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为何弃官出走

甘宁为何弃官出走

首页卡牌对战宿命三国更新时间:2024-04-21

陈寿在《吴书》中称甘宁为“巴郡临江人”,即益州出身,却未提及其先世所在。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吴书 甘宁传》

东吴国史作者韦曜称甘宁“本南阳人,其先客于巴郡”,即甘宁祖籍荆州,之后客居益州。相较陈寿,韦氏的论调便完善许多。

宁本南阳人,其先客于巴郡。--韦曜《吴书》

三国详细地图

不过严格来说,韦曜的论调也不够严谨。按《晋书 甘卓传》,传主是甘宁曾孙,同时也是“秦丞相(甘)茂之后”。可知甘宁先祖可追溯至甘茂。

甘卓字季思,丹阳人,秦丞相(甘)茂之后也。曾祖(甘)宁,为吴将。--《晋书 甘卓传》

(甘)茂者,下蔡人也。--《史记 甘茂传》

(九江郡)下蔡,故属沛。--《续汉书 郡国志》

游戏中甘宁的形象

按《史记》,甘茂出身下蔡。两汉时代,下蔡旧属沛郡,隶豫州;后划入九江,隶扬州。照此描述,甘宁先祖实际经历了自长江下游(扬州九江)迁徙至中游(荆州南阳),又由中游(荆州南阳)迁徙至上游(益州巴郡)这样一番变迁过程。

东汉末期州郡

按彼时传统,流寓侨人落户新土,数代之内便会改移籍贯。便如甘宁仕吴时以侨人自居,但至其曾孙甘卓,便成为“丹阳人”(见前文注引《晋书》),籍贯从益州变为扬州。

从时代背景上看,改易籍贯基本可以视作侨人出仕的必由之路。因为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官人法,均由长官(牧、守、公平、中正、州都)在辖区内进行考察推荐,“乡论”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流寓士人很难通过正常途径得到出仕机会,因此改易籍贯势在必行。

不难看出,在经历了漫长的迁徙之后,甘氏宗族已经扎根益州,且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从甘宁可以通过正常宦途出仕益州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推断,甘家迁往益州巴郡,至少在三世以上,不然甘宁不会那么轻松就可以出仕益州的。

以上我们可以大胆推测,甘家在秦汉纷争之时,从九江迁往南阳,又在王莽改朝,光武中兴之时,从南阳迁往巴郡的。这两次的迁徙均是在战乱动荡的时期。

《华阳国志》记载,巴郡临江县中有五大宗族:严、甘、文、杨、杜。常璩还特意标注“甘宁亦县人”,可知魏晋之际,临江甘氏已成巴郡“大姓”。

临江县枳东四百里……严、甘、文、杨、杜为大姓……甘宁亦(临江)县人,在吴为孙氏虎臣也。--《华阳国志》

同时根据《四川文物》2019年第6期《秦汉简牍所见“巴县盐”新解及相关问题考述》:秦汉时期巴郡都是重要的产盐区,张家山汉简、岳麓书院秦简所载“巴县盐”是指秦代在巴郡产盐县设置的盐官,具体很可能指的是巴郡的朐忍、临江、涪陵三县盐官。

从以上两个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秦汉时期的巴郡临江县,是全国重要的产盐区,为此还设置了盐官进行直接管理,而甘家做为临江县五大宗族之一,是极有可能直接参与当地盐业的生产的,毕竟古代的盐铁,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政府为此屡禁,但民间私盐、私铸铜铁一直是屡禁不止。

这也是甘宁做为豪族的根基所在,同时也是他年少时挥霍无度,出入皆以锦缎炫耀的资本,没有这样的资本,他怎么敢年轻之时“贼害郡中”十余年,又怎么会有“锦帆贼”的称呼。

这时的甘宁,已经在益州踏上了仕宦之路,先“举计掾”,后“补蜀郡丞”。应该说,这是地方豪强才拥有的特别待遇。

(甘)宁为吏,举计掾,补蜀郡丞,顷之,弃官归家。--韦曜《吴书》

“计掾”即州郡的“上计使者”,亦作计佐、计吏。按甘宁为“巴郡临江人”,他充当的应是巴郡的计吏。

所谓计吏,即负责将所在辖区钱粮、赋税、户口等考绩指标上报于上级单位的属员,该职责称作“上计”,类似现代之“述职”。县邑上计于郡国,郡国上计于中央,州刺史亦上计于中央。

“上计”在人口流动性较差农业社会下,提供了结交贵势的机会。比如“少孤”、“家贫”的邓艾,本为“稻田守”、“丛草吏”,微末至极,他在担任“典农纲纪”时,因为得到了“上计”的机会,拜谒了太尉司马懿,便被延揽为(太尉)掾,遂仕宦洛阳,最终发迹。

那为什么甘宁在194年联合别的豪族,一同起事反对刘璋呢?

