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折训练不是吃苦!应该这样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恢复力)

抗挫折训练不是吃苦!应该这样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恢复力)

首页卡牌对战逆境重组更新时间:2024-07-31

接着昨天的话题说,怎么样可以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被逆境打倒?

把吃苦、甚至言语讥讽,当做对孩子抗挫能力的培养大概是养育中误会最深,也是最令人遗憾的一件事。

很多人都把吃苦耐劳当做“抗挫训练”。李玫瑾教授还补充了一条,除了学校里要多搞一些吃苦耐劳训练,还应该让孩子去学游泳,怎么学呢?

“拿杆子往下轰,再不行抱起来扔下去”,扔到水里让他自己扑腾,记住那种不扑腾就会死的感觉

李教授提出的,通过学游泳,让孩子记住在水里挣扎的绝望感觉,一辈子记住,以后遇到挫折,你就对他说,“只要你扑腾肯定你死不了”。

且不说学习游泳并不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完全可以在感到安全的情况下,享受玩水的快乐,轻松愉快地学会游泳!!一个正常的,具有同理心的人,都不会忍心让孩子经历那种在水里挣扎失控的绝望!用李玫瑾的原话说是“觉得快死了”。

如果你是这样让你的孩子学游泳,大概也就能给她留一个写作素材:每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妈妈就会对我说,“你就是觉得快死了,只要你扑腾肯定你死不了。”

小时候吃苦耐劳训练,体验过接近死亡的感觉(教授说要在12岁前进行训练),长大就能抗挫折。

育儿就这么简单~

如果一定要牵强附会地说,学校多搞“吃苦耐劳的一些训练”,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锻炼身体;游泳也是一种体育运动,而运动的好处非常多,其中一条好处就是,运动可以让人快乐;快乐的人不容易抑郁;抑郁的人也可以通过运动,改善心理状况……也勉强绕得回去吧。但这显然不是视频里所说的抗挫训练,李教授的性格训练,跟快乐二字完全无关。

今天,我想要分享给大家,是真正的抗挫折能力——面对逆境的恢复力,是如何构造出来的。

研究发现,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的确是可以培养的,如果我们给孩子这种能力,就仿佛给孩子的内心建一座城堡,可以遮蔽未来的风雨。但这座城堡的建筑材料却不是挫折、磨难、失败、濒死的感觉。

曾经我试图训练我的孩子,又担心对她造成心理伤害,进而去了解了“恢复力”。最终,对“恢复力”的认识让我放弃了“训练”的想法,改变了我对“挫折教育”的看法,也让我了解到我应该从哪些方面出发去帮助孩子度过现在和未来的许多难关,包括环境的改变,失去亲人,面对困难,分离焦虑等等。

来看看“抗挫折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如何增强孩子的“应对技能”——恢复力

如何增强孩子的恢复力

帮助孩子获得应对“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内在力量,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我们不是与生俱来就坚韧不拔的,我们可以教给孩子自信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甚至迎难而上变得更强大的能力。

研究人员深入了解了是什么因素让某些人可以应对困难,而有的人却被困难打到。这类研究包括了,什么事件会让孩子感到压力、焦虑,因为要让孩子学会应对挫折的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尽可能保护孩子不被巨大的压力击倒。这类研究也探究,什么因素可以帮助所有的孩子建立起强大的防护,不论他们有没有遭遇巨大的挫折(是的,不需要经历巨大挫折!能少经历就少经历)。

什么是恢复力

恢复力是一个人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或压力的能力,它和应对挫折有关,需要建立起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如果孩子经历了许多负面的事,一定会影响到心理健康,但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该如何保护他们了。

在那些经历了大的挑战或困难的孩子中,有一些长大了可以很好地生活,并成为了爱自己也关怀他人的人,而有一些却因此有长期的“阴影”。

我们不可能永远做孩子的保护伞,保护他们不受到任何伤害,但是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应对困难的力量,让他们更能够面对挑战和挫折。一些人不但可以面对和克服困难,还可以在挫折中成长,变得更强大。

正如有一句歌词唱到“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那些没有击倒你的事让你变得更强大)。真正让你强大的,并不是那些没能“弄死你”的挫折,

而是你内在的恢复力——应对挫折的能力。

所以,别感谢挫折,别感谢那些让你哭的、伤害你的人,要感谢那些给你面对困境的力量的人!

如何让孩子获得恢复力

就像堆积木一样,恢复力这座建造在孩子内心的城堡主要由三块建筑模块组成。

01

我可以……做出改变

我可以:

想一想在这方面,我们能帮助孩子做些什么?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总是倾听,关心她的感受,哪怕在我们不能答应她的要求的时候。

我们是不是能够在孩子像我们寻求帮助的时候,不泼冷水,不说风凉话,能够给予她恰当的帮助,比如提出小建议,给她一个行动的方向?

