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麒麟青铜蛙纹饰

精美的麒麟青铜蛙纹饰

首页冒险解谜青蛙侦探2隐形巫师案更新时间:2024-06-30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生存环境极其恶劣,期许在精神上皈依某种令人敬畏的神灵。蛙由于数量众多、人类常见、水陆两栖、生存能力强、有强大的生殖能力等特征,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远古人类膜拜的载体。人们模仿它,崇拜它,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战胜灾难,繁衍生息。之后,随着原始先民宗教意识的不断发展,蛙,这个在氏族部落中深入人心的神灵形象,就自然而然的大量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各种器物的纹饰中。纹饰来源于蛙,似蛙非蛙,似人非人,被称为“蛙神”,也有人称为“神人纹”,与鸟纹、鱼纹、鹿纹并称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四大图腾图像。

近年来,在曲靖市麒麟区珠街八塔古墓群、横大路墓葬群,陆陆续续发现了种类众多的青铜器,一些青铜兵器上有一种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纹饰,这些纹饰非常优美,也非常神秘。大自然界妍媸美丑、千姿百态,就动物来说,可模仿的形象亦可万千,为什么人们偏偏要倾心于一个蟾蛙形象?使它成为我们古老东方文明中的艺术瑰宝,此中的奥妙值得人们探索和深思。

月神

蛙,古多称之为蟾蜍,在远古的月亮神话中,蟾蜍被认为是月中神灵。对蛙纹的论证存在着种种猜度,张衡《灵宪》载 :“娥(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有的学者认为蟾蜍是嫦娥的化身。考古发现的大量蛙纹形象资料,神话中关于蟾蜍的记载,使蛙纹的研究覆上了神秘的色彩。

《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阙利惟何,而顾菟在腹?”几句,是对远古流传下来的月亮神话的发问。月亮中有什么?对远古流传下来的月亮神话提出疑问较早的是屈原,自汉代以来注释家大多认为菟即兔。闻一多先生推翻旧说,提出月中兽不是兔,亦非兔形暗影,而是蛤蟆!月中蟾蜍实为“三足蟾”,是月神、雷神、火神三合一神灵,是原始民族的崇拜核心。

祭祀

蛙纹大体分为三个部分,蛙头、蛙脊、蛙肢。蛙头往往是由一些旋状涡纹组成,如太阳状,因此有专家称其为“拟日纹”。

在古代,祭祀活动频繁,祭祀其实是在祭天,祭天其实就是祭日,即《礼记·郊特牲》所言“大报天而主日”。蛙纹的头部隐含沿续着祭祀的内容,组成了一个祭日符号。

祭天是一个贯穿历史的话题,史书多有记载,如《史记·匈奴列传》:“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升,夕拜月。”《后汉书·东夷列传》:“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又立苏涂,建大木以县铃鼓,事鬼神。”《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匈奴俗,岁有三岁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隋书·党项传》:“三年一聚会,*牛羊以祭天。”《金史·礼志》记载:“金因辽旧俗,以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礼。”《元史·祭祀一》:“自宪宗祭天日月山,追崇所生与太祖并配,世祖所建太庙,皇伯术赤、察合台皆以家人礼祔于列室。”《元史·郊祀上》:“元与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玄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明清两代祭天礼仪更为隆重。

有史料记载,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古代重要祭礼之一。《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天子于每年秋分设坛祭祀月神。《管子·轻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带锡监,吹损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郑玄 注:“夜明,月坛也。” 孔颖达 疏:“夜明者,祭月坛名也。”《史记·封禅书》:“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史记·孝武本纪》:“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

神柱

据专家分析,蛙的脊柱其实代表了祭天神柱。古人祭天时,往往在祭祀场地中央立一根直柱,称为“木柱”,以代表天。立木代天行祭的习俗非常久远,《论语·八佾》载古代立木行祭:“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这与纳西族祭天时用柏木和栗木的习俗是相同的。《后汉书·东夷列传》:“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又立苏涂,建大木以县铃鼓,事鬼神。”独龙族在剽牛舞祭天时也要立木柱,仪式极为隆重,“主持祭天之人,用木刻约集氏族成员和亲友来到家里,砍伐大木,刨削成柱,名曰木柱,竖立于寨内广场中央,上系色彩缤纷的羽毛,下缀素雅清香的兰草……当领队巫师跳到东方时,抬头仰望云天,挥矛指天戳地牵牲许愿,扯下牛头上的一束毛,沾湿口水,贴在木柱上,表示此牛已经献给天神。”