《三国志·卷三十一·蜀书·刘二牧传第一》:裴松之注引《英雄记》曰:焉死,子璋代为刺史。会长安拜颍川扈瑁为刺史,入汉中。荆州别驾刘阖,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击璋不胜,走入荆州。

注:“荆州别驾刘阖,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击璋不胜,走入荆州。”这句话有疑点,刘阖既然是“荆州别驾”,则攻击刘璋无所谓“反”。最受认同的解释为此处当为漏记,推断是:“荆州别驾刘阖诱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击璋不胜,走入荆州。”也就是说应该是刘阖策反甘宁等将反叛。

194年,在刘阖的策反下,甘宁与沈弥、娄发等人起兵反叛刘璋,但被赵韪击败。甘宁便率领八百多人,去荆州依附刘表,留驻南阳,希望在故乡能有个好的归宿(这里《吴书》的记载不是背叛刘璋,而是“宁为吏举计掾,补蜀郡丞,顷之,弃官归家”,但是没有说明具体原因。

我查看很多网络的资料,没有找到这里面的原因,看了彭治宇先生的《宿命三国》,给了我启发,通过找寻别的资料,我把这里面的原因叙述如下:

194年为兴平元年,益州牧刘焉去世,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其时,东汉朝廷腐败不堪,名存实亡,益州在刘焉治理的6年间,实际上已经处于半独立状态了。

游戏中的刘焉

中平5年188年,刘焉初到益州之时。因为道路不通,刘焉暂驻在荆州东界。但是这时益州已乱,刘焉进不了益州。上任刺史郤俭非常贪婪残暴,使得黄巾余党在益州起事,他们*死郤俭,攻破蜀郡、犍为,自称天子,没几日就被益州从事贾龙(益州第一流豪族)组织军队击败。为了收拾并稳定当时动荡的局势,贾龙于是迎接刘焉入益州,但刘焉没把治所定在豪族云集的成都,而是定在豪族势力较弱的绵竹。

刘焉初到益州,是毫无根基的,便施行宽仁之政,至此刘焉完全按益州豪族的剧本行事,双方看似皆大欢喜。刘焉是有野心的,本来想领交州避祸,因为听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这样的人,让他去成都受当地豪族的摆布?

实际上刘焉与袁绍、司马懿一样是“外宽内忌”的人。出身士族而又有意争天下的人都体现了这种风格,一方面日常生活要遵守儒学的道德规范,一方面争天下又要干大量暗黑的事,于是只好自相矛盾,表里不一。不进入成都,一边是为了减少掣肘,一边是暗中布局。

益州离南阳郡很近,南阳郡是东汉光武帝的故乡,是东汉功臣后裔扎堆的地方,其势力十分强大。在到益州之前,刘焉做过三年的南阳太守,官声甚好,加之又是汉室宗亲,深得南阳豪族之心。当时关中已经大乱,很多南阳的豪族都迁到了刘焉所在的益州,并带去了大量的人口,刘焉把这部分人挑选出一支军队,组成了“东州军”,并在南阳豪族和汉中张鲁的帮助下,对当地的益州豪族进行了一轮清洗,连迎接他入蜀的贾龙也没能幸免。

原来的益州豪族真的是悔不该当初。

从此,以刘焉为代表的东州集团,成了益州的统治层,他们处处高于当地豪族一头,这自然激起益州豪族的不满,但有前车之鉴,他们也是一直隐忍着,随时在找寻机会。我想在这次清洗之中,做为益州不算第一等豪族的甘宁家族,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即便经济上不受到大的打击,那么政治上低人一等,也是他们所不能忍的。

兴平元年(194年),刘焉在朝中的长子、左中郎将刘范与次子、治书侍御史刘诞、征西将军马腾策划进攻长安,但密谋败露,逃往槐里。刘范不久被*,刘诞亦被抓获处死。议郎庞羲送刘焉的孙辈入蜀免受牵连。此时绵竹发生大火,刘焉的城府被焚烧,所造车乘也被烧得一干二净,四周民房亦受其害,刘焉不得已迁州治到成都。因为伤心死去的两个儿子,又担忧灾祸,不久便发背疮而死。

刘璋暗弱

治所迁到成都,离益州豪族更近了,加上朝中的变故和刘焉新亡,此时继承父业的刘璋,可谓形单影只,本来为人就懦弱多疑,人心也未归服,益州本地豪族由于最近几年的积怨,现在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荆州的刘表也看到了这一点,原本刘焉联合东州集团打压益州当地豪族,就已经引起了当地豪族的不满,若善加引,诱晓以利害,很容易让本地豪族起事。把益州搞乱,自己好从中渔利。

刘表便命荆州别驾刘阖去策反沈弥、娄发、甘宁等人。策反虽然成功了,但很快被益州的一流豪族赵匙镇压下去,策反的目的没有达到。虽未成功刘表也为这些被策反的将领留好了退路,那就是举家迁往荆州,毕竟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刘璋是奈何不得他们的。

甘宁迁到荆州之后又会如何呢?我们以后分析。

建安二十四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