我们是不是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

我们是不是可以教孩子控制自己,比如示范如何压低声音,或者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02

我是...一个值得爱的人

我是:

想一想,这这方面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是不是让她知道,我们有多么爱她,她是讨人喜欢的?

是不是通过示范,教她表达关怀,鼓励她帮助别人?

是不是尊重她,也能尊重我们自己感受?

是不是可以在明确规则的情况下,让她承担行为后果?

03

我拥有...可信任的人,他们爱我,支持我

他们:

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这样的父母?

04

要获得建立起前面所说的恢复力堡垒的3大模块,孩子还需要:

这些都是修建恢复力城堡的原材料,一部分是你可以“给”孩子的,一部分是你可以“教给”孩子的。

对孩子来说压力山大的事情

前面说到关于抗挫能力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希望找出哪些事件对孩子来说是“挫折”,会带来压力,另一方面是哪些因素可以让他们面对逆境仍能逆风生长。

以下这些就是会给小朋友带来压力的、巨大的生活事件:

培养孩子的恢复力,

具体可以怎么做

前面讲了构建恢复力的要素,也讲了对孩子来说压力山大的情况(需要用到“恢复力”的时候),那么下面聊一聊,我们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构建“恢复力”。

01

让孩子感到被爱,有归属感

归属感是对人非常重要的一种感受,帮孩子建立归属感是培养“抗挫能力”,也就是恢复力的最重要的事之一。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尤其重要。

从一开始,宝宝就需要知道,有人关心她,照顾她,在她需要的时候永远都在。(对,西澳洲政府给父母的手册里,总是反反复复强调,小婴儿不会被宠坏,应该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

这个人可以是妈妈和/或者爸爸,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照顾他们很多的人。父母固然非常重要,但是父母其实并不是健康成长的必需品,爱才是。有很糟糕的父母的孩子,仍然有希望成长成内心温柔的人。

和某个不是父母的人建立起依恋关系并不意味着孩子会减少对父母的依恋,事实正好相反。

妞妞今年去的幼儿园,用了一学期的时间,来帮助孩子建立“归属感”,除了和老师同学之间建立归属感,也让孩子聊她的家庭,聊家庭传统,讨论家意味着什么,组织父母、祖父母参加的家庭活动等等。

当孩子有了这种和人相连的归属感,这种经历让他们获得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能力,学会信任,学会在今后的人生中和他人建立关系,比如交友,恋爱。

如果父母生病,或者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在身边,有另外的人可以信任和依赖,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02

允许孩子有安抚物

安抚物,比如安抚奶嘴,安抚巾,或者特殊的玩具,可以帮助年幼的孩子应对压力。

孩子通常在新环境下,或者和父母分开的时候最需要安抚物,比如睡觉时或者去日托班/幼儿园时。

通常他们3-4岁时可以自己做好准备对安抚物说拜拜,但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注意,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过多地需要安抚物,可能是因为他的生活中出现了什么别的让他担忧的事。

03

支持孩子的自尊

孩子需要喜欢自己。他们从出生时,甚至在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就开始建立“自尊”了。

怎么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呢,简单说就是,尊重他们

他们通过了解在自己需要帮助时,永远有人出现,而学习到“自尊”:他们哭时有人安慰,孤单时有人陪伴,总是有人会回应他们小小的声音。

当一个小宝宝发出小小的声音,父母模仿它,回应她的声音,这等于是在告诉宝宝,她有被听到,被注意到。这些小事情帮助她发展出自我意识,建立“自尊”。

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孩子需要知道,他们是因为他们本来的样子而被爱的。(爸爸妈妈爱你,因为你是你,你不需要成为他人)。

他们需要感受到他们在家庭中有一席之地,他们如果离开会被想念,家里需要做的事也有他的一份,比如家务,这个家也因为他的付出在运转。

他们需要你:

04

帮助孩子建立自控力

孩子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出这样的感受:他们可以自我管理,可以为自己做许多事。这种感受也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学习到的。有许多方式让你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到这种自信。

满足宝宝的需求,及时回应他们的哭声和小声音。

在宝宝为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对她微笑和拍手鼓励。

让你家小朋友去尝试,这样他才会从学到新技能中获得快乐,当他做错的时候,说“不可以”(让孩子在一定的限制下尝试,不是什么都可以做)。

当父母对孩子有恰当的限制,孩子往往可以表现得更好。同时,太少限制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的发展有不好的影响。比方说在一个研究中,那些把父母划分为“宽容放纵类型”的孩子在遇到冲突时会更容易采取暴力解决问题。

一个来自瑞士的研究发现,孩子好行为和和睦的家庭气氛的关键不在于家长的严密监督,而在于孩子感觉到父母的信任——用规则去约束,让孩子理解、接受规则,而不是用你的双眼,你的言语念叨。

