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困境中的企业家要学习沙克尔顿的绝境领导力

创新思维|困境中的企业家要学习沙克尔顿的绝境领导力

首页冒险解谜绝境冲刺更新时间:2024-10-14

摘要

处于目前困境中的企业家,他们应该少想一些不确定性,多实践渐确定能力。绝境求生,英国人沙克尔顿(E. Shackleton)是榜样。通过他的南极探险求生经历,我们理解对应不确定环境,领导者要实践“渐确定性”。

1914年,沙克尔顿率队前往南极探险。1915年1月19日,“坚韧”号(Endurance)探险船撞冰失控,随后沉没。22名队员在恶浪坚冰的南极海域漂浮10个月之久。依靠救生小艇,沙克尔顿带领五人在惊涛骇浪中去南乔治岛求救。他们辗转两个小岛,航行720海里,却不幸登陆在相反的海滩,只好不眠不休在崎岖陡峭的荒野奔行36小时。

从深陷绝境到自力求生,沙克尔顿展现了什么是绝境领导力。回望这段经历,我们发现,处于高度不确定的环境,沙克尔顿实践的是“渐确定性”领导策略。它包括从“确信”、“确实”到“确切”、“确定”四个阶段的重点管理。

回望沙克尔顿的经历,殉难是大概率事件,获救只能靠天。100年后,“发现”电视频道(Discovery Channel)试图模拟当年的旅程。他们发现,即使有现代技术,陷入沙克尔顿的困境,逃生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没有人做过,不知道方法,也没有资源。搁浅时,沙克尔顿和队友剩下的救生资源只有一条救生艇,一把斧头,和一条50米的缆绳。

从渐确定性的角度,沙克尔顿首先要维持的是自救的集体信念。除此之外的选择都不相关。要自救,探险队长必须要让团队相信:我们能够自救。因此,树立集体“确信”是他的首要管理活动。古代有曹操“望梅止渴”,近代有沙克尔顿“必能自救”。绝境中的领导者很少纠缠于“不确定的”事实和证据。他们的首要管理活动是建立追随者的必胜信心。证据和事实一定会找到。自救之后,寻章择句的学者一定在“折戟沉沙认前朝”的过程中找到当时“盲目自信”的合理解释。

树立确信的信念之后,沙克尔顿的第二步是建立一个能够确实感知的管理目标:720海里以外的南乔治岛有捕鲸站,到了就有救。对于海上水手,这是能够凭借经验去想象和感知的“确实”。感知“确实”才能支持建立起来的信念。它不能继续无中生有,必须有事实依据。“到达南乔治岛捕鲸站就有救”,这是有事实依据的“如果……那么……”,至于怎样在寒冷的冬天凭一艘救生艇到达南乔治岛,沙克尔顿暂时忽略执行细节。

绝境中,建立一个大家都拥护的目标,它不能只停留在信心和愿望上。它得有客观的依据,没有争议的事实。另一个要点是,在建立确实的管理目标之前,执行过程的困难可以暂时不讨论。管理的精髓在于任务优先排序。绝境中,它尤其突出。

如果沙克尔顿提前讨论冬季海上求救将遭遇惊涛骇浪,如果他在建立确实的目标之前就担心资源,探险队一定会提前陷入过度烦恼而难以自拔。执行过程的任务细节是第三阶段的决策。探险队接受沙克尔顿对“确信”和“确实”的解释后,开始模拟想象任务执行细节。他们选择六人敢死队向南乔治岛进发。选择时,各自的能力和相互匹配为首要考虑。留在南极的其他队员,沙克尔顿则根据性格特征分别编组,希望他们能维持求生的念头,等待救援。

曾经历过内部冲突,沙克尔顿为此制定了清晰的权威和命令规则。这样,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任务,每个小组都知道听从谁的命令。任务明晰,过程不模糊,这是对任务执行过程的“确切”管理。具体的、客观的、能够拆解的、可以标准衡量的,这些是“确切”管理的主要特征。

六位敢死队员,乘坐6米长的救生艇“凯尔德”号,在海上与风浪搏斗16天,最终抵达南乔治岛。可是,他们上错了岸。从南岸到捕鲸站所在的北岸,要么沿海湾航行,要么行军跨过陆地。知道捕鲸站就在32英里之外,知道食物和精力将要耗尽,沙克尔顿做出确定无疑的决策:拼死急行军奔向捕鲸站,否则前功尽弃。经过36小时不眠不休的急行军,敢死队终于到达捕鲸站。之后的救援仍然艰难,但已经是脱离绝境的努力。

沙克尔顿的急行军决策具有武断性,但它赋予敢死队最后阶段的确定性。从南岸到北岸,陆地嶙峋的地势不利于长途跋涉。但是,沿海岸线航行,暗礁密布,更有功亏一篑的风险。到最后一搏的关口,沙克尔顿选择能控制外部形势、能靠拼体力克服困难的陆地行军。尽管艰难,陆上行军的确定性超过海路。武断或果断,只要能带来冲刺阶段的确定性,便无咎。

沙克尔顿在1914~1916年南极探险求生的经历成为绝境领导力的典范。研究沙尔克顿的决策,我们看到突出的特征就是把“不确定性”转换为“渐确定性”。解剖整个过程,我们大致能够看到四个阶段的管理重点。

第一阶段是树立“确信”。它不讲什么现成的事实依据,更多是建立在对领导者的情感信任和*有带入感的沟通上。

第二阶段的重点是“确实”。领导者擅于选择相关的事实依据建立确实的行动目标。相关事实构造一个能够直接感知的可信情境。为此,一方面,目标有支持的事实依据。另一方面,事实依据是经过挑选和组织的。它为有效沟通服务。

第三阶段的重点转移到“确切”的执行过程和任务活动特征上。对任务的描述要能帮助成员自我联系,感知自己的角色、相关行为和责任。

第四阶段的管理重点在突出“确定”的因果关系,即做什么就一定产生怎样的效果。它表明行动和绩效之间明晰的、不容怀疑的联系。

假如沙克尔顿囿于不确定性带来的心理恐慌,他和其他21位探险队员一定会被汹涌的“不确定性”淹没。在稳定环境中,一般管理者希望能精准地衡量客观变量,并形成心理上令人踏实的知识,否则就是“不确定性”。困境中的领导者在兜售自己的判断过程中让它们不断客观化和精准化。绝境求生,纵使有诸多“不知道的不知道”,领导者要做的不是讨论不确定性,而是给予整个组织“渐确定性”。

1921年,在他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奈特(F. Knight)指出风险和不确定性(不知道的不知道)之间的区别。他的另一个要点是:创业家的利润就来源于驾驭不确定性。如何驾驭?学习沙克尔顿的渐确定性策略。

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亚洲浪潮,博鳌视野

“立足亚洲,面向世界”

传递论坛最新动态,促进亚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对话的传达者,亚洲共同发展的瞭望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