专家分析,立柱祭天可能是从古代的测日演变而来的仪式,是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引起的空间观念的变化。测度日影的历史非常久远,专家认为,殷墟卜辞中的“昼”就表示立木为表测度日影以定时辰。

连臂舞

蛙肢从椎柱上延展开来,一些蛙纹在肢体末端画有“手指”,这种画法象征着一条肢体上有多个“手臂”在手拉着手,形成一种连臂动作。连臂舞是古代祭日(祭天)活动中的主要舞蹈之一,元人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末些蛮……正月十五登山祭天,极严洁,男女动百数,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连臂舞后来变成了一种民间舞蹈种类,汉伶玄《飞燕外传》:“十月五日,宫中故事上灵安庙。是日,吹埙击鼓,歌连臂踏地歌……”《西京杂记》:“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在彝族、纳西族、土家族、藏族等许多民族中,至今仍然普遍保留着这种连臂舞。实际上,连臂舞是一个世界性的仪式性舞蹈,在印欧人、印度人、北美希达萨印第安人、美国新墨西哥州祖尼人、澳大利亚阿龙塔人、西伯利亚雅库特、西伯利亚的布里雅特人中都存在连臂舞,大多在宗教仪式、巫医治病、祈谷等仪式中表演。

在蛙纹图案中,蛙肢的变化最为繁缛,从早期的二层蛙肢演变为后来的多层,从上二下三的基本折肢法演变为多次折肢,最后甚至变成了回形纹。蛙纹图案基本消失后,蛙肢变成了波折线,在波折线的上下折线点之外都画出了手指。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可能是祭天舞蹈的队形发生了变化,是从最初的圆圈舞发展成了复杂的队形变换,最后这种舞蹈完全脱离了宗教的路线,演变成了如同锅庄舞一样的圆形的手拉手的民间舞蹈。

女娲

蛙崇拜经过闻一多先生考证,汉代女娲氏同伏羲氏一起被列为“三皇中之首二皇”并且成为了“日神与月神的代表”。又有“娲”与“蛙”同音之效,蛙图腾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女娲氏族的族徽。书《说文》日:“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从女娲可能是整个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形象这一角度上讲,正是女娲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才有之后的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女娲造人,蛙多子,其共同特点便是繁衍后代,是一种生殖象征。而蛙多子是生命繁衍的象征。

原始初民自产生“万物有灵”观念,便把祈祷作为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活动内容,希望通过灵与灵的对话,使人与自然界万事万物产生交流,并且沟通联系。起码在巫出现之前,他们认为这种作法是行之有效的。在这样的一个人类的灵魂学科时期,人类以其童年时代的幼稚天真、自信自立,创造了一个以人为中心,万物皆备于我的和谐对话、生机盎然的灵魂世界。也就是在这样一个灵魂出没、灵魂泛滥的时期,原始人类凭着任意想象和荒诞感觉,形成了特殊的象征思维方式,并把现实生活、神秘世界超时空地抽象表现出来,形成了特有的原始艺术特征。对人类灵魂的抽象描绘,进而有了对鸟、鱼、山川、河流、雷电、暴风等有灵世界的描绘,从而一个凝聚着先民智慧和汗水、表现有灵世界生机勃勃未来生活,一个美轮美奂的蛙纹艺术形象便呈现给我们。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他会创造‘符号’。艺术符号以其既抽象又可感知的图式符号,不仅传达了时代风貌、情感情趣和审美取向,还是浓缩的生命感悟、精神信仰、民族心理和哲学观念等的自然流露,也是现代人了解历史、艺术和文化的向导。”曲靖青铜蛙纹正是这样的艺术表达,具有浓郁的中华古文化特色。

图文:包建新

编审:夏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