撒,再提着鱼篓到鱼市卖,凑点“挂客”钱。
那时,挂客的范围很大,有时莫名其妙,比如三姨父的堂兄弟、大姑父弟弟的老丈人、三舅的叔伯兄弟、二老爷内侄的父亲、三叔亲家的母亲……
这些人去世,只要三姨父、大姑父、三舅、二老爷、三叔等人通知过来,我们家就得跟着主吊唁人去“挂客”,有时还得去通知几个叔家,一起跟我们去“挂客”。
“挂客”费用虽然没多少,但架不住次数多,尤其是去世人多的寒冬腊月,一天有时就好几头,分身乏术,只能捎礼去。
我那时看着父母从牙缝里省下一点钱,就去挂客,想不通,心说“逝者”认识都不认识,值得去么?
人到中年,方知“农村的红白事,就是人情世故,挂客体现的来往,其实是潜规则下的伦理江湖。”
“挂客”不仅体现了亲戚之间有白事时,互相架势、亲情互动,让朴素的情感在交往中提升,还拓展了乡间人际交往的边界,有时还有超乎寻常的作用。
(“八义集的草根”原创文章,首发今日头条,转载请注明,谢谢)
3.“挂客”中的人情世故
以前农村人口流动性差,几辈子甚至十几辈子定居在某个村落,若干散布的村落构成了大大小小的乡村,按照既定的伦理道德、规则秩序运行着,其中人际关系的润滑至关重要。
而乡村白事的“挂客”,为各层次社会关系的建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当一个个挂客群体,跟着主吊唁人前往丧家吊唁时,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任务,而在白宴上结识,互相介绍,发现原来在集市上、农田里、小河边、果树林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那位,竟然是***的亲戚,论起***和***来说,我们两人,还有怎样的关系?
这样,陌生人成了有转折亲戚关系的人,后面再遇到,就会熟悉、亲近几分。
小时候,经常遇到一些中老年人,看到调皮捣蛋的我,就评点我几句,“这是谁谁谁家的小孩,那次在某某某庄挂客,我和你大(爸爸)一起吃饭呢?”
如果村里某家某人,性格封闭,不喜欢参加别人的白事,也不爱“挂客”,通常会被当时的农村交往环境所不容,觉得他们家铁公鸡一个,什么来往都没有,人们对他的信任和友好就会减少几分。
我父亲的人缘好,一方面缘于他爱挂客,收到报信,必定四兄弟一起行动(一个人带我三个叔随礼);二是他为人诙谐,去了就能和人打成一团,喝的不可开交,庄里人都觉得他实在;
一传十、十传百,我父亲爱喝酒、爱撒鱼、爱开玩笑的名声就出去了,有时他出去挂客,还有人主动带张渔网,让他教教撒网的技术。
俱往矣,想想当时农村白事,都是停丧多日、热闹几天,众多的亲朋,有缘在那个地方认识,成了另一种人际交往的场合。
4.“挂客”日渐式微
这次四叔老了,我去舅老表平安哥家报信,我一说,“俺四叔老了。”
平安哥马上说,“四姑父的亲兄弟,我肯定得去,挂客到哪一层?”
白事来往,都是一来一往,我常年不在家,不想老被平安哥返回头找,一次次回老家,我就说,“不挂客了,就你一家顶门的。”
平安哥有点可惜,“那你多亏啊,俺四姑父以前多爱挂客,哪里有事,他都跟去挂,你家四叔也是热心人,常年给人看日子、批八字、写对子的,人缘那么好,都挂顶门的么?”
没办法,我如果让平安哥帮我挂到堂兄弟的话,以后平安哥堂兄弟家有白事,我们这边、花姐娟姐那边都得再来,太麻烦了。
毕竟,现在世界变化太快,原来封闭聚居的农村群落结构被冲击的七零八落,越来越多的人进城了,年轻人打工、年老人帮着子女带孩子,年关一过,大部分农村就变成了空心。
我对平安哥说,“能够遵从挂客风俗,还上四叔以前人情的,已经不多了,再扩大挂客的范围,又有何意义呢?”
他也表示理解,因为他年后也要进城,帮女儿带孩子了。
四叔在年节老去,在年节发送,抓住了挂客风俗的最后一轮尾巴,也许会热闹一些,因为各路亲友都还在家,对于一路坎坷的他,也许是莫大的安慰吧?
而等父辈这些老人日渐离去后,以前农村的挂客风俗,大概会慢慢的消失了吧?因为世风变了,不知是喜是忧?
大家那边的农村白事,有“挂客”的习俗么?是不是“挂客”也日渐式微了?
(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