为孩子在学习新事物感到高兴。

帮助他们学着为自己做事情,而不是总是让你帮忙。

给孩子选项,但让孩子自己从中选择。吃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负责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孩子决定自己吃什么、吃多少。

在和孩子有关的事情上,可以问问孩子的意见 。你不需要总是照他的意见做,但是你可以问问他们的意见,让他知道他有一定发言权,并且他们的意见会影响决定。

先从解决他自己的问题教起,比如吃饭、穿衣。还比如,两个孩子孩子争吵,你可以让他们先听听对方的感受,再问他们应该如何做来解决问题。有时候他们可能需要你给一点建议,为他们指明方向,才能开始解决问题。

允许和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或者尝试把什么事情做好。比如,如果你的孩子自己穿上了鞋子,但是穿反了,你可以告诉他,你很高兴他自己尝试穿鞋,并且穿上了!下一步再帮助他如何区分左右,帮助他做得更好。

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做他们擅长的事。很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去尝试和练习他们做得不好的事,但是让他们获得一些成就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05

给他们学习新技能的机会

鼓励孩子去挑战有难度的任务,但是当孩子在做的时候犯错或者失败时,乐观面对。这样可以教孩子下一次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比如你可以说,“没关系。我们来想想再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怎么做。”

当孩子大一些后,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比如如何花自己的零花钱,如何给自己准备午餐,给自己买东西。他们可能不会完全用你希望的方式去做事,他们可能会犯错。但哪怕犯错,也要给他们机会去犯错。

06

保护孩子不被成人世界的问题伤害

如果你和你的伴侣有分歧,尽量不要让你们的孩子牵涉其中。

让孩子知道,这不是他的错 (孩子们常常会觉得父母的争执是自己引起的)。

她需要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会有人对她不离不弃,照顾她。

当你感到非常困难,压力很大时,最好可以找一个人来替你照顾孩子,比如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多和孩子交流并不代表你可以把孩子当做你的情绪“垃圾桶”,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负面的倾诉而承受压力。有研究者采访了离异家庭的女儿,发现如果妈妈告诉他们离异的一些具体细节,比如经济问题,工作调动,个人问题,对前夫不好的看法,孩子会感到很大压力。事实上,孩子并不是你合适的可以倾诉的对象,特别是当你倾述的是你的压力时。并且,研究还发现,这类倾述也并不会增加你和孩子亲密感。

07

鼓励孩子寻求帮助

如果孩子有父母之外的人鼓励和支持,他们常常可以更好地应对困难。这个父母以外的人可以是祖父母,可以是亲属,朋友或者老师。

当孩子逐渐长大,他的好朋友也可以给他一定支持。

08

作为父母,你也需要支持和帮助

有时候你和孩子之间可能会出现问题。

无论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是婴儿还是青少年,尝试去解决你们之间的问题。比如,当你感到对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对孩子感到厌烦,或者极度自责,你可能需要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早点寻求帮助,甚至未雨绸缪,会有更长久的好处。

09

有你们之间特别的庆祝方式和日常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小事,或者特别日子里的“传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家庭的作息和传统是非常强大的生活整理术,在家人遭遇压力,或者家里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人稳定的力量。

家庭传统主要是关于你们如何庆祝特别的时光,比如生日,家庭聚会,春节等。还可以包括孩子被收养的日子,入学,工作,家庭*的日子等等。

而日常作息中的特别的小事是指:

注意

内心“有城堡”的孩子并不是不会被生活的苦难所影响,但是他们能够更好的,更有效地应对挑战,走出困境。

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是被爱的,也是值得爱的——不仅仅是他们表现好的时候。

需要让孩子感到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己的生活,教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需要让孩子感到他们可以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很成功。

孩子需要归属感。

孩子需要父母以外的人关心他们,支持他们。

祖父母可以给孩子和青少年的提供特别的爱的支持。

你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如何应对困难,以及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你是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困难的,可以促进,也可以削弱孩子的“恢复力”。

以上信息不能代替专业帮助,如果你有难以处理和应对的困难,不要犹豫,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比如专业的心理治疗师。

昨天也有很多朋友问,那遇到孩子打滚撒泼该怎么办呢?我曾经分享过我的一些思考和经验:孩子无理取闹,打滚撒泼,不打不骂还能拿他们怎么办?

我也分享过,我在孩子的社交方面做过的努力,怎样帮助害羞的孩子逐渐自信起来:为了避免孩子被欺负,我做了这些事

你可能在养育的路上还有很多其他困惑,其实我也一样。我很忐忑地与大家分享我所学习和了解到的现代育儿知识和我的一些粗浅见识。

人类是何其复杂的一种生物,而系统教育的出现,从整个人类的进化史来看,也许还处于萌芽的阶段。虽然很多时候,“应该如何做”,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但没关系,我们也不用拿着放大镜检视自己有没有做错,因为不管有多少种教育方法,教育的本质都是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